本文字数约:10104 字
阅读时间约:12 分钟
本文章节:
01、她偏执、固执的背后,是缺乏父母关注
02、她在家情绪崩溃、多次吞药,与父亲剧烈冲突
03、她过分关注身体不适,“疑病”的心理根源是什么?
最近,我们在持续分享被诊断为双相障碍/抑郁症患者翠莹的案例文章。
她上高一不久后就确诊了,看过北京、上海的不少精神科专家,还接受过改良电休克治疗(MECT),可治疗效果都不佳,不得不休学了2年。
病情这么严重的她,最后如何通过深度心理干预走向康复?我们把过程一一写下来,希望能给患者、家长们带来启发。
因翠莹症状复杂,她的深度心理干预过程比较长,今天已经是第5篇文章了。
01、她偏执、固执的背后,是缺乏父母关注
翠莹的深度心理干预继续进行。我们之前说到,翠莹有明显的自以为是、偏执固执的偏执型人格特征,有时还显得多疑,她认定了的事情,很难把别人的意见听进去。
比如心理干预刚开始时,她误以为中间休息的十多分钟也被算进了心理干预时长里,非常不高兴,质问我“你是商人还是医生?”
比如在第二篇、第三篇案例文章中讲到,当时她虽然好转了不少,但还有很多精神心理隐患,我、催眠治疗师Lucy、翠莹爸爸妈妈都认为心理干预仍要继续。但翠莹觉得自己的状态已经很好了,剩下的问题她能面对,就坚决提前中止干预,回家了。
结果回家几个月后,她的情绪越来越差,中间还硬撑了一段时间,最后才不得不改变主意,继续接受心理干预。
还有,她回家期间急于减肥,过度运动,导致膝盖受伤了,医生叮嘱,她至少要让膝盖休养1个月再跑步。可她1周后觉得膝盖不疼了,觉得自己没事了,又开始跑步了,导致膝盖伤势加重,结果又悲观地认定自己的膝盖彻底坏了、废了。
图片来源于网络
我们根据深度心理干预发现,如果一个人出现了“自以为是、听不进别人意见”这种性格特征,很有可能是其反复接受过外界的过度夸奖,也确实有过非常优秀的表现,所以内心膨胀、自我评价过高,认为自己就是对的。
可翠莹从小到大其实是比较缺乏认可的,还经常被爸爸否定,遭受了大量的叠加性心理创伤,没有明显的过度夸奖。她为什么也会这么自以为是呢?
经过上面的教训后,翠莹也终于意识到了自己这个性格弱点。
她说,这有可能与弟弟出生后,她觉得家人总围着弟弟转,忽视了自己有关。她心里特别失落、委屈,所以很容易执着于自己的一些想法、一意孤行,不能很理性地听取别人的意见,可最后往往更加焦虑。
翠莹也很想知道这个问题是怎么来的,希望催眠治疗师Lucy利用深度催眠下病理性记忆修复技术(TPMIH)寻找背后的原因,并帮助她解决。
深度催眠下,Lucy找到了3个心理创伤事件。
第一个事件发生在翠莹初三那年,当时她的妈妈已经42岁了,怀了二胎,是一名高龄产妇。翠莹妈妈在家里待产,很多客人都来看望,纷纷向翠莹妈妈道喜,聊得非常开心。
翠莹在自己的房间里,听到了客厅传来的欢声笑语,她打开房间门,站在门口,可站了很久都没有人注意到她。
后来,终于有个阿姨发现她了,就招手让她过来,也坐在客厅里,可还是没有人跟她说话,父母也没关注她。
突然,这个阿姨对翠莹说,“你妈妈终于等来了第二个宝宝,这是多开心的事啊!你也这么大了,以后你要学会照顾小宝宝和妈妈啊!”客人们听了也附和起来,叮嘱翠莹要做个好姐姐。
翠莹看了一眼,爸爸妈妈这时还是没关注她,只忙着跟客人说话。
其实当时翠莹心里一点都高兴不起来,甚至非常生气、难受,“我一点都不觉得幸福,多了一个孩子有必要那么开心吗!他们说的都是客套话,没有一个人知道我的感受!”
而且,翠莹并不希望弟弟出生,因为妈妈怀孕后吃了很多苦,产后也可能会落下很多后遗症,出现健康问题,那还怎么照顾好自己和家人?这不是不负责任吗?他们说快生了是多么幸福的事,这不是瞎扯吗?
再加上,妈妈怀二胎的时间正好是翠莹面临中考这一年,她很渴望爸爸妈妈多陪伴、关心自己,但父母都忙着保胎,她失望极了。
“连中考这么重大的事,他们都已经完全不在意了,那等小宝宝出生了,岂不是更加没有人照顾我、关心我了吗?”翠莹对小宝宝的到来是很排斥、很悲观的,“一个小孩出生落地,是不可逆的,我要忍他一辈子!”
Lucy修复这个创伤事件的时候,深度催眠下的翠莹一直哭,这件事对她的创伤很大,修复难度也很大。而且,翠莹一直纠结一个问题:为什么爸爸妈妈年纪那么大了,还是一定要生二胎?有我一个还不够吗?
Lucy意识到这个创伤之前还发生过其他事,也对翠莹造成了心理创伤。她继续在深度催眠下寻找。
原来翠莹小学快毕业时,她的外婆找人给翠莹妈妈算命,说必须再生个小孩,对翠莹会更好。再加上,翠莹的爸爸妈妈都一直想再要个孩子,他们征求了翠莹的意见,翠莹同意了,爸爸妈妈就开始备孕了。
但备孕了两年多,妈妈一直没怀上,两个人都很郁闷,开始互相指责。有一天深夜,翠莹的爸爸妈妈又因为这件事吵起来了,声音很大。
翠莹被父母的吵架声吵醒了,她躲在被窝里哭,心里想:“我有这么差吗?他们两个为什么一定要再生一个孩子?他们的年纪都这么大了,怀不上是很正常的啊,你们至于吵成这样子吗?就算怀上了,也很可能会流产啊,何必呢?”
翠莹心里特别难受,特别自卑,“我觉得自己活着就是个摆设,我已经烂到极点了!”Lucy花费了很长的时间,才把这个创伤事件修复了,翠莹在这个过程中也一直哭。
Lucy在引导翠莹建立正确的、理性的认知。其实,父母吵架、父母想再生一个宝宝,并不是因为她差,而是他们本来就想多要一个孩子,可又一直怀不上,担心年纪越大越怀不上,所以着急,就忍不住吵起来了。
终于,在备孕第三年,妈妈怀上了,所以爸爸妈妈都很高兴,他们的朋友也由衷地替他们高兴。至于妈妈作为高龄产妇出现的健康问题,后续只要她得到休息,心情也保持轻松平稳,肯定会大有改善的。
而且,翠莹总觉得全家人都围着弟弟转,不关注自己,这明显是灾难化思维了。
父母这么晚还陪着她接受心理干预,说明还是非常在乎她、在意她的,她在爸爸妈妈心里的分量十足。
还有,现在弟弟小,她要负责多照顾弟弟一些,还负有教育弟弟的责任。可等到弟弟长大些了,他也会分担家务,甚至有一天,他会反过来照顾姐姐、保护姐姐。在这个世界上,除了父母外,她还多了一个爱她的弟弟,这确实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
如果在她和父母的教育下,弟弟还成人成才,闯出一番事业了,那她肯定也会很骄傲、很有成就感,也更会受到弟弟的感恩和照顾了。所以,从这个角度,就能理解为什么来做客的叔叔、阿姨会叮嘱翠莹要照顾好弟弟了,Lucy引导她要带着正性的、积极的、乐观的态度去面对弟弟出生这件事。
还有一个心理创伤与学习障碍有关,翠莹有一天收拾东西,翻出来以前的课本,结果发现自己都看不懂了,她开始怀疑自己的学习能力,十分不自信。
类似这样的创伤事件,在以前的深度催眠下也出现过,其实是翠莹患病后出现了严重的学习障碍,也很久没有接触课本知识了,所以看书容易看不懂,注意力也不足。
只要学习障碍背后的心理创伤得到修复,甚至能建立高效的学习效率,她学过的知识点很快就能掌握。
第二天,翠莹看到我的时候情绪很好,她现在能感受到父母是爱她的,当然,也爱弟弟。她心里感觉轻松多了。
不过,翠莹说妈妈关于教育弟弟的问题和方法,不愿意跟她与爸爸分享。以前妈妈教育她的时候,也是不愿意跟爸爸分享。而爸爸还是不把她跟妈妈的感受放在第一位,而且面对地位比他低的人的时候,很喜欢摆架子。
我答应她,这两点我都向她父母反馈,了解他们这么做的原因和心理活动,督促他们进行自我反省、改变及提升。
翠莹离开了心理干预室,她父母进来了。我跟她说了这次催眠发现的创伤事件,还说了在处理的时候,翠莹一直哭,说明创伤对她的影响很大。
翠莹父母很惊讶,他们从没想过那天晚上他们吵架,原来被女儿听到了,还让女儿以为他们不爱她。他们更没想到,叔叔阿姨们的做客,却让女儿感到被冷落了、没人关注自己了,“她从来没跟我们说过这些事!”
是啊,翠莹那么痛苦、那么委屈,都没跟父母诉说过,这是为什么?因为他们之前的亲子关系已经存在很大隔阂了,翠莹觉得父母压根儿不在乎自己,跟他们说这些有什么用?
其实她以前也说过,她觉得中考时父母不关心自己,还对自己要求那么高,可父母听了之后都全盘否定。翠莹就再也不想说了。翠莹觉得父母不爱自己,这当然有她灾难化思维的原因,但父母也要反思自己有哪些地方做得不足,导致女儿产生了焦虑、失落和灾难化思维。
说到这里,我很自然地说出了翠莹希望我督促父母改正的两点问题,跟他们深入地分析和交流,并提供了一些建议。
02、她在家情绪崩溃、多次吞药,与父亲剧烈冲突
按照本来定的心理干预计划,深度心理干预进行到这里时就告一段落了,需要后续再观察一段时间,必要时再接受强化心理干预。翠莹当时情绪比较平稳,药物都停掉了。要知道她刚来面诊的时候,服用着4种精神科药物,所以这是个很大的进步,值得我们给翠莹一个大大的肯定。
但她的膝盖还没完全恢复,对身材、体重还是有焦虑,皮肤也有点过敏,让她有点心烦,生理期前后也容易烦躁。严格来说,仍然有不少问题需要处理。
我叮嘱她父母回家后一定要观察,找一些优质的医疗资源尽快解决女儿膝盖、皮肤过敏和减肥的问题,如果出现他们解决不了的情绪大波动,可以考虑继续接受强化心理干预。
这是翠莹第三次回家了,我们都希望她能从此走向康复。可事与愿违,今年3月初,翠莹妈妈突然紧急求助。
翠莹妈妈说,回家后,本来翠莹的情绪、跟家人的关系确实有很大改善,但因为膝盖受伤、皮肤过敏好得慢,翠莹又失去耐性了,有时会很焦虑。
图片来源于网络
而只要她一烦躁、焦虑,她就容易抱怨父母,说都是因为爸爸妈妈没有及时为她找医生进行治疗,然后又开始忍不住跟弟弟比较,说父母偏心弟弟。而她的情绪一波动,也容易影响父母的心情,他们两个也开始互相指责,他们一家人还是容易产生“踢猫效应”。
那天早上,翠莹的父母又在家里吵架了,翠莹本来躲在房间,后来冲出来情绪崩溃地大喊,”对不起,我实在受不了了,我不想活了!”,然后就吞下了不少精神科药物。她父母急坏了,所以赶紧问我怎么办。
我告诉翠莹妈妈,翠莹愿意大声说出她不想活了,这往往说明她并不是真正想自杀。但不知道她吃了哪些药、吃了多少,所以为了避免意外发生,还是最好带翠莹去医院检查和治疗。
而且翠莹父母又没控制住自己,当着孩子的面吵架,这个问题是非常严重的,很容易激活翠莹的叠加性心理创伤,令她情绪爆发,希望他们两个一定要深刻反省。
到了下午,翠莹妈妈又给我发来了微信。她说经过一再追问,翠莹才说其实是吃了8颗劳拉西泮,但她坚持不去医院。
我一听,这个药量还不至于出现生命危险,就让她妈妈放心,但可以让女儿大量饮水,尽量让翠莹保持清醒、防止嗜睡,若昏迷过去了,一定要送到医院。另外还可以尝试催吐的方式,看看能不能让翠莹把所服下的药物吐出来,不过距离吞下药物的时间较长了,可能催吐也没有多大意义了。
翠莹妈妈说女儿的情况还好,还没出现嗜睡情况,头脑比较清醒,讲话也比较清晰。虽然有惊无险,但我提醒翠莹妈妈不能把药物给孩子自己保管,避免再出现这种情况。
可不知为何,她妈妈没有采纳我这个建议,第二天,翠莹又吃了6片劳拉西泮。而且她情绪波动频繁,有时晚上哭2-3个小时,或者突然要去住酒店,又或者深夜在外面逛、不回家。而在家的时候,她又开始指手画脚,看谁都不顺眼。
翠莹妈妈很想带女儿回广州接受心理干预的,结果还没说出口,翠莹就说膝盖还没好,没法出行,等到5月再来广州,妈妈只好闭嘴不提了。
到了5月,翠莹妈妈说女儿的情绪还是没有明显改善,膝盖还是恢复得慢,不能常运动,她很担心体重反弹,每天只吃很少的东西,体重是降了很多,但出现了月经紊乱。她脸部的皮肤反复过敏,而且当时疫情严重,她担心5月来不了广州。
本来她还能自习一会儿的,现在又静不下心来学习,对于复学很焦虑。而且情绪低落时候,她总忍不住偷偷吃几颗劳拉西泮。
我让翠莹妈妈转告翠莹,她通过自己的努力,减肥效果非常明显,她应该给予自己及时的、具体化的肯定,而至于月经不调的问题,无须过于焦虑,后续她恢复健康的饮食、有规律的体育锻炼后,月经会恢复正常的。
至于膝盖和皮肤过敏问题,这一直都是翠莹非常在意的,我建议她妈妈还是要想办法尽快解决。至于来广州接受心理干预的事,只能等到疫情缓解后再过来。
时间又过了一个多月,翠莹妈妈发来了一大段信息,语气很焦灼,说女儿的情绪一会儿好得不行,一会儿又极其低落,还说“等我过完明天,你们就可以解脱了”,这话把父母吓得不轻。追问下,才得知原来翠莹又服用了几颗劳拉西泮,但具体吃了多少又不肯说,只说了一句“我死不了的。”
而且, 翠莹很想联系我们,甚至想跟我通话,我同意了。在一个小时的通话中,翠莹说了很多烦恼,比如膝盖、皮肤过敏总是好不了,还说她爸爸经常用“阴阳怪气”的语气跟她说话,对她冷嘲热讽。
听起来,她跟爸爸的关系还是不理想,她跟爸爸待在一起还是很痛苦。我问是否需要跟爸爸物理隔离一下?比如爸爸先在其他地方住一段时间?翠莹很委屈,“我跟我爸说过的,但他冲我发脾气,还说凭什么要他离开家里。”
我安慰了她,表示我可以出面跟爸爸说。然后我马上打了个电话给翠莹爸爸,我说,虽然我不知道翠莹说的“阴阳怪气”“冷嘲热讽”具体是什么情况,是不是她从负面解读了,但她确实有这种感觉,而且容易激活她的心理创伤。
我建议她爸爸先减少与女儿的接触,如果可以,可以在家附近找个地方住,先稳住女儿的情绪。翠莹爸爸表示理解,也同意了。
时间进入7月,他们已经准备到广州来了。翠莹妈妈做事情很有条理,她提前给我发送了女儿的近况总结。
在身体方面,翠莹皮肤过敏的症状已经好多了,膝盖也做了康复训练,有一定的效果,但月经还是紊乱,翠莹她仍感到焦虑。
在情绪方面,翠莹还是容易崩溃,特别难受的时候就偷吃几颗劳拉西泮。有一次,翠莹觉得妈妈总陪弟弟不陪她,便把自己反锁在房间,吃了好几种药。
妈妈赶紧找钥匙开门进去,发现她呆呆地坐在地上,两眼无光,嘴微张着,怎么叫都不回应。吓得翠莹妈妈使劲拍打她的后背,她才缓过来,可对于刚才发生的事不记得了,像失忆了一样。
翠莹这种状态让一家人都很紧张,跟她相处时都小心翼翼的,尤其是弟弟,特别怕她。
翠莹妈妈也反省了自己的问题。“为了寻求一时的心理舒适,有时候,我也有逃避心理,不敢面对莹莹,有时跟她说话也有点急躁。时间一长,负面情绪积累,我有时也不想回家,进家门的时候,总觉得心里咯噔压了一块大石头”。
“我觉得解决不好她与弟弟的事,也处理不好我和莹莹她爸的关系,家里老人最近身体也不好,单位事情也多,我心理压力很大,我感觉有点力不从心了,真的有过放弃的念头!不知道还要坚持多久!”
“不过,想着能去广州接受心理干预了,我心里还是充满希望的!”
其实,翠莹妈妈也快要崩溃了。很多患者父母发现孩子的病情反反复复时,都容易出现这种情绪和心态。后续我们再分析,并给这部分家长提供一些深入建议,如何调整自己的心态。
另外,我还让翠莹来广州时带几本课本,以便我帮助她建立高效学习状态,解决学习障碍的问题,更好地迎接复学。
03、她过分关注身体不适,“疑病”的心理根源是什么?
我再次跟翠莹见面的时候,惊讶地发现她真的瘦了很多,虽然我知道她有点急于减肥、过度减肥,但我还是给了她一个肯定,让她看到自己的努力。
可翠莹却“哇”一声哭了,“何叔叔,我虽然瘦了40斤,但这半年,我过得一点都不好!我感觉自己的心理一点都不健康!“
她跟我说了月经紊乱、皮肤过敏、膝盖损伤的烦恼,这些她妈妈其实说过,但我还是耐心地听着。她还承认自己的情绪不好,总爱抱怨,喜欢干涉家人一举一动,她感觉到父母对她都有点烦了。
比如有一次,翠莹让爸爸少吃点米饭,控制一下体重。结果爸爸没在意,还反过来对翠莹说她得吃米饭。翠莹又劝,爸爸就有点烦了,说“你能不能控制一下情绪?你都做了这么久的心理干预了!我、妈妈、Lucy和何医生为了你付出那么多,你怎么还是这样呢?“
翠莹没想到爸爸会这样说她,她气得浑身抽搐,觉得自己两眼发黑,然后控制不住地开始自残,不断扇自己的脸,用头撞墙。
“我当时真的好难受,都想死了,我就说,既然这样,那我就去死呗!结果我爸又说,人会转世的,你现在这一辈的债还没还清,你如果自杀,下辈子还要还!”
爸爸的话让翠莹非常绝望,情绪大爆发。不过,翠莹还慢慢意识到她每次情绪爆发的时候,如果在前两分钟就有所察觉的话,很可能就能够控制住,情绪就不会爆发。但控制不住的话,还是会出现剧烈的情绪波动,并想要自残、吞药等等。
翠莹还说了很多,这里就不展开了。听她说完之后,我跟她分析这些烦恼、矛盾背后的深层次问题。比如皮肤过敏,除了有生物学因素之外,很可能与精神心理状态有关,她长期感到压抑、焦虑,容易引发内分泌激素、免疫功能紊乱,然后通过皮肤过敏形式呈现出来。
还有,她爸爸说的话确实不妥,但翠莹为什么会超乎寻常地激动?这背后肯定有相关心理创伤,很可能是爸爸以前带来的心理伤害。
我还发现翠莹对身体的感受非常敏感,只要有一点点不适或身体变化就容易焦虑,陷入灾难化思维。翠莹也发现这个问题了,但她觉得自己解决不了,很希望通过深度催眠来解决。
最后,我问翠莹为什么多次偷服过量的精神科药物,当时是真的想寻死,还是有其他目的?其实我心里有数,但还是要跟翠莹确认下。
翠莹有点不好意思,她说其实她每次也就吃几颗劳拉西泮,她知道这剂量不足以致死,但过度服药后有头晕、想睡觉的感觉,脑子里就不会不断浮现那些痛苦的事情和念头了,她能得到片刻的放松和平静。
我对她的感受表示理解,但我也提醒她,这种行为的风险太大了,这个问题一定要解决,不能再出现。
很快,我把翠莹转给了催眠治疗师Lucy。
Lucy发现,翠莹对自己身体的过度关注分为两个方面。第一方面是如果身体出现了一些不舒服,比如膝盖、皮肤过敏问题,她很容易过度焦虑。
她看过的多个大夫都跟她解释,这些症状不严重,临床中很常见,按医嘱接受治疗就可以了。但翠莹就是不相信,觉得问题很严峻,非常影响自己的正常生活,甚至出现过心慌、恐惧的感觉。如果再发展下去,有可能会引发惊恐发作,甚至是惊恐障碍。
另一方面,翠莹经常把精力和关注点放在自己的身体上。就算身体没有不舒服,她也常常花很多时间观察身上有没有异常,看看哪里有没有什么变化等等。
两人决定,先就翠莹“对一些不严重的躯体不适、症状过分焦虑”进行深度催眠下病理性记忆修复。在深度催眠下,Lucy找到了3个相应的创伤事件。
第一个事件发生在翠莹上初一的时候,她在家里客厅的窗户边站着。当时的她已经连续发低烧发了好几天了,体温在37.2—37.5摄氏度之间徘徊,头晕晕的。
但翠莹并不排斥这种感觉,因为她不想去上学,而发烧可以请假不上学。这类似于“疾病获得性受益”,可以看作一种心理防御机制,是遭受了叠加性心理创伤后的一种自我保护方式。
Lucy意识到这背后肯定有更大的心理创伤,继续寻找,发现了第二个创伤事件。
原来在那段时间,翠莹的大脚趾很痛,还出现耳鸣、头晕、肚子痛、恶心、呕吐等躯体症状,晚上还失眠,眼前出现小黑点等等。
翠莹妈妈带她去医院看了很多科室,做了检查,但没有查出器质性病变。在医生看来,这些症状也不严重,休息几天就好了,但翠莹就是非常焦虑,问了医生很多问题。医生就说,“这个孩子小小年纪,怎么就这么焦虑了?”
医生说这话的时候,翠莹也听到了,她知道自己非常焦虑,但她也无能为力,不知道该怎么解决。这时,翠莹脑海里浮现出了很多画面,比如上学路上心情很沉重,考试成绩不好的话很怕父亲责骂,晚上焦虑得睡不着等等。
而且,翠莹从这个时候开始,经常会以身体不适为由逃避上学。这个时间点正好是她遭遇“日记本被公开读出来”事件的时间,遭受了巨大的心理创伤,内心极度焦虑、紧张。
图片来源于网络
第三个创伤事件发生在今年春节,当时她膝盖受伤去看病,医生对她说,“你太胖了,体重要减掉一些,这样才对膝盖的康复有利。”
这个道理翠莹知道,但她觉得膝盖受伤了不能跑步,只能节食,过度节食又使她月经紊乱,陷入了一个怪圈,医生的话让她更加焦虑了。
Lucy修复了上面的心理创伤后,引导翠莹不必为身体的细微不适或变化而过度紧张。其实人体是有一定自愈能力的,尤其是像翠莹这些正值茂盛生长期的青少年,很多小症状哪怕不去治疗,身体也会慢慢恢复正常。如果症状不严重,她可以先放一放,而是把精力放在更有意义、更重要的事情上。
而且,翠莹遇到困难和压力时,如果实在难受,可以暂时回避一下,喘口气,但接着应该想办法去积极应对,而不是用身体不舒服作为借口一直逃避。只有这样她才会不断提升、变得优秀,收获成就感,而不是进入自我否定的恶性循环。
这次深度催眠的效果很明显,翠莹说她那天晚上酣然入睡,早上起来虽然有恶心的感觉,以往会持续到下午,但那天吃了点东西就好了,之后也没有在意。
我引导翠莹意识到,当个体长期焦虑、紧张时,很容易出现躯体化症状。她要提高自我觉察能力,调节好情绪,这样更不容易出现躯体化症状,即使出现了,也可以及时恢复理性,不必灾难化思维。
我还跟翠莹说,不能运动但又要减肥,不一定要靠过度节食,还可以利用更加健康、科学的减肥方式。比如“5+2减肥饮食法”,就是一周内有5天正常饮食,2天轻断食,国内著名的协和医院还公布过相应菜单,证明这种方法对减重有明显效果。
几天后,Lucy和翠莹按照原来约定好的,她们继续处理“她总是把关注点都放在身体上,而不是其他更重要的事情上”的问题。在深度催眠下,Lucy找到了3个相应的创伤事件。
第一个事件发生在今年春季,翠莹找了一家机构进行膝盖康复理疗,治疗师查看了她的情况后,说大概8-12周的康复训练后就能康复了。
而因为这个机构的创始人比较出名,人很多,翠莹每次去都要排队2-3个小时,她等待的时候很着急。而且每次她都想问清楚康复理疗的原理,但治疗师都没时间回答,说得很含糊。
翠莹还是不放心,又找了机构的创始人想问个明白。但这个创始人不耐烦了,说翠莹问得太多了,按部就班接受他们的理疗就行了。翠莹很委屈,也很生气,最后决定不去这家机构了。
第二个创伤事件发生在去年年底,翠莹在洗脸时发现额头长了不少疹子,有点像痘痘,但比以前长的痘痘更大、更疼。
她有点焦虑,有一天经过家楼下的美容院,看到门口的广告说能“快速祛痘、皮肤光滑”,她就忍不住进去了。
美容院的人看了她额头上的疹子,就说这是一种皮肤症状,比痘痘严重多了,要赶紧治疗,不然可能会蔓延到脸部更多地方,然后开始推销产品。翠莹听了有点慌,但仍有一丝理性,觉得美容师可能是吓唬自己,就说自己先回家观察观察。
结果美容师又拿出了一本相册,给她看一些所谓的“真实例子”,照片上面的女孩脸上在长了很多那样的疹子,非常难看,而且美容师说如果发展到那个阶段的话,就很难消除掉了,会留下疤痕。
翠莹吓坏了,最后还是买了美容师推广的产品,但其实用了以后用处也不大。翠莹后来意识到是美容师夸大事实了,其实就是为了卖产品。
可是,美容师那句“很多小问题不及时处理的话,后面会非常严重,想弄都弄不好了,你肯定会后悔的”,深深地刻在了翠莹脑海里。从那以后,翠莹便开始非常关注自己的身体,一些细微的变化都会让她胡思乱想半天。
第三个创伤事件发生在今年5月,她感觉自己活动关节时,关节会发出声音,但不痛,也没有不舒服的感觉。这个现象其实很多人都遇到过,有时候我们保持一个姿势久了,再变换姿势时,关节发出一些声音,这很正常。
但翠莹认为不对劲,她上网搜,看百度、小红书、抖音等等,查出来的信息让她非常恐惧。她赶紧去挂号看医生,医生让她不要吓自己,更不要看网友们不权威的分析。但翠莹对医生的信任度非常低,根本听不进去,还是控制不住地担心。
Lucy修复了上面的创伤,引导翠莹在面对美容院推销时,要保持理性,如果担心,可以去医院问问权威的大夫,不要被所谓的美容师吓住了。
而且,网上有很多关于身体症状的信息,看上去好像是大夫说的,但其实也是推销,甚至可能是瞎编的,是“某田系医院”投的广告,可信度非常低,翠莹要提高识别意识,不能轻易相信这些互联网信息。
Lucy再次提醒翠莹,她的身体正值旺盛的生长发育期,很多小问题、小异常其实可以自愈,如果不严重,那就忽视,并把主要的精力和时间放在学习、自我提升上。
图片来源于网络
当我们能力强了,变得优秀了,心里感到高兴和满足了,其实很多躯体症状也会随之减轻,精神的力量很强大的。
这次催眠后,翠莹马上就跟Lucy说身体轻松了,心里也很轻松,很久没有过这种感觉了。第二天,她爸爸也跟我说,“我觉得莹莹今天变化很大,有种青春活力的感觉”。
我告诉翠莹,其实她之前总是关注自己身体的状态,类似于网上说的“精神内耗”,这会令她感到身心俱疲,然后出现更多的身体不适和异常,陷入恶性循环。
翠莹很开心,她还说我们很能理解她,每次都会跟她耐心地解释各种问题,不会嫌她烦,不像那家说她问的问题太多了的膝盖康复机构。
我笑了,我告诉她,那家康复机构的创始人确实很有名,不过,他们只在康复方面很专业,却对人的心理活动规律却了解甚少。说得通俗一些,就是缺乏人性化。
其实,很多主流医疗机构、甚至很多有名的大专家都有这样的问题,缺乏人文关怀,导致患者、家属的就医体验不好。如果可以的话,翠莹和父母可以找一些技术又好、人性化服务又好的康复机构。翠莹回复她已经在广州找到一家这样的身体康复机构,效果还不错。
接受这次心理干预后,已经7月底了,距离翠莹复学越来越近了,她剩余的、比较凸显的问题也不多了。其中,最主要的是仍然是她与父亲的亲子关系问题。
尤其是那次她情绪激动,说不如死了算了,结果她父亲还说“你现在这一辈的债还没还清,你自杀下辈子还要还!”她都气得眼前发黑,浑身发抖了,这肯定形成了较大的心理创伤,导致她现在跟父亲相处还是很难受、很痛苦。
而且,她现在对自己的学习还是没有信心,一想到复学又想逃避,学习效率也不理想。
明天,我们将分享翠莹接受心理干预的最后一个阶段,也是最后一篇文章,详细描述我们修复她和爸爸亲子关系、帮助她建立高效学习状态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