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山川”的另一种写法
——李虹昌《我的家乡在葵邱》散文读后
焦红军
“故乡山川”征文如何写才能更好地见人见物见事?避免把文章写成表扬信、赞美书、歌唱诗,这也是我对本次“故乡山川”的征文中单纯一味地批判与讴歌的文字,很少介入点评的一个原因。因为,在我的思考里,故乡与远方始终存在一种悖论,这就是:人生的成长和走出(异乡体验)、漂泊与回归(故乡意识)总是存在一种矛盾,这种矛盾是先验性的存在,也是人生成长的悖论。如何对故乡山川展开有力度、有深度、有宽度的文化书写,见仁见智,考验着我们每一个写作者。
《我的家乡在葵邱》是李虹昌的应征之作。在这篇文章中,作者避开了熟悉的写作套路,文本中也没有出现“我爱你啊故乡”“我赞美故乡”的溢美之词。作者从熟悉的家乡文化开始,撷取了三个颇具代表性的文化的历史片段:一个是对“一鸡听三省”的家乡作为昔日的会盟圣地的“古葵邱”的文化书写;一个是对“古葵邱”的家乡人——明朝武术家、朝花镖局创始人李朝花与朋友李梦阳诗文唱和、以义气相交的故事书写;一个对有倡武之风、有会盟文化的“葵邱李朝花村人”族群抗日群像的人物书写,因了故乡的人和事、故乡行侠尚武的朴素民风,作者的家乡李朝花村不仅成了青邱区的秘密抗日指挥部,而且成为抗日的“红色李朝花”。2020年李朝花村“李朝花抗日指挥部旧址”被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颁布为“山东省第一批革命文物”。
从“古葵邱会盟”到“行侠仗义、济危扶贫的家乡名人李朝花”,再到掀起抗日热潮的“红色李朝花”,作者满怀豪情,追思忆往,回首来路,贴近生活,切近历史,把自己的真实感受融入其中,一直写到李朝花的今天,材料引据丰富,描写细致,说理透彻,见人、见物、见事。文章中对家乡历史的追溯、对李朝花济危扶贫、除暴安良、重节义、好交游的描述,乃至抗日战争时期李朝花民众的抗日奋起,大至春秋战国时期齐桓公会盟,小至民间百姓个人的草莽一生,无不是在诉说着历史与现实的来路,侠义道与江湖民间血脉相通的紧密联系。这是历史的来路,人生的来路,更是作者与故乡山川的感情来路。
站在家乡“葵邱会盟”这片历史悠久的热土上,作者情不自禁地发出了这样的感言:“从小生长在葵邱的我,铸就了家乡葵邱男儿的性格,家乡的葵邱文化也一路伴我成长。”文章远离歌颂体的套路,无虚掷之言,实乃作者真情之流露,源于内心之感言,文章上下充斥着对家乡的极大的礼赞之情,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深厚的文化功力。此文虽章节不多,却伏脉千里,环环相扣,具有回环式的结构之美,读来引人入胜,不失为一篇描写故乡山川的散文佳作,也可视为“故乡山川”的另一种写法。
我的家乡在葵邱
文|李虹昌
昔日的会盟圣地,古树翠柏繁茂,周围牛羊成群,景色怡人,是历代名人墨客游玩之地,现如今已经不复存在。我满怀思古之情,立身于素有古东明县十二景之一的“古葵邱”旧址之上,这里当然也是我们村古残碑记载的“古葵邱”。回首曾经旌旗蔽空的金戈铁马,曾经的诸侯歃血会盟的故地,也不过是在历史长河里散落着古老的故事。一片沧桑的土地就是一部历史,鲁西南大地上有这么一个古老的土地,那就是一名多地的“葵邱”,而我的家乡却缘接着“葵邱”那千丝万缕的关系,也许是族人眷顾这上千年的历史沉淀,历史变迁的年轮并没驱散对这方故土的依恋,千百年来,一代又一代人守护着这无法割舍的恋家情怀。
一
我的家乡李朝花,位于菏泽城西南35里处,周边古遗址众多。原来隶属河北直隶大名府东明县,村历史悠久,属古葵邱地域遗存古村之一。村古碑文记载:宋归属兴仁府曰古葵丘李庄,元时也曰葵邱李庄。元末官吏贪污,地主豪强专横,与日俱增,加之天灾接连,义军相继而起,灾民遍野。至正四年,我们的李氏族人一多半逃荒于山西晋南一带。仅剩刘氏异姓和部分李氏族人难舍家园。明洪武元年,族人迁回古葵邱李庄。后因我们族人镖师李朝花,于明成化二十一年率族人义立镖局,他忠义双全、义震乾坤,远近皆知,名震三省,他的名字逐渐代替了村名。村依居古葵邱(古时东明十二景之一)东南而建,李朝花村西头古时有官道,名曰葵邱故道,现在基本上已经废弃。李朝花位于千年古镇马岭岗的西北部,是千年古镇马岭岗古村落之一。抗日战争前,村民还秉承祖训,崇文尚武,护佑乡民。1984年以前村有西洋掌武术社团一处。村古素有“鸡鸣听三省”的雅号。古老的村庄,传说古有“八景”之说:玉龙柳荫、三官钟声、行宫戏鱼、无为赏月、小桥流水、思乡楼、忠义牌坊、朝花镖局。
古葵邱山,它位于我们村庄的西北,五霸岗村的东南,两村都是依居葵邱山而建,也因葵邱山而起了各自的村名。小时候常听老父亲讲我的家乡,李朝花村是一个富有传奇色彩古村,是个集古建、古碑、古遗迹、革命旧址、古诗文化遗存为一体的历史文化古村。村东的白衣行宫据传说和刘秀有关,目前村头遗留宋代千年古井——三官井一口,尤其族人把古井发掘修缮后,时常有“驴友”、“拍客”,他们有三三两两的,或三五成群的慕名看之,让我的家乡声名远播。
二
我们家乡的那块“鸡鸣听三省”的古碑,至今还立于村庄东头。相传东明县令杨日升,是清顺治十二年乙未科(1655年)进士,康熙七年(1668年 戊申)任东明县知县。杨日升为官清正,未与权势同流,以莲自醒,寓意“清白廉政”。杨日升是众口皆碑的好知县,任职期间,最重视以德治县。他亲自编写了《乡约俗解》,每逢东明大会当众讲解。每次讲解,县民都围得水泄不通,有的百姓听得泪流满面。深得百姓的爱戴。康熙十一年(1672年 壬子)曾游东明十二景古葵邱,实地感受春秋会盟圣地的遗风,并在古村(现李朝花村)雅号题写丹书“鸡鸣听三省”的碑文,并留下诗赋:
咏五伯盟坛
清·杨日升
高岗盟霸图,岁月泣已秋。
身临丘台梦,遥听旌旗声。
夜宿神祠
清·杨日升
芙蓉潜玉龙,柳荫遮碧穹。
昔日寨已去,神祠寻鸡鸣。
所谓“鸡鸣三省”,也叫“鸡叫听三省”.即说:每天的雄鸡报晓,三个省的村庄居民都可同时闻听,即古人所说“金鸡报晓,三省尽知”。“鸡鸣三省”,三省交界边区的毗邻性行政地理现象。在鲁西南这一块被黄河冲击的平原之地,竟然隐藏了“鸡鸣三省”古村落!我想我们村“鸡鸣听三省”的雅号,也为哪些追寻探秘朝代区域划分和历史演变的学者们,留下了不可多得的印痕。
三
我喜欢家乡的一草一木,沟壑田畦,更依恋这一片生我养我的热土葵邱,这里的千年古井、残碑古遗址、葵邱故道、黄河故道......无不让人想回到那个久远的朝代,身着汉装,胯下一匹白龙马,手提一杆龙吞枪,英姿飒爽的立于葵邱山——五霸岗上。就像令狐冲那样做一位豪迈潇洒、侠义心肠英雄豪杰,行走江湖,除暴安良。
光阴流失,我们再也无法回到从前。让人想起昔日繁华的会盟圣地。面对着我们家乡遗留的文物,仍然能够使后人感受到古遗址的魅力。从家乡的那些文物的身上,诉说着隐藏在历史长河中的美丽传说。
五霸岗村,在我们村的西北五里,古代的葵邱山就在两村中间,与五霸岗同归东明县,又同是与葵邱有渊源的古村落。五霸岗现保存有葵邱断碑一块、明朝万历年间五霸会盟断碑一块、宋代开封知府邓光绪题碑一块,三碑碑文依稀可见。也记载历代文人墨客、高官贤达来此观光游览者甚多。明朝名臣陈其猷为五霸盟坛题咏:
霸图竞相长,姬辙既已东。
抵掌歃血事,萧瑟起悲风。
清康熙年间,真定府通判范通也曾畅游东明县,登临葵邱会盟台旧址题诗五霸盟坛:
当年霸业竞谁存?日落遗坛鸟雀喧。
欲问衰周兴废事,空余荒阜列平原。
《东明县志》记载:葵邱之地,南枕鲁郊,东接北望则青齐之封西连实绛晋之鄙其为葵邱也。这里古时属于宋国,东面和南面比邻鲁国,北面靠近齐国,西接晋国边陲,为四国交界地。
我们李朝花村的古残碑,康熙年间《重修白衣神祠》碑文记之:大清东明邑有十二景古葵邱,居其一即邑之东南有五伯盟约求和废禁治水,立修尧舜禹三官神祠一座于李家庄村东,保四方之安。方圆数十村相奉,据地而言,虽依居古葵邱,神祠也不乏算圣景。相沿以来,每岁三会,常有求必应焉,颂之后世,来此祈福者络绎不绝,当时盛况空前,钟声悠远,闻名遐迩.......。
古葵邱又叫“五伯盟坛”、“五霸会盟台”,古时东明十二景之一。古代因该地为丘陵地,连绵起伏,地势较高,最高大广阔土丘高约数丈,故命此地为“葵邱山”。古葵邱附近村庄庙宇遍布四周,村庄西头有一条官道叫“葵邱故道”,葵邱故道西北从五霸岗村,经过李朝花村,向南通达考城。葵邱故道为古官道之一。更也见证了古葵邱的位置。古时老黄河故道分支汜水也流经此地,往东北六里处有一村庄名叫“河底朱”。这也是能够佐证黄河故道历史文化遗址的村庄之一了。
四
史记中记载春秋时期的齐桓公大会诸侯,就盟于此邱。后来诸侯屡会盟于葵邱,葵邱为齐桓公会盟之故地也。此地域更是久战之地,为兵家所必争,但不是进可以攻,退可以守的兵家要地和南北通道枢纽,都不可以久留,因为在这地域没有大的都城建此。
菏泽一带古时是邱陵地貌,古称葵邱山,葵邱范围很广,北起濮州,南至考城,大小不一的邱陵绵延甚远。这里的青邱也叫“葵邱”,属古曹州八景之首“青邱烟柳”,当属葵邱一耳也,也证实了葵邱的支脉之多。
南有“盟台夕照”的盟台,即春秋战国时期齐桓公邀请诸侯会盟之遗址,为考城(葵丘原属考城,后划归民权)八景之一。《民权县地名志》载:“葵丘会盟台遗址在今民权县城东35公里处,林七集南的黄河故道北岸。现存土丘高出地面2米,面积约300平方米。这里三面环水,林木苍翠,景色秀丽。故道岸边杨柳垂青,桃红梨白,无限田畴禾铺锦锈。远眺碧波荡漾,水天一色;近观水鸟惊飞,荷叶擎盖;夕阳溶金,余辉尽洒,把盟台构成一道别致的风景,更是人们必瞻的胜地。历代文人墨客多有咏辞,明蔡绅诗曰:
春秋小白为匡周,筑此高台会列侯。
创霸虽有当世幸,假仁犹起后人羞。
冠裳玉帛今何在?废址荒丘迹尚留。
日夕斜阳残照里,断烟衰草使人愁。
北有葵堌堆遗址,《曹州府志》记载:会台,在(濮)州东南二十五里,春秋齐桓公再会于鄄即此。明高岱题会台诗……《濮州志·古迹考》记载:"会台在州东南二十五里。" 葵邱堌堆的位置恰与之相符。最早撰修《濮州志》的明代郡人李先芳在其《会台别业记》描述到:"濮州故城(现鄄城县旧城镇)南五里许,崇岗盘簿,二百余亩,上可容万人。前锐后方,四隤如踞,得元武之形焉,古名会台。《曹州府志》关于鄄城会台的记载中就提到了明代长史高岱写的一首《题会台》诗作:
胜地开东郡,高堂控濮阳。逶迤连大麓,盘薄带崇岗。
盛事追前古,芳名重此乡。传车陈玉帛,帐殿集冠裳。
自熄群雄迹,仍为百战场。霸图流水尽,遗恨野云长。
人世回沧海,山灵引凤凰。昌期逄圣代,景运属贤良。
明万历年间濮州文人王九皋也写过一首《题会台》的诗作:
霸主同盟古会丘,高人结宇为寻幽。
窗横剑气凌霄汉,桥引虹光贯斗牛。
千载雄图遗胜事,一时吟社擅清流。
读书台畔登临处,风景依然是鄄侯。
说起葵邱的具体地点,据统计有五六处之多,更能够充分说明古时候的葵邱,地域范围之广。所以后来出现多处葵邱之说,也就没有什么稀奇,从而这些地方也都叫“葵邱”,也就不应再有任何争议而言。俗话说: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在我的家乡“古葵邱”的周边,有先民留给我们宝贵的文化遗产财富,东南八里有青邱堌堆遗址和五里有曹固堆,西南有八亩台遗址与窦固堆遗址,南有冤句故城遗址,中间又有孔子讲学的“通堌”(现通古村,古归属曹州)。让我感叹两千多年前的春秋霸业成就于此,家乡的古葵邱也见证了历史上的会盟文化。但却因年代的变迁,古时连绵起伏邱陵,现已被黄河泛滥冲击而成为平原,昔日葵邱已经消失,随着历史的演变逐渐被世人淡忘,但是古葵邱——“五伯盟坛”辉煌的历史印痕,曾经在历史的大潮中的意义却深深烙下,终究不能抹去她赋予历史意义的那一刻。我也因家乡的“葵邱”而感慨万千,也按奈不住内心对家乡沧桑的诉说:
自古名山百里绵,
北濮南考似龙盘。
河川丰茂诸侯起,
尊礼攘夷盟信安。
九聚信威桓壮志。
葵邱之会立鸿图。
昔年坛址旌旗动,
今称堌堆几处山。
五
我的家乡,引以为荣的人物,还是“葵邱”的明朝武术家、朝花镖局创始人李朝花,他出生于明成化三年,字云瑞。卒于嘉靖十四年。成化二十一年,进京武举夺魁,因击鼓人看李朝花比武着迷,没有擂鼓,被棍挑击鼓台下,没有伤其性命。李朝花没有入仕,朝廷为其保留武举之身。同年李朝花率族人义立镖局,凭借着习武先习德的祖训和高超的武艺,得以在这里立足。李朝花为人耿直、豪爽仗义,不负众望,凭借自身功夫,以诚洁之德,历经磨难,大江南北皆服之,声誉明大江南北。押运多以鲁锦布匹、粮食、中药等以及贵重物品为主,行走于曹州、徐州、南京、江浙等地。李朝花做事情留有余地,以德服众,时常周济百姓,协助官府扫除匪患。一路行镖曾结交不少官家名仕、侠客。也流传下来许多有关李朝花押镖的传奇故事至今流传。
相传明弘治八年,李梦阳时任户部主事,张皇后的弟弟寿宁侯张鹤龄,平时游手好闲,不务正业,招纳无赖,网利贼民、欺压乡里、抢占农田、为非作歹,截商货,横行江河,张打黄旗,势如翼虎"等罪行令人深恶痛绝。他不畏权势,大胆冒险暗中搜集寿宁侯罪证,
1495年春与锦衣卫指挥使牟斌结识于温州,两人一见如故,成为兄弟。同年夏,李朝花巧遇寿宁侯的恶仆殴打李梦阳,路见不平救下李梦阳,并一路护送至安全,二人也结为兄弟。不久,户部主事李梦阳、牟斌与李朝花在寿宁再次相逢,自此三人成莫逆之交。后因李梦阳直言上书,写了有名的《应诏指陈疏》引来杀身之祸。寿宁侯怀着对他的刻骨仇恨,于帝前对其百般陷害,将其解职问罪,严刑拷打,诸贵戚亦并急欲杀害李梦阳而后快,后因皇帝不许,李梦阳才得官复原职。刚正不阿的李梦阳于弘治十八年,再次直言上书揭发刘瑾等佞臣,又惨遭入狱之祸,命悬一线,得牟斌、康海力等联求,李梦阳才得以幸免。正德五年被罢免居家,不久官复原职,正德五年(1510)四月江西按察司副使李梦阳锦衣卫指挥佥事牟斌率众五十余人,近二十辆马车上装石牌坊。后知情为二人奏明武宗皇帝:李朝花自开设镖局以来行侠仗义、除暴安良、时常救助周边百姓,深得百姓爱戴。明武宗恩赐先祖嘉奖“忠义双全坊”和圣旨碑一筒。近三米高的圣旨碑被族人埋藏地下,忠义双全坊毁于清朝中期。
正德十四年,李梦阳又惨遭入狱,牟斌及大学士杨廷和、刑部尚书林俊等人力保获释。世宦生涯,使李梦阳看透了世间之险恶,于嘉靖二年(1524年)春辞官,游走交友、与同道书画往来,诗酒唱和。嘉靖二年夏游李朝花西北一里古葵邱五伯盟壇,访友李朝花,二人饮酒畅谈,后赋诗留墨宝。为李庄留下美好的历史见证。
寻友登盟坛
明·李梦阳
周室衰微五伯兴,葵丘之盟此留名。
薄暮笼坛春秋去,四野只闻牛羊声。
东南眺望牧童隐,蔓草萧瑟忆征程。
一里壮游解幽意,自古雄心朝花厅。
寻友登盟坛
明·李梦阳
周室衰微五伯兴,葵丘之盟此留名。
薄暮笼坛春秋去,四野只闻牛羊声。
东南眺望牧童隐,蔓草萧瑟忆征程。
一里壮游解幽意,自古雄心朝花厅。
行镖
明·李朝花
清明路客各归乡,葵邱男儿在异方。
趟马两京江浙地,不师奉先笑周郎。
六
我的家乡让村民们深感为荣,不光是这里历史悠久,人文积淀深厚,更重要是这里有会盟文化的“葵邱”。我的家乡民风淳朴,人杰地灵,英才辈出。最引以为自豪的还是家乡的村庄。
我的家乡李朝花村自古以武术相传,到爷爷那时候,清朝末民国时期,还是武术兴盛之时。族人们始终没有忘记祖训崇文尚武,佑护相邻。村里族人为了生活,以族人李尽喜、李尽元为首,李官星、李东经、李同心和我的爷爷等等十几人,卖艺行走全国各地,爷爷为人温和,人缘很好,他老人家使得一手好双刀。他为了解决族人外出卖艺的磕磕碰碰,爷爷中途又自学中医,族人们卖艺不忘救死扶伤、除暴安良,村庄虽小,名声大,威望高。周边大村集镇有唱戏什么的,都会请族人们去站场子,我想这才是鲁西南抗日根据地,把青邱区的秘密抗日指挥部设在李朝花的原因吧!
1937年“七·七”事变以后,日本侵略者大举南侵,李朝花村是组建护村自卫队最早的村之一。李临伍,又名李铁廪,1916年出生在东明县五霸岗村一个农民家庭。父亲早逝,母亲含辛茹苦,靠剪纸花手艺挣钱供孩子上学,希望孩子们能用知识改变命运。李临伍在东明集高小毕业后教书两年,1936年初受新思想的影响,入濮阳中学读书,在学校积极参加抗日救亡宣传。1937年初,他参加了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简称民先),“七·七事变”后被选派到共产党领导下的冀南抗战学院学习。1937年秋,李临伍接受党组织的安排,回地方秘密参加鲁西抗日政府的工作,他把党交给他秘密建立的联络站选择在李朝花村,在李朝花村宣传发动群众,组建抗日自卫团,开展抗日游击战争,吸收进步青年加入党组织,团结争取各界人士共同抗日救国,李临伍本人也于1937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鲁西南的孤胆英雄”王登伦,组建了自卫队,离开了家乡观音王,斗恶霸闹翻身、劫富济贫开始他的革命生涯,王登伦总是带领自卫队队员,在李朝花大胡同小住几日,王登伦在李朝花村又结识了抗日志士李临伍。李临伍利用亲戚关系,在地处菏泽东明的结合部李朝花村秘密建立地下联络站。在共产党人李临伍、孙自端、李苏波等十几名抗日志士的影响,李朝花、谢集、三教堂等村相继成立抗日互助会和农会、夜校、儿童团、抗日小学等。
我的家乡让村民们深感为荣,不光是这里历史悠久,人文积淀深厚,更重要是这里有会盟文化的“葵邱”。我的家乡民风淳朴,人杰地灵,英才辈出。最引以为自豪的还是家乡的村庄,曾经在1941年春,根据冀鲁豫边区鲁西南抗日根据地指示,青邱区秘密抗日指挥部在李朝花成立。王登伦任青邱区抗日支队队长,分区的十九团、二十团也常活动在我的家乡这里,青邱区秘密抗日指挥部的建立同时,中共菏泽县第二工委第二游击大队也转移到青邱区,在这里与青邱区的军民共同打击日伪军和敌顽势力一年多。留下了许多抗日英雄们打击日寇的感人故事。这里的人民为了保护革命的火种不顾牺牲生命,他们艰苦卓绝的革命精神,像光芒四射的星星,永远闪耀在革命历史的长空!
家乡群众积极参与抗日宣传活动,积极宣传抗日并发展抗日队伍。在抗日最困难的岁月里,我们李朝花村的群众发动人员,省吃俭用,积极筹集粮食、募集抗日资金、等等,做出了巨大贡献。他们的子女们积极参加八路军、做军鞋、加入了照顾伤员的行列,卖艺的拳师们更是发挥自己的优势,老拳师们利用卖艺江湖的安全通道完成党的重大临时性紧急任务数次;积极带领族人参加保卫麦收、红三村阻击战、沙土战役、大杨湖战役、淮海战役等等捐粮送粮、武器弹药、抬担架和救助八路军伤员。支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一件件一桩桩鱼水之情,道不尽李朝花那一代人对革命所付出的激情。1949年9月22日被中共平原省菏泽专区菏泽县第三区授予“李朝花抗日指挥部旧址”。新中国成立后,李朝花群众没有张扬、没有居功自傲,全村上下投身于新中国的建设大潮中。
1952年5月三区书记张德敏非常重视红色摇篮,邀请时任平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主任张鲁泉题词“红村李朝花”并赋诗一首。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菏泽市文化和旅游局分别于2020年12月31日和2021年1月6日相继公布了《山东省第一批革命文物名录的通知》,李朝花村《李朝花抗日指挥部旧址》名列其中。为此菏泽市党史研究院、菏泽市地方史志研究院于2021年11月8日,以“菏泽市乡村振兴”战略规划,探索文化振兴菏泽样本,抢救、保护、传承乡村历史文化编撰了《菏泽市历史文化村镇》一书,我的家乡葵邱——李朝花村也收录书中。这也是我家乡村庄的荣誉、村民的骄傲。
八十多年过去了,有谁还知道?李朝花是一个红村,您如果实地瞻仰抗日旧址,那么这里就是一个能够踏访先辈们的遗迹、遗址;能够看一看那一件件带有温度的老东西;能够听一听英雄们那一个个激动人心的斗争故事;感受那一部部在艰苦卓绝环境中谱写的可歌可泣的历史史篇的地方。
家乡的美丽蕴藏于乡村的角角落落,袅袅的炊烟,晨起闻鸡鸣,落日牛羊归,涓涓细流的小桥流水,古庙遗踪,精美石刻,金灿灿的稻谷,田野中三三两两村民忙于农耕,好一幅大自然绘制水墨山水图。历史就在我们身边,每当漫步在家乡这片沃土上,仰望着浩瀚苍穹,耳畔彷佛又鸣响起那阵阵号角,战马的嘶鸣声。您一定会感叹孕育了这华夏五千年古老璀璨历史文明的国度。遥想那古黄河冲击的平原之下,不知道究竟埋藏了多少历史迹踪?有时候真想穿越这个历史时空,回到明朝李梦阳访问我们家乡的时候,游览一下明朝的美丽乡村:
碧波生玉龙,朝隐锦麟鲜。
荷叶两相映,莲香锁柳烟。
岸村环绿水,绕寨享悠然。
鸟雀声声语,孩童止夏蝉。
老翁瑶圃坐,笑等岁丰年。
我喜欢我的家乡“葵邱”,不仅仅是因为它地域的广大,而且这里的“葵邱会盟”文化,更是中国先秦历史中不可或缺的一页,从小生长在葵邱的我,铸就了家乡葵邱男儿的性格,家乡的葵邱文化也一路伴我成长,当您走进我的家乡葵邱,闭上双眼感受着千年厚重的历史,品味着久远的文化,您此时的心哟!肯定期盼着古葵邱在岁月的长河中再度焕发青春吧……
作者简介:李虹昌,李俊建,笔名李虹昌。菏泽市李朝花(葵邱李庄)村人,现为山东省散文学会会员、菏泽市作家协会会员、菏泽市诗词学会会员。作品散见于多家报刊、杂志、网络平台:《菏泽日报》《菏泽市广播电视报》《西江月》《首都文学》《岭南作家》《胶东散文年选微刊平台》《中国作家网》《中国诗歌网》《中华诗词学会》等。
投稿邮箱:huanghaisanwen@163.com
壹点号胶东散文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6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