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人人都抱着手机的时代,不管是年轻人还是老人,都习惯了用短视频来打发时间,而随着疫情的反反复复,许多学校接二连三的停学停课,不少孩子有大把的时间呆在家里,一旦碰到手机,就会“一刷不可收拾”。

这无疑会对孩子们的身心健康造成极大的影响,在此,调解君提醒并呼吁各位家长:

请不要放任孩子刷短视频!

1.短视频正在改变孩子的大脑

西雅图儿童行为学家迪米特里曾在研究中发现,沉迷于电子屏幕的孩子的大脑,呈现萎缩状态;而普通孩子健康的大脑,纹路清晰。

你能想象吗上瘾大脑的结构形态和患有阿尔茨海默症(老年痴呆)的大脑居然是一样的!

而就在日复一日的上瘾中,大脑负责主观高级思维的大脑前额叶功能会严重退化未成年人的记忆力、认知力,甚至情绪管控都将受到毁灭性的破坏。

这也是为什么很多沉迷短视频的孩子难以学习的主要原因。

2.短视频正在改变孩子的思维

曾经有一位资深教师感慨:

“现在的孩子阅读能力越来越让人担忧了,布置他们在课余看一本稍厚一点的名著,看不了几页就停下了,反倒是课间刷短视频刷得停不下来,最后能真正完成作业的寥寥无几。”

而无数网友也现身说法,证实了短视频对阅读能力侵蚀之严重。

短视频“即时奖赏反馈”的“成瘾机制”会让人在刷视频的过程中,大脑不断分泌出多巴胺(快乐因子),而这些多巴胺会传递欲望,在你的大脑里形成“我想刷、我要刷”的回路,你越是刷下去,就越有反馈和奖赏。

一旦孩子适应了“大脑快速奖赏”的模式,就很难再将注意力长时间聚焦学习上。那么,也就难以享受到在一步一个脚印的探索之后,解出答案的成就感、学到新知识的获得感和内心满溢的充实感了。

3.短视频正在改变孩子的价值观

“你看那些网红,他们没读过什么书,各个受人喜欢,挣的钱是大学毕业生的几十几百倍,我现在学着他们拍视频做直播,将来肯定要比读书强得多。”

在一个记者的采访中,一位中学生这么说道,他说自己不少同学也是这么想的。

这背后折射出来的三观令人堪忧。

随便打开一个短视频软件,各种鱼龙混杂的内容扑面而来:衣着暴露的女主说着挑逗性的言语,对着打榜第一的粉丝喊“爸爸”;一群人奇装异服,行为怪异,在地上打滚;甚至有爸爸为了模仿与孩子互翻跟头的动作,导致女儿脊髓严重受损……

就连前不久发生的“网课爆破”事件,绝大部分爆破者也是通过短视频来炫耀自己的“军功章”!

对于孩子而言,这些火爆视频中的行为,正在潜移默化地改变他们的价值观:不劳而获、为了“火”不择手段。

当一个个孩子的目标从科学家变成了网红,将无知当做个性,拿低俗当做有趣,把怪异当做时尚的风气就此在社会上蔓延。

心智尚未成熟的孩子,接触过多低俗、审丑、畸形价值观的“低级快乐”,葬送的只会是他的前程。

4.短视频就一无是处了吗?

除了娱乐类的视频,短视频平台上其实不乏信息类、文化类的内容,给我们带来了许多的正能量,

比如,有位短视频科普创作者“无穷小亮的科普日常”,就用幽默的方式让大众了解动植物知识,专业又不失温度。

在他的视频下,不少家长表示,孩子们看完后,长大后想当一名地理学家、生物学家或者昆虫学家。

如果说短视频是一把双刃剑,如何用好这把剑,就需要家长的正确引导。

5.家长要如何引导孩子

对短视频趋利避害?

1.做好榜样,言传身教,不在孩子面前刷短视频。

2.用父母的陪伴代替手机的陪伴,有研究报告显示父母与孩子越亲密,越关爱孩子,孩子越不会沉迷于电子产品。

3. 引导孩子养成健康的爱好与习惯,根据孩子的兴趣,为其提供多样化的选择:如游泳、篮球、手工、阅读等。

4.用好短视频的学习功能,家长可以提前搜索好知识类内容,在限定的时间为孩子播放,并加以讲解。注意不要让孩子自行“刷屏”,以免分散注意力。

5.与孩子共同制定观看短视频的规则,明确破坏规矩所要承担的后果,确保不影响孩子的睡眠、身体活动和其他必要的健康活动。

如果孩子还是坚持想看短视频
请让他带着“灵魂三问”来看——

①这个视频讲了什么?他的起因经过结果是什么?

②这个视频好在哪里?

③这个视频为什么会吸引你看?

如果孩子能够回答得有理有据,就和他商量继续观看短视频的规则和时间,如果回答不上来,就在一段时间内禁止孩子刷短视频。

长此以往,看短视频这个行为就会从单纯的娱乐消遣,转变成锻炼记忆力和表达能力的训练手段,孩子也就难以再对此上瘾。


现如今,网络化势不可挡,让孩子完全与短视频隔绝,是很不现实的想法,但我们可以思考如何利用网络来让自己更加优秀,借助短视频和孩子有更多的交流,引导孩子正确利用好短视频这把“双刃剑”。

而在这条成长之路上,每位家长都要做好引路人。

我是调解君,

世界和我爱着您

声明 | 本文章由广东校调原创,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
举报/反馈

广东调解

354获赞 126粉丝
讲好我们关于自己的调解故事。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