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科研人员,你们对自家小鼠想必了如指掌了吧
那当然了,我们几乎天天与小鼠打交道,它在哪个角落都逃不出我的视线。
那我来考考你,这些行为效应你知道吗?
布鲁斯效应、李-布特效应、范登堡效应、惠顿效应
哦豁!那是什么?
小鼠交流的“摩斯密码”,了解一下呗
小鼠的行为生物学非常复杂,它们通过视觉、嗅觉、听觉、声音等多个方面完成社交行为,而这些行为都依赖于基因、生理、社会和环境变量的影响。因此,了解这些变量,对于我们如何更好地饲养和管理小鼠有很大帮助。
《小鼠铲屎官养成记》,每周为大家介绍一个小鼠繁育与健康的知识点,带大家成为一个合格的小鼠铲屎官。
一、主要行为效应
化学信息交流有许多影响小鼠群体间互动的行为效应。
研究最多的行为效应之一是布鲁斯效应(Bruce effect),或称“妊娠阻滞”,这是一种复杂的生理反应,即刚怀孕的雌性小鼠在怀孕早期如果和另一个不相关的雄性小鼠,特别是一个占统治地位的雄性小鼠同笼,会吸收胎儿。如果原配偶的持续存在,可以保护雌性小鼠不受这种影响。
范登堡效应(Vandenbergh effect),雌性青少年小鼠,在暴露于雄性小鼠尿液时,会出现青春期加速的现象。
李-布特效应(Lee-Boot effect)发生在与雄性小鼠隔离的群养雌性小鼠中,由于与雄性小鼠隔离,它们的发情周期受到抑制(Van Der Lee和Boot,1955)。
惠顿效应(Whitten effect),通过将雌性小鼠暴露于雄性小鼠的尿液,可诱导发情(Whitten et al,1968)。Lee-Boot和Whitten效应联用,可诱导同步发情和怀孕。
二、其他行为效应
以上效应是明确界定的由信息素驱动的行为反应,但化学信息交流还有无数的其他效应。
发情、怀孕或哺乳期的雌性小鼠也会加速未成年雌性的青春期。雌性利用气味线索来避开携带寄生虫的雄性,雄性更喜欢发情期雌性的气味,发情期雌性更喜欢占优势的雄性的气味。
基于MHC蛋白(表明基因上的亲缘关系),小鼠有强烈的交配和社交偏好。
母鼠对幼崽的识别也与MHC相关,根据MHC亲缘关系,幼崽偏好母鼠和兄弟姐妹幼崽的巢穴气味。
雄性小鼠对没有血缘关系的雄性小鼠的攻击,也是一种与MHC密切相关的现象。
注:a:哺乳期母源应激对雄性青春期子鼠体质量增加的影响;b:哺乳期母源应激对雌性青春期子鼠体质量增加的影响
三、听觉交流
小鼠的听觉交流也具有一定的复杂性。
雄性小鼠利用超声波“鸟鸣”来进行口头交流和吸引雌性。小鼠的发声模式在很大程度上是天生的,且每一品系小鼠的叫声都是独特的,但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被修改或习得。
四、设施内环境丰富
小鼠的行为生物学是非常复杂的,依赖于基因、生理、社会和环境变量,这些变量都影响着如何更好地饲养管理小鼠。
显然,在目前设施内饲养管理条件无法完全满足这种复杂性,但需尽量提供基本的需求,如筑巢、挖洞、觅食等。
例如,雄性间的攻击性,在BALB/c和SWISS背景的小鼠和品系中特别明显,可以保持同窝雄性小鼠同笼饲养,因为同窝小鼠兄弟姐妹之间会减少相互攻击。然而,这种兄弟姐妹之间的纽带很容易被短期的分离打破。
可以给小鼠提供筑巢材料进行环境丰富,如皱褶纸板等,这有助于建造比较立体的巢穴。
小鼠的巢穴充满了“安抚”信息素,因此有助于笼盒内小鼠的和谐,但引入其他笼盒脏垫料则有相反的效果。
频繁更换笼盒,包括拆除已建好的巢穴,会给笼盒内小鼠和谐带来压力和破坏。最好提供适当及足够数量的有利于挖洞的垫料。
要谨记,小鼠是群居动物,在一个社交兼容的族群中,和其他小鼠共同生活,能最好地满足小鼠的福利需求。
图2 在笼子里添加一些小鼠可以咀嚼的环境丰富物,可能有助于降低攻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