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成都市青羊区一老小区内,恐艾心理咨询师张珂在这里租了一间80平米的套二。客厅做成会议室,除了卫生间,其他房间都打造成了一对一的心理咨询室。这里会进出各式各样的人,有职场白领,有家庭主妇,有考试结束的大学生,甚至是小学五六年级的孩子。他们多数有焦虑、抑郁、强迫等多种心理症状,有的会出现一些异常行为,咨询的问题归结到一点,就是“我是不是得了艾滋病?”
这些人就是恐艾者。他们患上了艾滋病恐惧症,即尽管多数没有生病,但绝大多数人总是感到自己已经感染艾滋。
旁人看来,这个成立了十余年的机构略显“寒碜”,每月租金2000元的小办公室,便是机构的重要工作点位。不过,十几年间,成都这家机构是全国艾滋病干预工作中,坚持时间最长、举办场次最多的机构之一,总计帮助全国75000人。在行业内,也较有名。
恐艾者日趋年轻化
9月初的校园,傍晚7点,阳光还停留在学校教室的课桌上。被暖暖地照着,初中生小婷仍不愿意回家。过了一个暑假,她就像变了个人,看起来心事重重。当家人坐在一起聊天时,她就躲起来不停地耍着手机,不知道在看什么。
明显的改变要从暑假和同学的一次出游说起,小婷做了美甲回家,慢慢地人就改变了。终于有一天,她小声地问家人:“我做美甲的时候出血了,会不会感染艾滋病?”
小小年纪怎么会有这种想法?经过父母了解,孩子否认有性行为,不过看到网上有报道说做美甲会感染艾滋病的病例,尤其联想到了当时自己手指还出了血,她不由得担心——如果美甲工具没有做好消毒,那么多人使用后,能确保其中没有问题吗?在网上“专家”的提醒下,小婷越陷越深。
过了两周左右,父母带着小婷去医院进行了检查,证实孩子身体没有任何问题。尽管如此,小婷仍认为是窗口期,还没有到发病时间。每天陷入苦恼,已经不能从事正常的家庭和社会交流,经推荐,他们带着孩子找到了成都恐艾心理咨询师张珂。
“如果说在6年前,可能20岁左右大学生占了恐艾者人数的40%~50%,那么现在已经有明显的年轻化趋势。现在的恐艾人数,估计是6年前的三四倍。”张珂告诉红星新闻记者,在接到小婷这个病人前,他还接诊过很多上小学的孩子,他们患上恐艾症的原因很多,比如出于好奇模仿,还有些因为网络上的焦虑贩卖。
远离网络焦虑贩卖
“要想脱恐,远离网络是必然。”张珂告诉记者,在网络上和同样经历的“恐友”探讨,“一千个人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摆脱网络,才能对症下药,进行下一步方案制定。
其实,导致恐艾的原因有很多,有的可能有过近距离接触HIV的机会,如嫖娼、吸毒注射等;有的人则是无端担心公共场所用的电话、炊食具、住宿旅店的毛巾、被褥会导致HIV的传播。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在网络空间如论坛、QQ群、微信群中,每天反复讨论着一些并没有必要讨论的问题,诸如艾滋病初期症状,艾滋病窗口期,甚至未知病毒的问题,这些怀疑情绪最终将恐惧放大。随着12月1日国际防艾日的到来,张珂有了新的担心,更多互联网上的艾滋病相关信息出现,焦虑贩卖之下,可能会诱导一些人尤其是孩子变成恐艾患者。
恐艾作为一种心理上的疾病,一旦患上,治疗起来并不比身体上的治疗简单,像小婷这样的轻症患者,尽管及时就医,要保持一周进行两次的线下心理咨询,治疗时间也要两个月左右,而“两、三个月之内人还是相对比较好治疗的,时间再长一点就头疼了。”
做患者心中的灯塔
记者了解到,张珂租的这间小套二,已经很多年了。旁人看来,机构成立十余年,不该如此“寒碜”。“相对于别人,我们中心是有点‘穷’,可能是因为我们做恐艾咨询大多都是免费的,我们的大半业务又是恐艾咨询。”张珂承认,所以目前他们又开设了成都心动力青少年心理关爱中心,付费接受婚恋和青少年相关的心理咨询,以此还弥补恐艾公益事业的资金空缺。
在人们的印象中,心理咨询师一向是一份收入可观的职业。那是什么让张珂他们一直坚持了十多年从事防恐艾公益宣传事业呢?
“这些年接触到了很多患者,了解到了很多关于他们自身的‘秘密’,很多事可能连他们最亲近的人都不知道。我们守着这间办公室,守着这些‘秘密’,让患者知道我们一直在这里。”张珂说,经常有患者查看中心运营的恐艾干预心理网线上留言板,当看到咨询老师每天都在认真答复大家的疑问,就感觉很踏实,觉得自己的病还有治愈的希望。
这样的公益事业确实帮助了很多人,也因此帮助他们打响了名声。据了解,这些年来,张珂所在的机构是全国艾滋病干预工作中,坚持时间最长、举办场次最多的机构之一,总计帮助全国75000人。
红星新闻记者 戴佳佳
编辑 柴畅
(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