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新闻客户端 记者 徐子渊 徐坊
刚出湖州高铁站,我们就在旁边的橱窗上看到“传递爱心,让爱成长”的一条公益广告,不由联想到本次采访的主题,去了解一条非常有爱的热线——2251885(谐音:爱爱我要帮帮我)。
这条2020年11月11日开通的“南太湖心航”热线,专门为青少年提供心理健康援助,由湖州市卫健、教育、公安、社会心理组织等各行各业的心理工作者共同参与的志愿者团队,24小时不间断守护值守。从线上专业心理疏导,到线下心理危机干预,再到学习生活帮助,热线连通着家庭、学校、社会,通过声音、电波传递对孩子的关爱。
“南太湖心航”咨询中心。湖州市第三人民医院供图
自热线开通以来,先后有200多名具有心理学专业背景的志愿者加入,接听求助来电1.5万余次,挽救了20多个鲜活生命;对数百名青少年实行一对一帮扶,30多万名中小学生参与心理健康普测。
日前,我们来到位于湖州市中心的“南太湖心航”热线中心,现场感受24小时的爱心守护。
早班8时
想接热线却被拒
“接线员你们当不了,实习的也不行。”8时刚上岗,资深志愿接线员吴佳元直接拒绝了我们提出的当实习接线员请求。
看着我们一脸失望和疑惑,吴佳元给我们看了他们的“招募要求”——精神科医生或护士、心理治疗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心理学专业背景……“如果你们符合其中一个条件,我们就破格让你担任一个班次的助理。”吴佳元直言,这已算是“开后门”,往常拥有这些背景、资质只算是进了门,但真正坐下来接线还要经过笔试、面试以及培训等多道关卡。
吴佳元直言,高要求不是为难我们,而是“我们每个电话都在与生命打交道,马虎不得”。响起的热线,是来电者的求助,可能只需要轻声安慰,也可能要劝说他们放弃轻生的念头,这需要专业知识判断。
不能成为接线员,就成为一名观察者。我们注意到,4个小隔间,最忙碌时有4位接线员接听热线,为来电者提供帮助。
一般情况早晨是较为空闲的时期。上午10时许,一号和二号接线员分别接听了一个电话。二号线的志愿者朱伟玉是第一天上岗,却一点没有新手的紧张和慌乱。20分钟的交流中,朱伟玉始终用轻柔的声音安抚着来电者,并提出一些缓解情绪的建议。结束通话后,她又在电脑上对来电人情况进行归纳,这次服务才算真正结束。
“朱老师,第一次您紧张嘛?”面对我们的提问,朱伟玉说,“虽然这是我第一天接线,但是我可是有近30年的临床经验。”作为湖州市第三人民医院的精神科护士长,朱伟玉接触过众多青少年心理问题的案例,更明白早介入的重要性,“心理热线能让我帮助更多孩子,在他们一开始就需要帮助的时候。”
所以朱伟玉来了,她的同事们也来了,还有更多志愿者也来了。他们一边上班、照顾家庭,一边挤出时间来坐在这个小小的隔间,给来电者以力量。在社会上,他们是医生、护士或者学者,但来到“南太湖心航”热线中心,他们只有志愿者这一个身份。
小朋友在诊疗中心接受沙盘治疗。“南太湖心航”诊疗中心供图
中班13时
讨教沟通技巧
中午休息时,趁着暂时没有电话进来,我们开始讨教沟通技巧。
“建立信任是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吴佳元给我们上起了培训课。有些娃娃脸的吴佳元让人一见就有着一股亲切感,但在接线时候只有声音起作用。在跟我们对话时,吴佳元的声音平缓、轻柔,见到我们在做笔记,还特意放慢了语速。
“想知道孩子在哪里,要问你在房间么?而不是你在家里么?”“想问年龄,要问今年几年级了?而不是今年几岁了?”“想问遇到了什么,要说虽然没在你身边,但是听你的声音就很难过,能具体说说你碰到什么困难了么?”吴佳元举了几个例子,他解释这些问题都属于开放型提问,不会让来电的孩子感到你在窥探他的处境,能引起共鸣、建立信任,更容易让孩子倾诉自己的遭遇。
这是他的经验,在一月一次的督导会上他会向所有志愿者分享,成为大家的经验。“你们来得巧,今天下午我们有一月一次的督导会。每次有20位左右志愿者参与讨论分享他们遇到的案例,并形成总结供大家参考。”在“南太湖心航”热线中心的特许下,我们成为督导会的旁听者。
“假期刚过,来电的孩子反映与父母的矛盾较多,主要集中在学业上。”会议一开始,就有一位志愿者说出了她碰到的难题,“现在孩子比较敏感,与父母的沟通容易偏激,我们是否能从电话中引导孩子树立强大的心理承受力?”来自湖州市第三人民医院心理科的督导专家宋国华建议,遇到情绪激动的孩子,可以考虑跟学校对接,线上线下结合疏导,并与其家长多多沟通。
两个多小时的督导会,总结了12个问题,涉及通话语气、方法以及对青少年心理情况评估等内容。即便有着多年工作经验的吴佳元也觉得收获满满。这时我们才明白,像我们这样的“菜鸟”,真的不适合上岗,一个不小心就容易出错,那样不但无法帮到来电的青少年,可能还会将事情弄得更糟。
晚班18时
开启忙碌时刻
晚班18时到22时,是一天最忙碌的时候。“这时候往往是学生做完作业,或者放学回家的时间,可以使用手机、电话等通讯设备。”经验丰富的志愿者王年美早早就做好了准备,装满水的水杯、笔和一叠白纸。
刚换完班,电话就来了。“喂,您好!这里是‘南太湖心航’热线,有什么可以帮助您的呢?”王年美一边接听热线,一边在纸上做记录。
之前王年美还提及,最忙碌时他们还有一个智慧的“帮手”帮忙监测来电情况。我们在热线中心见到了这个神秘的帮手,就是湖州市数字大脑青少年心理健康驾驶舱。在这个大屏上,实时显示热线中心、咨询中心和诊疗中心接待人数等数据。这个“聪明大脑”拥有监测预警、应急处置、指数分析等功能,遇到突发情况时候可迅速部署,推动干预帮扶提质增效。
我们观察到,在驾驶舱的心理帮扶板块,一段段绿色能量条引人注目。“这是驾驶舱运用数字孪生技术设置的动态显示帮扶进展情况,便于智能预警、及早介入。”旁边的工作人员介绍说。初中生玲玲(化名)就是这种“私人订制”的受益者。2021年8月,市、县青少年心理健康护航行动专班得知她家庭困难且无人看管后,立即联系当地妇联、慈善总会等单位给予经济补助,还安排专人及时给予心理关爱和持续心理帮扶。
夜班22时
持续倾听鼓励
22时,我们已经有了一丝睡意,志愿者陆亚琴的夜班才刚刚开始,“这是一天中最难的一个班次,来的热线往往情况较为危急,可不能因为夜深就放松了。”陆亚琴说。
果然,电话不停响起。有问学习的,有问与父母关系的,还有父母来电求助孩子教育问题的。过了零点,热线开始慢慢变得安静下来。陆亚琴揉了揉眉心,松了口气,“今晚来电人的情绪都比较平和,只要耐心沟通就能达到有效帮助。”她拉出陪护椅准备在隔间里小憩一会儿。放好小枕头和小毯子,陆亚琴特意把接线耳麦挂在了陪护椅的杆子上,“躺下刚好是耳朵的位置,铃声一响就能听到。”陆亚琴开玩笑说,“听多了铃声,有时候总感觉耳边都响着铃。”
夜班还在继续,值夜班最多的吴佳元跟我们分享了一些惊心动魄的时刻。
一个雨夜,电话响起。“我又被刺激到了!现在心情糟透了!”话筒里,雨声夹杂着哭声。“你一定遇到了束手无策的事,能跟我说说吗?”吴佳元语气亲和。一番共情交流后,来电者的画像逐渐清晰:中学生,情绪消极,家庭不和。根据这些特征,吴佳元开展针对性劝解,最终,来电者情绪平稳下来。
来电者情绪起伏越大,接线员越要冷静沉着。秘诀就是共情,设身处地安慰,给他们以希望。
一天下来,我们发现,接线过程中接线员说的其实并不多,他们大多时候都在倾听、鼓励。“很多孩子打电话就是想倾诉,而不是听我们讲大道理。”陆亚琴指着纸上写的四个字“多听少说”,这是她接听时的习惯,在纸上写下来也是提醒自己要多听听孩子的声音。
这一天,一道道带着温度的电波,穿越大街小巷、田间地头,架起孩子、家长与心理服务人员之间的连心桥。在这里,有时治愈、常常帮助、总是安慰,不是一句空话。
【浙江新闻+】
湖州市青少年 心理健康护航
2020年11月11日,湖州市启动青少年心理健康护航行动,为青少年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从“2251885”心理援助热线的开设,到“南太湖心航”热线中心、线下咨询中心、诊疗中心三大实体阵地的建立,再到成立专家团队进行“一对一”精准帮扶,湖州市落细落实全流程心理干预机制,形成青少年心理健康护航的完整闭环。在此基础上,全市20多个部门打破壁垒形成合力,广泛调动各方力量参与到护航行动中,如引导家长认识自身责任、重视孩子心理健康,组织邀请心理咨询师进企业、进学校、进社区开展公益宣讲,发布实施首个《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务导则》地方标准,引导全社会关爱青少年心理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