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社会变革与经济飞速发展,家庭结构变化、城乡发展差异、社会竞争加剧等问题随之而来,这些问题致使当代青少年面临较父辈而言更高的社会期待和更大的现实挑战。当多重现实压力同时席卷而来时,青少年群体一时间无从适应,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的差距逐渐增加,时常处于这种巨大差距的张力之中可能会造成青少年的自我意识偏差,进而导致更为严重的心理健康问题。自我意识的发展是青少年阶段核心的发展任务,良好的自我意识会内向引导青少年的发展。由此,为青少年提供相应辅助,指引他们客观全面地认识真实的自我,可增强其自尊心和自信心,并由此发展出健全的自我意识。这对于全面提升青少年群体的心理健康水平具有积极作用。

  唤醒青少年的内在生命力量

  自我意识是指人对于自己以及自己和周围事物关系的一种认识、情感和意向。自我意识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良好的自我意识是衡量心理健康程度的重要标准。青少年时期是自我意识发展过程中最为重要的时期,在这一阶段,青少年的自我意识得到飞速发展,他们迫切希望了解自己,并开始有意识地塑造自我形象。但由于缺乏足够的社会经验,加之思维发展尚未成熟,所以极有可能导致自我意识偏差,进而产生偏激认知与不良行为,从而严重影响个体的日常生活。自我意识偏差的常见表现主要有以下三种。一是自卑。自卑是个体由于自我认知偏差等原因形成的自我轻视和自我否定的情绪体验,总认为自己不如别人,容易产生嫉妒、怨恨的负面情绪。二是高估自己。由于思维水平的提高,青少年已不再盲目地听从成人的评价,而是能独立地评价自己。一些青少年会表现出对自己过高估计的倾向,习惯夸大自己的长处和优点。三是以自我为中心。不少学生在家备受照顾,时常幻想自己是社会注意的中心焦点,一旦升入外地大学或进入社会,脱离原有的特殊环境,便会发现自我意识与外界对自己的态度之间存在反差,进而产生学业适应困难、人际关系冲突等问题。严重的自我意识偏差有可能导致更为严重的心理健康问题,如抑郁、焦虑等。

  据此,针对青少年发展特点,家庭、学校与社会层面分别开展了多种有利于学生完善自我意识、促进心理健康发展的活动。在家庭层面,父母对子女发展自我意识会产生极大影响,越来越多的家长开始关注、学习如何营造更好的家庭氛围,以便为子女提供更合理有效的教养方式。在学校层面,开展以完善自我意识为主题的活动,为学生健全自我意识提供可行方案。在社会层面,优化学生的生活环境与文化氛围,促进学生健全自我意识。总的来说,当前针对青少年自我意识发展的措施逐渐呈现人文关怀色彩。

  然而,目前针对青少年完善自我意识的活动设置仍存在一些不足,大部分方法只是从外围入手,仅将重点放在外部环境建设上,激发青少年内在动力的措施相对较少。在以外在力量而非本身内在的生命力量完善自我发展的模式下,青少年难以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自发性优势。当外部力量消失时,自身会难以维持先前的发展状态。青少年正处于一生中发展变化最快的阶段,其自身的可塑性与学习能力极具优势。如果我们能够唤醒青少年个体本就具有的生命智慧,使其从内在出发,主动思考并体悟人生的方向与意义,便能够极大增强其心理调适能力,从而增加发展良好自我意识的可能性。阅读是一个向内启智的过程,当青少年阅读高品质的著作时,他能越过时间、空间的重重障碍,与一个个生命对话,体验生命的多样性、丰富性以及无限可能性。同时,在阅读中可以通过与各个人物的对比而不断反观自己,开始以新的视角去看待自我以及这个世界,从而形成真正的生命自觉。作为以图书为媒介、通过阅读恢复身心健康的一种方法,阅读疗法的有效性已经得到了实证研究的支持。

  阅读疗法的易操作性与有效性

  阅读疗法(bibliotherapy)又称图书疗法、文献疗法,指通过阅读图书或接触其他信息材料,帮助读者重新理解困扰与挫折事件,改善读者的负性情绪问题,从而唤醒其自身的生命内在力量,使读者可以依靠自己的能力解决不良认知带来的问题,进而达到身心平衡。依据阅读疗法的适用对象,可将其具体划分为临床阅读疗法和发展阅读疗法。临床阅读疗法适用于物质成瘾者和情绪困扰者;发展阅读疗法适用于所有希望完善自我的人群,其中包括各年龄阶段人群及所有需要支持的特殊群体(如失业者、残疾人等)。青少年群体正处于成长的关键阶段,已有众多研究表明了运用阅读疗法对自我意识发展的有效性。例如,金(King)、卡纳安(Kanaan)、佩娜(Penna)等研究者调查发现,阅读疗法对儿童完善自我意识有积极影响;赫明豪斯(Herminghaus)发现阅读疗法可以减少学生的行为问题;阿玛托(Amato)、阿普尔伯里(Appleberry)等人研究得出,阅读疗法能够增强各个年级在校学生的心理健康。

  青少年时期的自我意识发展具有强自尊心和弱自控力等特点。自尊心是青少年最敏感、最不允许别人亵渎和侵犯的部分,在其言行受到肯定或赞扬时,他们会心生满足,反之则产生强烈挫败感。在引导过程中,成人过度训斥与说教会引起青少年的逆反心理,因而首先需要鼓励、保护其强烈的自尊心。在青少年群体中实施阅读疗法,阅读材料是读者与作者间的媒介,青少年在阅读时不需要直视本身存在的问题,取而代之的是对阅读材料做出反应。青少年在阅读过程中会捕捉到与自己相似的人物形象,发现自己同样存在的问题或犯过的错误,并为自己的不足找到替代对象,以旁观者的视角审查存在的问题,通过与材料内容的互动,审视自我、反省不足,在不经意间学习到改进的方法,取得自我教育的积极效果。其次,青少年较成年人而言,自控力较差,常难抵外界诱惑,难辨是非。通过阅读优质作品,汲取榜样的力量,认识世界善恶与人性美丑,可促进青少年对生命价值进行更加深刻的体验与反思。作为一种文学的传播方式,阅读文学作品对于读者具有潜意识层面的疗愈与意识层面的建构功能,青少年群体处于成长发育的迅猛时期,其可塑性极强且善于学习,加之阅读本就是青少年群体学习过程中的重要一环,具有时空简便的易操作性和灵活性。因此,针对青少年时期自我意识发展中的诸多问题,培养青少年群体阅读优质作品的习惯,开展阅读疗法,对于引导其完善自我意识具有极强的可实施性与特殊意义。

  按步骤实施科学有序的阅读疗法

  阅读疗法的实施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遵循三个阶段的步骤。

  第一,准备阶段。这一阶段需要选择自己的阅读治疗师并确定阅读地点。专业的阅读治疗师是顺利开展阅读治疗的重要前提与基础,青少年可以在专业老师或图书馆员的辅助下,开展具有真正疗愈价值的阅读疗法。优质的阅读场所,如学校图书馆、文学社团等,可以提供温馨、舒适、安全的阅读氛围。

  第二,阅读治疗阶段。这一阶段要进行书籍选择,在书籍的选择上要满足以下几点:一是具有针对性。所选图书讨论的问题要与青少年当下面临的主要问题相匹配,且涉及的阅读内容不能超过个体的阅读与理解能力。例如,青少年自我意识发展过程中具有自尊心极强的特点,部分青少年会因过于敏感的自尊情绪引发自卑体验,所以针对部分青少年无法正确应对自尊的特点要选择相应内容的图书。《恰如其分的自尊》这本书讲述了从童年到青少年自尊心的形成过程与分类。书中讲述了自尊包括稳定的高自尊、不稳定的高自尊、不稳定的低自尊与稳定的低自尊四种。青少年根据分类可以了解到自身处于哪一种情况中,并在正确认识自尊后学会如何与自己的自尊和平相处。此外,青少年的性意识飞速发展,他们开始关注自身的生理变化以及异性的情况,渴望了解与性相关的知识,但了解的途径少之又少。针对这个问题,《藏在书包里的玫瑰》可谓首选必读书目,书中讲述了十几位青少年的情感经历,以专业的视角描绘出了萌动时期各种难以逾越的困境并给出了专业的应对方法。二是载体类型的多元化。在全媒体时代,阅读资源包括但不限于纸本文献、数字文献、网络文献等形式。三是遵循数量与质量并重原则。对阅读文本的数量与质量把控要做到“少而精”,既不能太多,又能满足个体需求。

  第三,疗效反馈与评估阶段。在阅读疗法实施的过程中,担任阅读治疗师角色的教师要及时对青少年的阅读情况进行适当的效果评估,保证随时记录并在需要时作出相应调整。

  在可塑性极强的青春期,青少年正值学习的大好时机,其生命经验虽尚显不足,但少年人当有凌云壮志,意气风发正值生命之金,若能激发其圆满具足的生命智慧,这将成为他们一生中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珍贵财富。相较于一味灌输的传统教育方法,阅读疗法以优质文学思想启发个人智慧,将被动的教育转化为青少年主动发掘自身蕴含的生命力量,从内在做出改变。通过阅读,自我与文本相呼应,在循环往复的动态互动过程中建构新的积极意义空间。如此,发展良好积极的自我意识,可使青少年以健康积极的阳光心态更好地面对未来悠悠之路。

  (作者单位:西北师范大学心理学院)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 作者:舒跃育 廖书艺 李武成

举报/反馈

中国社会科学网

60.1万获赞 49.2万粉丝
哲学社会科学爱好者的精神家园。
中国社会科学网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