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好型人格其实属于9型人格中一种,是比较常见的一种人格,也叫助人型人格,很多人带了些这个人格,这种人格也有它的优势,只要发挥它的长处,这种人格优势也非常大,但往往我们是发挥了它的劣势,走向负向发展。


比如讨好型人格:经常委屈了自己,成就别人,其实讨好从来不能让关系变得更好,只会变更糟糕。


关于讨好型人格,想必很多人都有所耳闻,并且也有一些感悟。


甚至很多人自身就属于讨好型人格的一种,他们一边憎恶自己的这种性格,一边又不知道如何改变。


那么,拥有讨好型人格的人,会有哪些明显的表现呢?


第一:在社交中,以讨好的方式跟对方相处


有不少人都是如此,跟陌生人相处,姿态十分卑微,小心翼翼地跟对方交往。


跟朋友相处,宁可自己受委屈,也不愿意跟对方说一个“不”字;即便对方冲着自己发脾气,自己也不会大声跟对方争吵,除非自己的情绪处于崩溃边缘,忍无可忍。


而在感情中更是如此,他们习惯了讨好,无论伴侣做了什么错事,他们都要原谅;而与对方相处的方式,则是无底线,无原则地委屈自己,只愿成就对方。


还自我感动式地安慰自己:没关系,只要对方开心幸福,我做什么都愿意。


第二:无条件帮助别人,却不敢主动麻烦对方


另一个明显的特征就是:在人际交往中,他们是别人口中的“老好人”。


无论对方提出了什么要求,想要他帮什么忙,尽管他内心很抵触,甚至没有很大的把握去完成,但他最终还是接受了。


可是,一旦他遇到了麻烦事,他却不敢主动开口寻求对方的帮助,即便对方曾经接受过他的恩惠。


简单来说就是:你们可以随便麻烦我,但我不愿意,也没有勇气麻烦你们。


这真是一种奇葩的脑回路。


第三:害怕自己被孤立,于是小心翼翼地迎合


还有一种明显的表现,那就是:他们十分害怕被周围的人孤立,十分在意外界的眼光,生怕别人孤立自己,讨厌自己。


于是,在跟任何人相处的过程中,他们都有些卑微,十分小心翼翼。


他们内心所想:如果别人讨厌自己,那一定是我自己的原因。


归根结底,这是一种缺乏安全感的表现。


一个人为什么会拥有讨好型人格?

如果说,讨好型人格的表现有:习惯性讨好,情感性讨好,认知性讨好。


那么,一个人形成讨好型人格的原因


希望获得认可,缺爱,缺乏安全感,很多是因为原生家庭原因等等


因为童年缺少应有的关爱,以及成长中面临的过多责备,导致这种人格的人总是在不断讨好他人。害怕失去别人的喜欢和拥护,所以喜欢帮助别人以得到更多的满足。


有一些讨好型人格的人,他们内心是这样的想法:如果我对他们好,他们一定会对我好。在原生家庭中小时候没有得到足够的肯定,关注认可和关爱。从而把小时候讨好家人、老师、朋友等等形成的模式带到了成年。


在爱情中则是:我为你付出10分,你也能多爱我一些。


可现实却是:你对一个人再好,对方有可能也不愿意搭理你。


你再爱一个人,对方也会随时离开你。


这样的讨好型人格形成,出发点是好的,因为他们的内心深处希望通过自己的讨好,来让别人对自己同样好。


希望更爱对方,来换取对方更爱自己。


在讨好型人格的内心中,他们有这种深刻的意识:只有讨好对方,对方才愿意认可自己。


其实讨好 ≠ 乐于助人

有人可能会说:“待人热情、乐于助人,这不是一种社会美德吗?”但是,“讨好型人格”没有发挥好就和乐于助人是两回事,而且有明显的区别。下面我们来看看两者有着什么样的区别?


首先具有“讨好型人格”的人在“讨好”时的心理:


一、从不反驳和自己意见不同的观点或言论。虽然他的内心可能不赞同,却又总会假装出同意别人的说法或观点。即便别人说的是错的,也不轻易指出来,因为没有勇气表露出真实的自己,担心别人会反对、排斥、不喜欢自己。


二、总是迎合别人的喜好而行事。别人做的事情,哪怕我不喜欢,我也会去跟着做,因为我做了,别人会喜欢我!对他人的情绪过分的看重,而且对人际关系的认识是畸形的,过分的依赖人际关系。


三、即便被冤枉,也不争辩。在一些单位、家庭或婚姻里,有的人比较强势,结果就导致你一味的去讨好,别人说啥就是啥,对权威非常的畏惧,不敢有任何的反对和反抗,即便自己是对的。


四、不求曲直对错的处事原则。这是一种典型的“老好人”,他什么人都不得罪,不论别人说什么事在他这里都好办。任何时候都是一副和气、谦让、没脾气的模样。


乐于助人与“讨好“的区别:


1、乐于助人是理智的、有原则的,而讨好型人格是没有底线的,失去原则的。


乐于助人的人,会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量力而行的帮助别人。单纯的是为了帮助别人,不求回报,能帮则帮,帮不了也不会纠结、难过。而讨好型人格的人在帮助别人时,会无底线、无原则的以他人的需求为重心,忽视自己的实际情况和感受,甚至为了别人的事情,把自己的事情搞的一团糟。


其实你的讨好,有时别人看不见,反而别人觉理所当然。


有些朋友会说,我也想拒绝,但有时大脑自动化思维不允许啊,这时我们可以训练自己等黄金3秒:就是答复别人时不要急,先等个黄金3秒。

因为边缘系统:是惯性思维(本能)

大脑皮层:认知处理(思考)

因为这样让我们回忆更加仔细,听我们的“第一念头”也就是第一意愿。

面对别人请求~是欣然愉悦的接受

面对别人请求~还是为难,硬着头皮接受(这是讨好)

如果第一念是为难,不太想,那就拒绝



2、乐于助人是有选择的,而讨好型人格却是有求必应的。乐于助人是在自己有意愿帮助别人的时候,才伸出手帮助别人。可以选择帮助,也可以选择不帮,就算不帮也不会受到自己良心上的谴责。而讨好型人格则不同,是对别人的需求有求必应,尽管内心很多时候是不情愿的,甚至是抵触的,也不好意思拒绝。比如,同事经常让你帮助做饭带过去,有时候甚至是忘记给你钱,你很排斥帮助同事再做饭带饭,甚至是有些怨恨,可是当今天同事又要求你明天带饭时,你却又不好意思拒绝!其实我们要知道,任何人都有可能会被拒绝,所以拒绝真的没什么,所以学会拒绝并不用不好意思。


如果实在不好意思拒绝,不想破坏人际关系,也是有方法的,可以用这个拒绝公式,ABA拒绝法,A代表肯定对方,B代表拒绝对方


拒绝公式:肯定对方+拒绝对方+肯定对方


例如刚刚的例子可以这样回答:不好意思啊,你喜欢吃我做的饭是我的荣幸,非常开心(A),但我最近有些事要忙(或者说有些累,手头有些紧了等等根据个人实际情况的理由),不能帮你做了(B),等以后有机会再帮你做,好吧!(A)


当然,有些事情我们也是可以直接了档拒绝别人,别人也可直接了档拒绝我们。我们可以从感受被拒绝开始,(例如向身边朋友提出不合理要求)当我们经历了,被拒绝并不可怕。其实在问之前,我们头脑已经提前预设有可能被拒绝,拒绝与被拒绝都没什么,是人生常态,拒绝并不等于自私。



3、乐于助人是无私的,纯粹是为了别人,不图回报,但天会助之;而讨好型人格是为了换取别人的喜欢。表面上看讨好型人格在帮助别人时不求回报,但实际上讨好型人的人在帮助别人时,内心非常希望对方能够因为自己的帮助而认可自己,喜欢自己,对自己有好感。他们的心里会想着:(1)别人有求于我,是看得起我;(2)我若拒绝了,那别人会不会就开始讨厌我;(3)总是拒绝别人,是自私的表现。


其实讨好型人格的发挥的好,优势也是蛮多,比如乐于助人、爱以及奉献与服务。基于这些特质,讨好型人格要学习的课题,反倒是得把这些力量全部拿回来,放在自己身上,也必须在生命中先无条件并完整地爱自己,才能拥有平衡的力置,将爱继续乐于助人地奉献给其他人。


讨好型人格要学习如何看见自己的心与感觉,学习如何跟随自己的心去做出选择,去过生活。当讨好型人格能够直接面对心里的感受,看见内在需求与想要前往的方向,才是真正活出了自己的天赋。


也由于讨好型人格的天赋是乐于助人又热心,所以无论在家庭或工作的人际互动上,都会是我们的好伙伴,如果在生活中感觉低潮无力、缺乏希望或身心不舒服时都是内心在等待我们去爱的区块,也是为了提醒我们,要回来把自己照顾好。


而讨好型的人格适合的工作也非常多,担任社工、老师、医护人员、客服、文秘、公关或服务业。当讨好型人格能量转换为助人型人格,还是一位爱的传播者。其实乐于助人型人格就是讨好型人格的正向发展。


而讨好型人格想转向助人型人格,首先需要学会的是先爱自己(下次再详细分享如何爱自己吧),圆满自己的内在,爱满自溢,先改变自己的认知,你已经长大了,你已经有足够的力量了,想改变完成可以改变,不过最究竟的改变可以听闻佛法,了解究竟真相,站在更高维度看问题,才会有更多的收获,这个就是为什么说同样的一件事,老板看到的是机遇,而普通人看到的是困难。


举报/反馈

润镁心灵家园

860获赞 224粉丝
缘来则聚,缘尽则散,聚时用心,散时安心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