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目新闻 记者 梁建伟 沈爱群 见习记者 乔韵鸥

人物名片:

蒋川,浙江永嘉人。中国象棋特级大师、象棋世界冠军;2017年以1对26挑战成功,刷新象棋蒙目棋吉尼斯世界纪录。

38岁的蒋川,说话时保持着江浙人惯有的慢条斯理,亲切得像个邻家哥哥。

但他在中国象棋界,有着相当高的地位,被棋友尊称为“玉面神佛”;其实,大家更习惯称呼他为 “蒋校长”。

他是继许银川之后的一代棋王,曾经连续4年高居男子象棋等级分榜首,是第一个突破等级分 2700 分大关的棋手。

他于2017年创造的1对26象棋蒙目棋吉尼斯世界纪录,已经保持五年,至今无人能破。

他说:“这些能够让象棋‘破圈’、爱好者更多的事情,我都很喜欢做。”

野路子出身,18岁那年脱颖而出

2002年,刚从永嘉中学高三毕业,蒋川就被作为特殊人才引进,直接进入了北京棋院。

20年来,他已经从初出茅庐的小将,成长为世界冠军。

现在,他的身份是教练员兼运动员。在做好自己训练及比赛的同时,在全国范围内发现优秀的少年棋手苗子,对他们进行培养。

作为一名象棋运动员,蒋川至今鏖战在一线。“我作为象棋运动员的工作,就是参加比赛,包括国内的比赛,以及代表中国参加国际的比赛。”他说。

采访时,对于当初那个人生转折点,蒋川仍然记忆犹新。“那时我18岁,就在高考前参加了一个专业比赛——全国体育大会,获得了全国个人象棋第3名。从此走上职业棋手之路。”

“在那个年代,我能够冒出来,算是一个小奇迹。和我年龄相仿的那一批棋手,从小就在省队里集训。而我那时候是妥妥的一个普通高中生,正在备战高考。”蒋川说,“我在想,运气之外如果也有一些必然的话,那就是温州良好的象棋氛围给我带来了帮助。”

据了解,“全国象棋之乡”总共有16个,浙江有3个,温州一个地级市就占了2个:平阳和泰顺;还有一个在台州市温岭。

蒋川强调:“青少年时期,我在象棋方面的成长,就是靠温州这种良好的群众基础,让我锻炼出来的。”

回想起当年那次比赛,仿佛就在昨日。蒋川说,当时他面临一个重大抉择:到底是往专业方向走,还是走念书的路?

这是一个很难的选择:高考是6月份,而全国体育大会是在4月份举行。“一方面,我马上要参加高考,准备考大学了;另一方面,象棋我又学了这么多年,特别喜爱这个项目。”

所幸,蒋川很幸运,他的父母让他自己选择。

“那个时候,我自己也挺有主见的。我觉得自己既然喜欢这个项目,尤其是遇到一个难得的比赛机会,我就想去。所以父母都是支持我的。”

他还遇到了特别开明的老师,老师们也非常支持他去参赛。他们鼓励他:“蒋川,你既然喜欢这个,就坚持你的梦想,去参加比赛吧。如果你真比不上了,那就回来,老师大不了给你重新补课!”

有了这样的鼓励,高三生蒋川第一次走进了全国级大赛。“那次比赛,我在第一轮就碰到了自己的偶像——象棋界泰斗胡荣华老师。我心里很忐忑,当时想:有可能我比不好了,我就回去参加高考上大学,象棋就作为这辈子的爱好吧。”蒋川告诉我们,“但我反过来又想,既然已经这样,那就放松心态吧。没想到,胡荣华老师轻敌了,我赢了!最后,我获得了那次比赛的全国第3名。”

蒋川在比赛中

两柜子荣誉证书,家乡颁的最看重

业内普遍称赞蒋川“下棋沉着冷静”,于是他有了一个雅号“玉面神佛”。他说,这样的习惯从小就已养成。

令人惊叹的是,蒋川的老家在永嘉县乌牛镇马道村,当初引领他入门的,只是马道村路边的象棋爱好者。

蒋川生于1984年,改革开放初期。“我学棋那个年代,老家温州永嘉路边下棋的挺多。我小时候是看他们下,看着看着,感觉下棋很有意思。当时我5岁,就喜欢上了这个项目。”

温州地区棋风很盛,百岁棋王谢侠逊(1887-1987)对这里影响巨大,温州教育系统很早就开始引入象棋特长招生和加分。

因为喜欢下棋,蒋川一路被“特招”。幼儿时期,他获得永嘉县幼儿比赛冠军,被特招到县城城西小学念书。小学毕业时,又被当地顶尖的温州实验中学特招。

我们的采访在北京蒋川家中进行。天目新闻记者看到,他获得的奖杯、奖章、荣誉证书等,塞满了整整两个柜子。他却独独把其中一个获奖证书拿出来,仔仔细细指给我们看。

“一路走来,我大大小小也获得了不少奖项。但要说自己很在乎的荣誉,还是我手上举着的这个‘2011年世界温州人十大年度人物’。我成为专业棋手之后,就离开了浙江。这个奖项,是家乡颁发给我的,代表家乡人民对我的认可。对此我很看重!”蒋川说。

这个奖项的含金量很足,是从温州各行各业精心挑选出来的。获奖的,都是代表各个领域的佼佼者。其中,被誉为改革闯将、改革辩护士的《人民日报》原副总编辑周瑞金,和我国社会主义刑事诉讼法学奠基人之一陈光中,被组委会授予2011世界温州人年度特别荣誉奖;另外,当年和他一起获奖的,还有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秘书长林建海,浙江工商大学校长张仁寿,中国科学院院士、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研究员杨焕明等。

手捧冠军奖杯的蒋川

没有人可以随便成功,最大功臣是妈妈

江湖有传,蒋川从十几岁起,开始了大家熟悉的“彩棋”搏弈,只要哪里有高手下彩,哪里就有他的身影。当时这个毛头小子兜里揣着父母给的几万块钱,一路沿各省打天下。

这个传说现在还在传,蒋川呵呵一笑。

“我小时候学棋,最大的乐趣就是出门找各路高手对弈。”蒋川说,他学棋时,报刊亭都有卖象棋杂志的,有时候会登一些残局,他就迷上了。看到一个布局,他应付不了,就很想找一个高手试试,看他如何应对。

“我都是带着问题,很想知道他怎么破我这个局。就好像现在学生问老师一样,在书上看到棋局后,自己得不到答案,很想看看对手是怎么应对的。”蒋川说。

于是,这样的对弈场面经常发生,而且并不局限于小小的永嘉县城。“每到周末,妈妈就会带着我去拜访温州各地的高手。那个时候出行很不方便,有的地方甚至需要坐车2-3个小时,她都会带我慕名赶去学棋。”

高手们有的时候可以破局,有的时候也不行。不行的话,他就继续用这个招术跟别人下,一直下到别人能把这个招术破了为止。

回忆这段经历,蒋川感慨,母亲的陪伴让他受益匪浅。“我妈妈真的把所有精力都扑在了培养儿女身上,我对象棋的坚守,跟她一路的坚持不无关系。她做事意志坚定,每次陪我找高手实战对弈,得坐好几个小时的车,风雨无阻。”

蒋川说,妈妈非常重视教育,并且支持儿女的爱好。“我们想做什么,只要是正当的,她就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予以支持。她把自己所有的资源,全部用来培养我们了。”

从初出茅庐的小将,成长为世界冠军。一路行来,蒋川的人生并非一路坦途。

特别是当他成为专业棋手之后,攀爬世界冠军的道路上,也曾遇到了很大的挫折。

“18岁那年的那场比赛,我获得第3名,是有偶然性的。我的综合实力其实是达不到的,更多的是因为前辈们的一些轻敌、大意给了我机会。所以刚刚成为职业棋手之后,我要补很多功课。”蒋川说,“包括把很多基本功补扎实了之后,我再往上走的时候,也有很多挫折。”

有一阵子,他特别沮丧。每次比赛,他总是获得第二名,甚至有些比赛半程都已经领先了,最后也只获得了第二。

“媒体还冠以我‘千年老二’这样的称呼。甚至有些人还建议我改名。”说起这些,他都已经轻描淡写。

“我是想说:你在小时候可能获得了一些成绩,顺风顺水。当你继续往上走的路上,或者稍微遇到点挫折的时候,必须坚持努力。要始终坚信,只要坚持努力了,总是会有机会的。”

蒋川就是这么坚持下来的。因为他坚信:努力之后,成功是必然的。

“我哪怕老获第二,别人跟我说了一些不好听的话,我都不理。我反问自己:有没有百分之百努力?反正我就持续努力着。当我后来突破那个瓶颈之后,一下子一个月会连获几个冠军,甚至连续比赛连续获冠军了。这叫‘厚积薄发’!”

尽心推广象棋文化,喜欢让象棋破圈

有人曾说,蒋川是“时下象棋推广的第一人”。别看他年轻,他在棋盘下为象棋文化的推广费尽了心血。

采访时,对于我们提到的这个话题,他点了点头:“对于象棋的推广,我确实做得比较多。一方面,我去各部委、各高校做讲座,另外也进入各个学校去开设课程。”

蒋川是蒙目棋吉尼斯世界纪录保持者。2017年,他挑战蒙目棋1对26成功。“就是眼睛蒙上,不看棋盘,同时下26个人。那场比赛我花了16个半小时,从早上7:40下到第二天凌晨,不吃不喝。不仅是脑力,还是体力,更是毅力,很多个因素促成了这场挑战。”

他坦言,自己喜欢下蒙目棋。“很多人都会很喜欢,因为它涉及到记忆。不仅仅是棋的记忆水平,还有记忆方法。”

他还说:“我为什么要下蒙目棋呢?因为那个很受关注。2017年我进行1对26挑战的时候,还没有短视频。这要是在如今的短视频时代,估计会是一件不得了的事情。这也是让象棋破圈,受关注的一种方式吧。”

更重要的,因为这样的活动,会给象棋带来更多爱好者。而这,恰恰是蒋川最喜欢看到的。

他也经常在各地,提倡2对2的下法。就是2个人对2个人,象棋“双打”——两个人之间,不能说话,考验的是两个人之间的配合。

“这样在推广过程中,无意间就增加了乐趣了。”蒋川说,“反正这些能够让象棋破圈、爱好者更多的事情,我都很喜欢做。”

他在北京、浙江、吉林的三所学校担任名誉校长,其中一所就是他的母校:永嘉县城西小学。“蒋校长”之称,由此而来。“象棋,就是这些学校的特色课程。”蒋川高兴地说。

他的象棋推广工作,还包括去一些国家部委和著名高校当教练。至今,他去清华大学苏世民学院做过讲座,也曾在北京大学当过象棋课老师。

说起自己在北大当老师的体会,他告诉我们:“我感觉北大学子特别努力。他们成绩好,在学棋上也一样,会带着问题问你,进步很快。”

蒋川说,优秀的学生想做任何事,肯定会付出比一般人更多的努力,他们的学习方法可能会更好。“我在那儿上课,也是这么感觉的。他们很活跃,会给你提一些你都要思考的问题。哪怕是世界冠军给他们上课,如果他们想学的话,马上会进入状态。他们会主动思考,自己要怎么提升,很主动地得到自己想要的知识。”

“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举报/反馈

潮新闻客户端

1235万获赞 68.2万粉丝
深耕浙江、解读中国、影响世界
潮新闻官方账号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