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社会生育率不断下降且人类寿命普遍增加,造成世界人口老龄化程度日益严重。而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也不例外。近年来我国经济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和医疗卫生条件得到了巨大改善,生育率持续保持较低水平,随之而来的是老龄化进程的不断加快。
老年抑郁的总体水平
老年抑郁症是仅次于老年痴呆症的常见老年精神障碍。近年来国内调查所报告的老年抑郁症发生率大致在13%-27%之间。而美国有13—27%的老年居民存在不同程度的抑郁障碍,85岁以上老人的抑郁症年发病率为13.4%。
本次研究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法,从山西省太原市的一个新小区、一个旧小区和一个市区周边的乡镇、一个农村各自随机抽取一个居委会进行取样,共抽取356名60岁及60岁以上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和结构访谈研究。回收数据之后对不符合条件的研究对象剔除,最后有效研究对象为294位老年人。
调查研究过程中,通过与老年人的接触以及对其生活环境的了解,发现绝大部分老年人缺乏对抑郁的认知,老人所生活的社区也缺乏相关的老年心理健康宣传和干预,导致很多老年人即使存在抑郁情绪也不会主动寻求帮助,也意识不到自己的抑郁情绪以及因为抑郁导致的其他身心问题。
因此,很多老年人的抑郁得不到缓解与治疗,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并且危害其身心健康。尤其对于中度和中度抑郁老年人,经常伴随其他躯体疾患或者心理问题。据以往研究,抑郁共病患者更难治愈、对身心健康危害更大,并且由于抑郁与其他身心疾病的关系不管是否有其他共病,都应该对抑郁进行治疗。
针对这些情况,以社区为单位,从社区老年人日常生活与环境着手,对老年心理健康进行初步干预,是当前建构健康老龄社区的当务之急。具体而言,笔者建议有条件的社区可以定期对60岁以上的老年人进行心理健康普查,及时预防、发现,尽早干预。
老年抑郁的影响因素
国内外诸多相关研究都涉及到老年抑郁的影响因素,包括性别、年龄、人格、文化程度、退休前职业性质、人格、社会支持等等。但是在具体的影响因素上,已有研究结果很难达成一致。本研究总结前人研究的影响因素,从人口学变量、生活习惯、社会心理三个方面对老年抑郁的影响因素进行了考察。以下对三方面的影响进行分别讨论分析。
1.老年抑郁在人口学变量上的差异
在抑郁的性别差异方面,多数研究者认为女性是抑郁高发群体。本次研究也不例外的发现女性老年人的抑郁总体水平显著高于男性,这一点与国内外大部分研究结果一致。
总结老年抑郁性别差异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年龄增加造成的生理变化例如激素水平变化更易影响女性,使女性老年人从生理层面上更易产生消极情绪;第二,据有关统计数据,女性老年人丧偶、离异的比例明显高于男性,意味着她们承受的心理压力和孤独感要高于男性,自然会更容易产生抑郁情绪。
第三,女性老年人的业余爱好通常少于男性,缺乏精神寄托,生活不够充实,进而较易产生抑郁情绪;第四,退休后仍然工作的女性老年人也比男性少的多,自我效能感的降低和与社会的脱节导致主观幸福感下降从而滋生不良情绪;第五,人际纠纷、家庭冲突这些生活事件对于女性的影响大于男性,由负性生活事件导致的抑郁情绪自然多于男性。
对于老年抑郁水平的城乡差异,国内已有研究大部分关注城市老年人,只有少数研究以农村老年人为研究对象。郭爱妹,DanielW.L.Lai于2011年在江苏省的研究显示,老年人抑郁状况存在显著的城乡差异,农村老人的心理健康状况要差于城市老人,农村老人的抑郁症状更多更重,影响因素更为复杂。
但是在本研究中,城市老年人的抑郁总体水平显著高于乡镇和农村的老年人,这一点与国内已有的大部分研究结果不符。而且,在进行访谈研究的过程中发现,城市社区老年人与乡镇农村老年人相比,生活更加孤独,与他人的交流更少,邻里关系不够密切。
而乡镇农村老年人有更密切的亲友往来和更好的邻里关系,也就是说人际关系和社会支持状况要普遍优于城市老年人,因此,在遇到问题时可以及时与周围的人倾诉、向他人寻求帮助,不易产生长期的消极情绪。
此外,城市老年人往往在步入老年期之前是有正式工作并且在工作岗位上担当重任的,退休便成为了他们老年期面临的一个普遍的危机。退休后一方面老人突然感到无所事事,并且感觉自己对社会不再有价值,产生强烈的无用感,即自我效能感直线下降,从而产生严重的心理冲突;另一方面随着工作关系的解体,社交圈急剧减小,日常交流和信息获取的渠道部分阻碍,也使得退休后的老年人面临生活和社交的巨大变化。
如果无法积极应对或顺利过渡这一危机,在退休以后老年人会突然出现很多心理不适,导致抑郁这样的消极情绪发生。相比之下,乡镇农村老年人大部分不存在退休这一危机,他们在步入老年期前后的生活基本不会发生巨大变化,因此在产生较少抑郁情绪。针对这一现象,笔者建议,针对老年心理问题,城市社区老年人较乡镇和农村更加需要有关机构的关注。
关于老年抑郁与年龄的关系,多数研究认为,年龄可能是影响老年抑郁情绪的原因,老年抑郁症状的发生率随增龄而增加;但也有研究通过进一步的综合因素分析,多元逐步回归或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因素并没进入回归方程,因而有研究者认为由于增龄使得各种老年慢性病发生率增加,不可避免要涉及躯体方面的问题,从而表现为随增龄使抑郁情绪发生率增加的假象,而不是增龄的作用。
本研究中未发现年龄对老年抑郁存在显著的影响。此外,本研究中也未发现老年抑郁在文化程度和退休前职业性质方面存在显著的差异。这提示文化程度和退休前从事的职业性质对老年抑郁的产生不存在影响。抑郁情绪可以同样的影响到各种文化水平、各种职业性质的老年人。
2.老年抑郁与生活习惯的关系
大量研究揭示,睡眠质量与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水平、身体状况等密切相关。本研究中关于老年抑郁与睡眠时间的研究结果显示,睡眠时间较少的老年人与睡眠时间较多的老年人相比更容易发生抑郁。大多数学者倾向于认为睡眠障碍与抑郁情绪之间的关系是互相影响的。
一方面,睡眠障碍本身就是抑郁症的临床表现之一,即由于抑郁的原因导致个体出现睡眠障碍。例如国内的丁芳等进行的抑郁与睡眠障碍的研究发现,与中青年抑郁症患者比较,老年抑郁症患者睡眠障碍更为严重,主要表现在睡眠时间明显缩短,睡眠效率明显降低,睡眠障碍突出,且更倾向于使用助眠药物。
另一方面,睡眠障碍也对抑郁情绪的产生有一定作用。睡眠障碍导致老年人白天精力不足、焦虑烦躁、负性情绪增多,因此长期的睡眠困扰增加了抑郁等不良情绪发生。在生理层面上,有研究表明,睡眠障碍导致5-羟色胺分泌减少,进而导致抑郁等精神症状。
就吸烟和饮酒情况而言,本次研究发现,吸烟的老年人抑郁水平高于不吸烟的老年人,饮酒的老年人抑郁水平高于不饮酒的老年人,但是控制了性别变量之后,经协方差分析和多重线性回归发现,抑郁在不同吸烟状况、不同饮酒状况上的差异以及二者对抑郁的影响均无统计学意义。这意味着老年人吸烟和饮酒的生活习惯对抑郁情绪几乎不会造成直接影响。
对于老年抑郁与运动的关系,从本次研究结果可知,虽然运动对老年抑郁的影响未达到统计学显著水平,但是有锻炼习惯的老年人的抑郁状况明显好于从不锻炼身体的老年人。从国外的相关研究中可以发现,参加体育锻炼可以有效预防、降低抑郁情绪。
国内也有研究表明,积极从事体育锻炼的老年人抑郁程度相对较低。由此可见,体育运动是老年抑郁发生的保护因素。有关机构应该组织、鼓励老年人积极参与规律的体育锻炼,使之成为老年人的一种良好的生活习惯,从而达到健身的同时“强心”,有效预防和缓解老年人的抑郁情绪。
关于老年抑郁与业余爱好的关系,国内有研究发现,兴趣爱好越多,抑郁症的患病率就越低。本研究中有无业余爱好的老年人的抑郁总分之间的差异虽然未达到显著水平,但是总体而言,有业余爱好的老年人抑郁平均分低于没有业余爱好的老年人,也就是说有业余爱好的老年人更不容易有抑郁情绪。
兴趣爱好既丰富了老年人的精神生活,又陶冶情操、修身养性,有一定的精神寄托和转移作用,而且拥有共同的兴趣爱好还可以促进老人之间的交流,增强社会交往与社会支持。因此,在社区老年保健工作中,有效地开展老年文化、娱乐等团体活动,鼓励老年人参与团体活动,促进老年人之间的沟通与联系,可以有效预防抑郁等不良情绪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