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皆有喜怒哀乐的情感。从根本上来说,这些情感都有一定的意义!只不过,不要太过就可以。这些喜怒哀乐的心理情感,比如,恐惧的心理和情感。我个人觉得,恐惧心理和情感,是一种基于生命体保护性的警示,它以一种特别意义让生命体保持警惕、小心、谨慎,以应对、处理生命体之外的复杂、不完全可控、不安全的环境,而不是像平常状态下保持疏忽、大意、麻痹。所以,总的来说,它是一种本质上具有保护性机制和意义的心理与情感。那么,人的恐惧究竟怎么来的?其本质是什么?其形成机制是什么?或者,其真正来源是什么?在这篇文章中,我将要来探讨一下恐惧心理问题,以及怎么消除、克服、战胜恐惧,从而获得更加好的生命情感体验和生活。我认为,人的恐惧的来源,恐惧心理的形成机制,或者说恐惧的本质,来源,可以分为四种:一,已闻且未知,二,已感且未知,三,已知且类型,四,已知且异型。

第一,已闻且未知。所谓已闻且未知,就是我们听说有某个事物,听说存在某个事物,但是不确定这个事物究竟是否存在,也不知道它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事物,即未知,这个时候我们大多数是恐惧的。比如说,对于鬼神,我们只是道听途说,谈论,杜撰,也非亲生经历感受,不确定是否存在,也不知道它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事物,这时候,我们就会感到恐惧。还比如,负面的谣言也是这样一种事物,我们不知道谣言是否为真,只是听闻而已,我们总的认知不够,所以这时候往往是恐惧的。所以,总的来说,如果我们对于某个事物只是听闻,认知不足,总的处于未知的状态,这时候人们往往会有恐惧心理,对该事物充满恐惧。这是恐惧的第一来源。

第二,已感且未知。如果我们切实感、感受、经历到某个事物,即便这种感觉、感受、经历可能是庸人自扰,并不来自于客观,我们还不能很好地认知这个事物,这个时候我们往往也是恐惧的。比如,还是以鬼神为例,如果我们只是道听途说鬼神故事,我们可能恐惧,但是如果是稍微有些遭遇,经历,感觉,即便这种遭遇,经历,感觉是故弄玄虚,庸人自扰,但我们似乎已经有一些接触和感受,如果我们还是不能认知鬼神究竟是什么,这时候我们是恐惧的。很多年前,有一个心理学实验,一个犯人接受死刑,被蒙上双眼,工作人员告诉他,将割脉死亡,期间手臂会感到凉凉的。工作人员用水在他手上划,并没有割脉,这个犯人非常恐惧,最后竟被吓死了。还比如,所谓的UFO事件。UFO事件都是只是一些初步接触、感觉、感受,但我们终究没能很好地认知UFO,所以只要UFO及其事件,我们总是会充满了恐惧,它是对我们友好还是敌意呢?它来究竟是侵略还是交流呢等等。所以,我们对于某个事物有一些接触、感受之后但还是不能很好、完全认知这个事物,那么我们也充满了惧怕,恐惧。从某方面来说,第二者比第一者会更让人感到恐惧。

如果说前面二者都是我们对于一个事物未知而感到恐惧,那么,当我们对一个事物有了认知,我们就不会感到恐惧了吗?这就好比,黑暗我们往往感到恐惧,那么面对光明,我们就不再恐惧了吗?事实并不完全是这样。比如说,我们见过成千上万的人,都习以为常,不感到奇怪,但是,假设有一天有一个跟你没有任何血缘关系的人(双胞胎除外)和你一模一样站在你眼前,其行为,语言等几乎跟你一模一样,开始你会觉得好奇,但是久了,你会觉得一种莫名的恐惧,而且随着相似程度越高越恐惧。为什么?因为,这时候你会模糊自我,到底哪个才是你,你会感到混乱,模糊,自我主体独立性受到了攻击,挑战,剥夺,替代,从而充满了恐惧。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说,和任何人走得太近终究是一场灾难。这是因为从本质上来说,个体需要独立性,如果走得太近,没有边界感,就会越来越消除了独立性而走向趋同性,而趋同性,模仿又不符合个体独立性以及个体自私利益,人的本性是自私,于是矛盾产生了,互相讨厌也产生了。这也就是同行、同事竞争和侵权的基本原理。这就是已知且类型的恐惧心理原理。一个事物和我们越类似,我们主体独立性就越受到挑战,就越感到担忧和恐惧。

如上所说,我们对于一个事物,和自己越来越相似,我们就会感到恐惧不安,个体独立性受到了挑战,攻击,导致认知模糊。所以,这时候我们要保持一定的距离,从而慢慢异化。但是,当这种异化越来越远的时候,差距越来越大的时候,我们又会开始恐惧。比如说,为什么同样是认知的动物,我们看猪,牛,马,羊,猴子不会感到恐惧,但是为什么对于突然出现的蛇会感到恐惧呢?几乎人人都怕蛇这种动物。为什么呢?这就是因为蛇这种动物形态非常特别,它没有足,机动性好,总体与猪,牛,马,羊和人的形态差异大,所以,人惯常的把控性就差,这就是已知且异型的恐惧心理,即如果一个事物与我们所惯常的认知的差异越大,或者与自我本体差异越大,就会越来越会感到恐惧。所以,这也就是为什么人们喜欢美人,不喜欢丑人的原因。美是一种完美、规则、可把持,而所谓丑人,就是一些奇形怪状,把持性差,与我们所认知的普遍五官等方面差异较大的人。当这种差异越来越大,那么就不是丑的问题了,那就会从丑到发展到恐惧了。比如,一些面目全非严重残缺的人。所以,即便我们已认知、熟知某个事物,但如果这个事物与我们普遍常态认知形态差距非常大,这时候除了丑,我们就会感到恐惧。

以上,就是我所说的人的恐惧心理原理和本质。可见,人的心理是很奇怪的,奇特的。综合以上四类,又可以精简为两类,即未知与已知,这都是恐惧的,也就是如果我们对于一个事物绝对未知,是恐惧的,而如果我们对于一个事物绝对已知,也会感到恐惧和焦虑。所以,我们有时候会说“无知者无畏”。因此,只有对事物认知的“是而非,非而是”的处于中间可把持状态才是非恐惧,才不会感到恐惧。正应验了那句话说“距离产生美”!那么,我们该如何消除、战胜恐惧呢?获得认知。通常来说,我们对于一个事物的认知后的恐惧要小于认知前未知的恐惧,也就是说,未知,或者未知的事物会让我们更恐惧。这就好比,我们更喜欢白天和光明而更不喜欢黑夜和黑暗的简单道理一样。这可能是因为,在光明的情况下,我们可以获得一些对世界的认知进而可以把控一部部分,但是面对黑暗却是毫无把控性。这也是“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战术上的根本原理。对对方了解越多,可把控性就越多,从而未知感、神秘感、恐惧感就越小。即便认知对方是强大的,也要比一无所知的恐惧感小得多。因此,总的来说,我们要减少消除恐惧感,首要做的就是获得对方、客体的认知了解,增加可把控性。如此才能减少、消除恐惧感!求同存异,保持距离。如果我们对一个事物认知了解太多,太细化,太专注,与自己太类似,走得太近而没有边界感,这时候我们也往往会感到担忧恐惧。就如同所说的同行、同事竞争等。因此,如果我们要消除、战胜恐惧和担忧,就要学会和他人保持距离。正如萨特说:“他人即地狱”!比如,同事不要走得太近,太交心,因为同事关系,本质是利益关系,既然是利益关系,当走得太近,太交心,自然不会有好结果。当然也不要离得太远,而是秉持“和而不同”即求同存异而保持一定的距离。其次,是闺蜜,也是如此,要有一些保留性原则。总的来说,其实和任何人关系都是一样,不要太毫无保留原则掏心掏肺地交往。否则,那就像两颗轨道混乱的行星相撞一样的灾难!强大自己。我们要减少、战胜对一切的焦虑恐惧,除了以上所说,还有一个更根本、更朴素、更直观的方法,就是强大自己,综合增强抵抗力。现实中,往往弱者更容易焦虑、恐惧,有时候小的事,但是放在弱者身上却是很大的事,进而产生焦虑,恐惧,正如我们说“时代的一粒尘埃,落在普通人身上都是一座山”!而当我们强大了,大事都是小事,小事变成微事,恰如杜甫那句诗说: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因此,我们要减少、战胜焦虑恐惧,最朴素、最直接的方法措施就是强大自己,成为一个强者,从而综合增强抵抗力和战胜力!

举报/反馈

思考者时光漫步

801获赞 127粉丝
思想最深刻者,热爱生机盎然!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