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可以通俗理解成“想法”、“思考”,是一种内心对话的形式。比如,我晚餐应该吃什么?他是不是在生我气?
行为,是行动,比如我站了起来;也可以是生理反应,如哭、笑、抽筋、颤抖;也可以是思考,比如接到一个好友电话,对方除了哭泣外一声不吭,那引发的行为除了追问发生了什么,还可能会有一连串的思考:到底发生了什么?是不是……?
情绪,可以理解为「情感」「感受」,开心、生气、愤怒、委屈等就是情绪,情绪一般可以用单独的词语来描述并不受物理学规律的约束。当我们感到开心的时候,我们会笑;所以笑是行为,开心才是情绪。
你的的想法是什么,情绪感受如何,身体感觉是什么,以及如何采取行动——这四部分是息息相关的。人们常常认为,自己的情绪仅仅是由外部世界的因素引起的。事实上,自己如何看待以及如何解释某一情景才是影响情绪感受直接原因。
举个例子,假设你在购物中心时疼痛突然上升,而你的家人却没有停下脚步关心你的状况,而是继续前行。对此,不同的人可能会有以下不同的想法和感受:
“明知道我有慢性疼痛却不留意我,没良心!” (可能的感受:沮丧和厌恶)
“是不是又因为我的状况感到烦了?我们之间是否有没解决的矛盾?” (可能的感受:受伤和内疚)
“我在他们心里根本不重要,他们从来没有把我当一家人。” (可能的感受:悲伤和绝望)
“购物中心人流如潮,我走得比较慢,或许他们没注意到我。”(可能的感受:平静和乐观)
“他们看起来很匆忙地买必需品,也许是不想我逛太久而加重疼痛。” (可能的感受:幸福和满足)
从这个例子中,你可以看到,人们会用不同的方式来体验同一种情景,并对其产生属于自己的解释,我们将其称之为 “诠释”。“诠释”是我们理解情况的一种方式,也就是我们的想法,它可能与现实情况本身有所出入。你如何“诠释”一个事件可以决定你的感受。想法/思维/认知的不同会带来不同的情绪感受。
CBT观点
1:
一个人的情绪、认知、行为相互影响,人们可以通过改变认知和行为来改变自己的情绪。
CBT观点2:
情绪并不来自于发生了什么事情,而是来自于由事件引发的想法。使我们的想法客观,并且从积极的角度去思考,是认知行为疗法(CBT)的重点之一。
CBT观点3:
关注此时此刻的感受与想法,而不是追根溯源寻找过去的生活痕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