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速读
本报记者 王丽娟
11月9日,国家统计局发布了2022年10月份全国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和PPI(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数据。数据显示,10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同比上涨2.1%,环比上涨0.1%。1-10月份平均,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比上年同期上涨2.0%。
10月份,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同比下降1.3%,环比上涨0.2%;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指数同比上涨0.3%,环比上涨0.3%。1-10月份平均,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比去年同期上涨5.2%,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指数上涨7.5%。
CPI环比和同比涨幅均有回落
10月份CPI环比和同比涨幅均有回落,在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宏观经济研究室主任闫敏看来,主要有三方面原因。她对中国经济时报记者分析表示,一是节后效应。节假日后,市场的采购水平会有所回落,拉动CPI温和回落。二是基数效应。去年10月份CPI同比增速为1.5%,基数水平较高,对今年10月份CPI的涨幅有一定影响。三是疫情影响。进入10月份以来,部分地区和城市的疫情形势比较严峻,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市场消费需求,供求关系的短期改变也导致了CPI涨幅的回落。
从影响CPI回落的细分项来看,食品仍是主要因素。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王立坤对本报记者分析,受果蔬产品大量上市,以及十一假期后消费需求有所回落的影响,鲜菜、鲜果价格由涨转降,环比分别下降4.5%、1.6%。
CPI同比涨幅回落,主要受果蔬价格、汽柴油价格同比涨幅收窄以及去年同期高基数因素影响。“此外,去年同期家电、家装、调味品等消费品价格出现一定幅度上涨,拉高了CPI基数,这也是10月份CPI同比涨幅回落的重要因素。”王立坤表示。
值得注意的是,10月份猪肉价格仍在高位。“近期猪价过快上涨主要受压栏惜售与二次育肥行为增加、产能回调、饲料价格上涨及猪肉进口量减少等因素的叠加影响,造成短期猪肉市场供应出现阶段性偏紧、猪价阶段性上涨的局面。”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研究员朱增勇对本报记者说。
不过,朱增勇认为,目前国内生猪产能充裕、猪肉市场供应有保障,后期猪肉供给将会显著增加。从后期猪价来看,短期将会震荡整理,一旦供需僵持到某个时间点,或引发猪价较大调整。
王立坤表示,猪肉价格虽然进入到上行周期,但生猪产能处于合理水平,猪肉价格不具备大幅上涨基础。除去食品和能源价格后,10月份我国核心CPI环比和同比涨幅分别仅为0.1%和0.6%,远低于欧美发达国家水平,表明我国工业消费品和服务消费价格均保持稳定。预计这一趋势将延续,四季度CPI同比涨幅将小于三季度,2023年涨幅将小于2022年。
闫敏认为,下阶段CPI仍将延续温和上涨的趋势。从目前居民消费情况来看,一方面,货币流动性相对充裕;另一方面,食品价格受猪肉价格影响,近期会有一定程度的回落,但仍处于高位,服务价格在疫情形势好转的情况下涨幅会略有上升。整体来看,CPI保持温和上涨的趋势不会改变。
PPI回落态势仍将延续
10月份PPI环比小幅上涨,同比由涨转降。闫敏认为,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整体走势有所放缓,正处于相对比较平缓的时期,这种外部价格传导的压力和前几个月相比有所减轻。同时,近期多点散发的疫情影响了正常的生产节奏,10月份新订单指数下降了1.7个百分点,表明制造业市场需求在收缩,导致工业产品价格涨幅回落。“此外,去年价格变动的翘尾影响也成为下拉PPI涨幅的一个重要指标。”闫敏说。
王立坤分析认为,当前能源、有色金属等大宗商品价格仍在中高位震荡,我国制造业企业仍然面临成本偏高的问题。受全球多国通胀屡创新高、欧美货币政策快速收紧等因素影响,2023年全球经济面临衰退风险,预计全球大宗商品价格将震荡回落,PPI环比和同比均呈下降趋势。
在闫敏看来,PPI回落的态势将延续一段时间,有三方面影响因素。一是从供求水平来看,总供给大于总需求的格局在未来几个月仍可能存在。二是去年四季度PPI的涨幅非常高,在高基数的影响下,今年四季度的涨幅可能将在低位。三是我国对于原材料等上游产品保供稳价的工作落实比较到位,上游产品的整体物价水平由原来的大幅上涨逐渐趋于平稳。
“我国保供稳价的政策比较到位,也比较精准。下阶段还要密切关注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点领域,比如猪肉价格和蔬菜价格,以及涉及国家安全的一些重点领域和行业,比如粮食和能源领域。”闫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