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档案
王振堂,1938年生,北京市人。播音指导、教授、国家级普通话水平测试员,毕业于北京广播学院(现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代名赵明。曾任贵州人民广播电台党支部书记,中共贵州省广播电视厅机关党委办公室主任,贵州电视台总编室副主任、译制部主任、国际部主任等职务。
>>>>>>>>>>
采访王振堂老先生,我是带着“私心”去的。
作为一名新生代媒体人,无论在工作上还是生活上,我都存在太多困惑。在那份采访提纲上,我洋洋洒洒写下了一系列问题,诸如,“年轻记者如何找寻属于他们的专属名片?”“如何在不确定性中获得安定感?”等,我迫切地想在王老先生身上获得一个清晰且有力的答案。尽管我苦心经营地设计提问方式,但在那个阳光明媚的午后,王老先生只是和我慢慢地聊着家常。
王振堂在翻阅相册
他说起20多岁时离开北京的场景,“没有不舍,就这样看着火车轰隆隆远去”;他回忆刚开始工作时的囧事,“一看镜头就紧张得发不出声音”;他说起在贵州的60年,“像欣赏一朵花一样看着它盛开”……他喜欢漫谈,回忆令人难忘的生活细节,高兴的、欢乐的、不舍的,面对人生中的痛苦与磨难,他也是轻松说出,讲到一些情节时,他还绘声绘色的比划着,与坐在旁边陪伴的夫人哈哈大笑起来,仿佛在诉说一个遥远的故事。
在聊天的过程中,王老先生还给我看了他编写的书,他过去几十年留下的相片,大大小小的相册留住了他的青葱岁月、快乐时光。他一张张指给我看,“这是在长城拍的,这是在美丽的凯里,这是我在美国交流学习……”泛黄的照片上都是不同时期的他留下的笑脸,转身放相册的间隙,他呢喃道,“人生哪有不痛苦的时候,但快乐的时光才值得留念铭记。”
老先生今年86岁了,从事广播电视播音工作30余年退休后,他也没有闲下来,他去了重庆、香港、厦门等城市教学,用自己的技能和工作经验帮助学生们参加艺考。走得越远,他越觉得生活是丰满的,学生对他的喜爱,学校对他的信任,都是他不断向前的力量。“如果当初我退休了没有去做这些,我哪里会明白教书的快乐呢?”他告诉我,人生就是一个不断攀登的过程,如果觉得眼前一片茫然,那你就该往上走了,去突破自我,获得更广阔的视野。
王振堂年轻时的工作照
在我们闲谈的几个小时中,王老先生还重复提到的一个词是“读书”。他谈起最近阅读世界史的感受,“大千世界、万般变化,人的发展始终不会脱离时代背景。我们既要在宏观中聚焦微观,也要在微观里联系宏观,不应该在自己小小的世界里反复纠扯。”在他朴素的信条里,每一个人的攀登成长都离不开对宏大主题的观察,保持学习与思考也是突破自我的有效方法。
面对我提出的直白问题,他并没有给我出具体的答案,他只是鼓励我,“站高一点,再站高一点。”他开玩笑说,我和他之间差了一个“甲子年”,不应该被短暂的烦恼围困住。他的叙述那般怡然自得,那般从容自洽,让我也在这种氛围中获得短暂的松弛感。
当聊到“关于媒体行业发展”这个问题,我们都变得莫名严肃,我把网上那个最具争议的问题说给他听,“我们是否已经错过'黄金时代'?”他停了一会,不语,反而看向我,“这是你才能解答的问题。”我不解,他接着说,“行业如何发展,终究还是靠人。你想让它变成‘黄金’,它便可以是‘黄金’,你想让它成为‘白银’,它便是‘白银’。现代媒体如何定义,答案在你们手里。”
王振堂给客人赠书留言
我们都笑了起来,安静地看着窗外。王老先生指着阳台上那个写着“师生情”的摆件告诉我,那是学生们送给他的,认真走一段路收获一份浓厚的情,他觉得很珍惜。“立足当下,充实自己,总会走向高处的风景,找到解题的答案。”他在陈述自己的经历,也在回答我提出的所有问题。
>>>>>>>>>>
记者简介
>>>>>>>>>>
相关链接
【记者节特别策划】致敬老师|王振堂:对新闻要永远怀有敬畏之心
【记者节特别策划】致敬老师 | 刘宝静:新闻人要有“上天”的梦想,“入地”的踏实
【记者节特别策划】致敬老师·采访手记|沈松钦:做“梦想家”,也要做“实干家”
【记者节特别策划】致敬老师 | 文思宛:媒体人是一辈子的情缘
【记者节特别策划】致敬老师·采访手记 | 袁鹏:优秀记者,一定要坚持学习
【记者节特别策划】致敬老师 | 刘如权:记者要始终‘记着’初心使命与责任担当
【记者节特别策划】致敬老师·采访手记 | 毕文君:最“轻松”的一次采访
【记者节特别策划】致敬老师丨尹鲁筑:做有穿透力的新闻
【记者节特别策划】致敬老师·采访手记|韦倩:感受前辈的执着与坚守
【记者节特别策划】致敬老师 | 陈竹:写新闻没有捷径可走,没有窍门可循
【记者节特别策划】致敬老师·采访手记|覃淋:多走两步,多问几次,作品才够火候
【记者节特别策划】致敬老师|吴东俊:临退休迷上无人机的融媒体记者
【记者节特别策划】致敬老师·采访手记|胡家林: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
延伸阅读
【记者节特别策划】致敬老师·苏丹篇 | 李缨:能不忆《闲暇》
【记者节特别策划】致敬老师·盛荣篇 | 舒畅:20年,希望“小舒小唱”没长成让您失望的样子
【记者节特别策划】致敬老师·彭晓勇篇 | 陈玉祥:入行之初,感谢老师点燃的烟火
栏目策划/李缨
文/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向秋樾
刊头设计/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吴浩宇
编辑/覃淋
二审/李冰
三审/李缨
举报/反馈

天眼新闻

1115万获赞 101万粉丝
国家一类新闻资质网站。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官方账号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