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深圳特区报
编者按:晕轮效应又称成见效应、光圈效应等,指人们在交往认知中,对方的某个特别突出的特点、品质会掩盖人们对对方的其他品质和特点的正确了解。这种错觉现象,心理学中称之为“晕轮效应”。晕轮效应除了与人们掌握对方的信息太少有关外,主要还是个人主观推断的泛化,扩张和定势的结果。它往往容易形成人的成见或偏见,产生不良的后果。学者们从不同角度对晕轮效应进行了有益探索,本期文汇予以汇编。
打破晕轮中心,是破解嵌入式养老模式中晕轮效应负面效用的重中之重
尚越在《中国物价》2021年03期《邻避冲突的演进路径及破解之道研究》一文中认为,晕轮一旦生成,往往难以缩小或取缔,经济和物质补偿难以生效。嵌入式养老模式推行过程中邻避冲突的产生原因包括:触及民众朴素的“生死观”、触动业主的“房价奶酪”。把晕轮效应的演进过程作为邻避事件的分析框架,有效指出邻避事件产生原因及发酵过程是研究的价值所在。
通过分析邻避事件中晕轮效应的产生过程,发现嵌入式养老邻避冲突是公众心理因素、社会环境因素和封闭式决策综合作用的结果,三者之间存在递进演化逻辑。因此,从内而外改变公众传统的生死观、打破晕轮中心,是破解嵌入式养老模式中晕轮效应负面效用的重中之重。嵌入式养老服务设施选址在社区,属于基层政府治理的一部分,改变公众对嵌入式养老服务的认知需要基层政府从社区心理服务着手。一方面,社区作为社会的基本单元,便于了解民众生活需求和传统养老中的问题;另一方面,通过社区心理服务中心,潜移默化地进行正确生死观输入,同时宣传嵌入式养老模式的优越性和先进性,采取柔性方式感化居民。
良好组织环境对于克服“晕轮效应”同样具有极好的效果
崔传奇在《法制与社会》2019年第24期《浅析“晕轮效应”对公共部门绩效评估的影响》一文中认为,根据对“晕轮效应”的相关分析,在公共部门绩效评估的过程中我们应该注重以下几个方面,以应对“晕轮效应”产生的消极影响。一是要努力提升公共部门绩效评估者自身的综合能力素质,另一方面还应为绩效评估工作配套相应的激励机制或措施,以增强评估者的评估动力。此外,在充分考虑评估者独立性的同时,还应考虑评估者主体的多元化,使评估来自上级、同级、下属、自身乃至服务的目标群体公民,对于有条件的公共部门,还可以考虑引入第三方进行绩效评估,以增强绩效评估的客观性与准确性。
二是要科学的运用不同绩效评估方法。要针对不同公共部门的特点,在确定绩效评估目标的基础上,选择有针对性的绩效评估方法。科学的运用不同绩效评估方法不仅对公共部门整体的绩效评估过程具有指导意义,其对于具体的评价维度的建立也具有参考价值,其能够有效的削减“晕轮效应”带来的负面影响。三是要培育和营造良好的公共部门内部环境,积极应对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良好组织环境对于克服“晕轮效应”同样具有极好的效果,在科层制的大背景下,其可以加强个人对组织绩效评估的认同,加强评估者与被评估者间的沟通交流,加强评估反馈后工作改进的效果。此外,了解公共部门绩效评估过程发生的整体情景,积极应对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动态变化,也有利于抑制“晕轮效应”的发生。
由于晕轮效应的存在,刻板印象的危害也会随之扩大
王博、许琳在《现代营销(信息版)》2019年11期《晕轮效应在商务谈判中的运用分析》一文中认为,在商务谈判中运用晕轮效应,就是要在其他方面建立自身的良好形象,尽量给谈判对手留下良好印象,使得对方对己方的好感进一步扩大,使己方的谈判条件更易为对方所接受。在商务谈判中利用晕轮效应的具体做法有以下几条:
第一,注意第一印象。人与人的第一次接触所能提供的判断材料十分有限,而且这些判断材料往往比较表面肤浅,甚至是具有一定的捏造成分。但问题在于,第一印象总是会对之后理解信息的方式产生影响,第一印象一旦深植脑中,之后接收到的讯息只能起到补充和解释的作用,这就是晕轮效应的起因。
第二,注意刻板印象。由于晕轮效应的存在,刻板印象的危害也会随之扩大。在谈判过程中,我们要注意要对对手有确切的、深刻的、正确的认识,要不断注意修正对对方的刻板印象,更不能因为晕轮效应的存在使得刻板印象带来的错误判断蔓延更广。
第三,注意投射倾向。如果在谈判过程中不加控制地任由投射倾向对谈判进行影响,则很容易产生晕轮效应,出现对对方不合理的偏见。
第四,避免循环证实。例如当你对某人抱有怀疑之心时,时间一长,难免会被对方察觉,这时若对方表现出回避与戒心,这在你眼中就会自动理解为是对方的心虚,从而以为自己的猜想得到了证实。这就是心理学中的角色互动与双向反馈。(栏目主持:王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