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中人们为何沉默不语#的话题上了热搜,随之而来的是一个莫须有的话题#在办公室工作干一整天活却没有说一句话,真的是人情冷漠吗?#

话题下跟着的是一个关于“职场失语症”的百度百科介绍,分为症状介绍、易感人群、影响、解决方法四个模块。煞有其事、一本正经地给“职场失语”打上了烙印,仿佛不挂个号,不去趟医院,不进行一次干预治疗就不行。

但其实,所谓“职场失语”多的是能力问题、意愿问题以及环境问题,而非心理问题。

不说话是节省体力,不是病

一位网友在凌晨03:53分享了最近的上班状态:

每天上班开会冲业绩加班下班,上班开会冲业绩加班下班,基本累到没有任何心思想任何除了工作以外的事情。每天加完班收拾完,就是凌晨三四点。想到第二天早上八点多就得起床继续上班,情绪真的一下就破防了。

忙到脚不离地的时候谁还有注意力会放在尬聊上面,谁还舍得将剩余的精力匀一点给同事。谁的脑门上不是四个大字:效率、业绩。

有时候也不是不想跟同事唠唠嗑、聊聊八卦,但忙到连嘴都在用力的时候,连开口寒暄都会变成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如果非要说这种情况下的职场失语症是一种病,那么只要老板能忘记KPI,同事愿意跟我付费话聊,那么我一天聊个八小时,绝对不成问题。

“少说话多做事”是职场真理,不是病

网上有一个梗:你吃过最大的苦是什么?上班。那上班最大的苦是什么?不是事情,是人情。

聪明人说话都是要分场合的。显然,职场是一个言多必失的地方。

想象一下如果办公室里各个都是“人间唢呐”,靠音量和话多争夺职场话语权,力求C位出道,那等来的将是什么?

要么是HR老师祭出的罚单,要么是同事奉上的录音罪证,要么是公司倒闭全体卷铺盖走人的通知。

职场失语症表面上是愿意说话的人少了,但实际上也可能是更多人在思考如何说到点上,毕竟在职场中,抑制表达欲也是在表现求生欲。

职场中如何避免出现一些“无妄之灾”,必有一条是将你的嘴管好,很少有人在职场中吃的亏不是出在嘴上。

@小苏溪:中午我在食堂吃饭遇见部门领导,她主动坐在了我的对面,就是闲聊。我看她挺平易近人的,就发表了番自己的见解。结果,好家伙,直呼好家伙,下午开会时,我跟她中午的闲聊内容成为了她的部门问题总结。刚好有同事看到中午我跟她坐在一起。于是,我莫名奇妙地就成了领导的“线人”,被部门其他同事孤立。

@肥霖不再:聊工作的事情,需要有文字留痕迹证明,聊非工作的事情吧,在办公室聊又不合适。所以,越来越不愿意开口说话了。

职场中的有些人就是这样奇奇怪怪。明明是活跃气氛的闲聊,他偏要对号入座成你对他的讽刺挖苦;明明是很认真地反映自己的心声,他偏偏要解读成你对组织的不满;明明是随口一句的抱怨,却要被他留作诋毁公司的证据。

人贵则语迟,言多必有失。职场中不愿意说话,不是病到丧失了说话能力,只是为了少惹点麻烦。

一份工作而已,没有必要搭上情绪。

想说的话说给想说的人,不是病

社畜上班和下班的两幅面孔就像小学生上数学课和体育课的区别。

你以为的社畜下班跟上班一样心静如水,又或者是面如死灰,哪怕地震都巍峨不动如山稳,懒得喊一句“快跑”?只是抱着电脑,边跑边扶眼镜?要没什么意外,可以在工位上坐到下班?

实际上的社畜下班却是回家秒切“骑士服”,愉快地说一句“餐到了,快吃哦,不要放凉了”;或者混进广场舞人群“尬舞”,甚至是跟大爷大妈battle,争夺运动场地;又或者是拿出十八般武艺,化身主播,开始炫技。

职场“失语”不是打工人失去了分享欲,而是转移了社交欲。

上班是恐怖片《寂静岭》,下班是贺岁片《家有喜事》。那些职场上的独行侠,或许是在生活中就是趣味咖。

@佩奇宝宝:忙碌了一天,下班后就想着跟朋友约着吃一顿美餐,聊聊最近的趣事烦恼以及相约下一次的远游。唯有生活的烟火气可以治愈我被工作伤过的心灵。

@榕榕酱:上班不说话是因为说不到一起去吧。三观不合,不必强融,工作上能正常沟通就行了。

如果说片面地将“职场失语”看成是打工人失去了血色,变得苍白,那就是大错特错。很多人往往是工作时候显得严肃、僵硬、甚至有些干瘪,但下班后却满血复活。

不迎合、不强融、不讨好不是病,只是想要找到一份随心走的自由。

与其说是职场失语,不如说是选择性失语。说不说话,该说什么话,什么时候该说话,许多职场人都是心中有数。

有时候职场人选择失语,只是不想在什么山头唱什么歌,保留一份真实;只是不想在工作时夹带私货,保留一点隐私和体面;只是不想在工作上用光所有情绪和语言,保留一点热情给生活。

“职场失语”只是一种现象,不能概而论之,以病处之。

希望未来,我们的职场可以多一点包容,容得下更多人不同的选择。工作之外的八小时,给到打工人属于自己的更多的空间时间!

作者 | 桃之窈窈

举报/反馈

猎聘

3.9万获赞 8万粉丝
招聘求职上猎聘,准!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