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张连顺在发电机内检查发电机定子线圈。(资料图)  受访者供图
中新网兰州11月6日电 (刘潇 张开治)“我干活不仅要把问题处理好,我还得弄明白这个问题出现的原因是什么。”已经在酒钢集团工作41年的张连顺,始终坚持寻根究底、追本溯源的工匠精神。
20世纪80年代初,随着人们的生活条件不断改善,用电量逐渐增加。当时的电力系统还不稳定,为了保证市区供电正常,张连顺经常连续工作20多个小时。虽然每次都疲惫不堪,但他觉得能够让千家万户不间断用电,这一切都是值得的。
“不能每次都等设备出了问题再维修,我们应该保证不出问题。”张连顺深知电气设备的检修与维修是一门专业性很强的工作,想守护千万人的光明,就要有过硬的专业知识和熟练的操作技能。为了提高技术,他每天上班跟在师傅身后,虚心请教,下班后,他常常查找图纸资料反复琢磨,也会严钻苦读相关书籍。
实践出真知。张连顺还会利用闲暇时间去拆装被换下来的电机,会在配电盘柜练习配线,一边干一边对照书本的内容进行验证。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多年的磨砺,张连顺拥有了扎实的基本功,还没出学徒期,就可以独立干活了。
以前,夏天的车间环境温度会高达40℃,电动机在高温环境下运行很容易出问题。张连顺回忆说,“每次发生这种事,都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去抢修,没有十几个小时,这活根本解决不了。”于是他利用业余时间学习电动机相关知识,最终,他发明了户外双风扇壁风电动机。
这项技术不仅使电动机前端温度在原来基础上下降了20℃,还填补了国内外电动机问世以来前端无冷却装置的空白,该技术在2011年获得了国家实用新型专利。据统计,张连顺已经获得了13项国家专利。
2016年,为响应“一带一路”倡议,酒钢集团实施“走出去”发展战略,收购俄铝集团在牙买加的阿尔帕特氧化铝厂。为了让铝厂顺利工作,张连顺两次带队前往牙买加,去完成电力设备的检修和后备电源5台柴油发电机的安装工作。当时没有系统图纸,他就顺着电缆梳理设备,看不懂英文,就用手机挨个翻译,没有合适的零件,他自己亲手打磨加工……
“办法总比困难多。”不到一年的时间,张连顺团队就完成了电力设备的检修工作,沉寂8年之久的阿尔帕特氧化铝厂再次出现热火朝天的生产场面。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张连顺始终把践行初心和使命落实在工作岗位上,体现在实际行动中,用榜样的力量树立先进旗帜。
2018年,张连顺成为甘肃省技能大师工作室的领办人。张连顺认为,工作室不仅要攻克技术难关,更要注重技术传承和人才培养,同时,他也希望能将“追本溯源”的工匠精神也传承下去。如今,工作室还与甘肃钢铁职业技术学院开展校企合作,发挥企业和学校的各自优势,共同培养企业与社会需要的人才。
张连顺说,希望通过校企合作的平台,将工匠精神的基本内涵,镶嵌在青工培养的各个系统模块中。这样才能有效地整合各种优势资源,建成基于工匠精神的人才培养新机制,进而激发企业的内动力,推动专业领域全面振兴。
酒钢集团位于甘肃省嘉峪关市,始建于1958年,是国家最早规划建设的第四家钢铁联合企业。酒钢集团的电力能源产业为集团公司钢铁、有色等产业提供电力支撑,同时承担了嘉峪关市93%的采暖供热。(完)
举报/反馈

中国新闻网

3992万获赞 639.2万粉丝
中国新闻网(简称中新网)由中国新闻社主办
北京中新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官方账号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