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一篇中我们提到了高焦虑低回避的痴迷型依恋。

而本篇,我们就来聊聊依恋理论中最棘手的类型——恐惧型依恋(fearful attachment)。

恐惧型依恋可以说是回避型依恋的升级版:高度焦虑与高度回避并存,对自己和他人都持消极态度。他们一方面渴望被爱,一方面又觉得自己不值得被爱。

恐惧型依恋的人们很容易对感情产生负面情绪,根深蒂固地认为自己“不够好”,认定了自己无论如何也得不到对方的爱,不相信会有人爱自己。


图源:摄图网



恐惧型依恋的形成一般能追溯到童年时期。

他们渴望父母的爱而未能被满足,其父母也总是“阴晴不定”,例如答应过的事情又临时变卦甚至数落孩子“不懂事”;例如在伤害了孩子后又和孩子强调“我们当然是爱你、在乎你的”。

来自至亲的忽视在他们心中埋下“不够优秀的话就不配被爱”的种子,而缺爱的童年又导致了他们无比渴望他人的爱。

需要对方的爱,又在对方的爱中受伤——这样的经历便导致了他们在亲密关系中总是预想许多自己被抛弃、被背叛的可能性。

因此,他们无法信赖自己,也无法信赖自己的伴侣。


图源:摄图网


有个恐惧型依恋的伴侣,说实话挺头疼的。

两人走得近了,他们会担心自己的“缺点”被看到,导致自己被抛弃;两人走得远了,他们又因为对亲密的渴求而烦恼、焦虑。

于是,这类人总是表现得忽冷忽热、若即若离,出现争执时更是容易主动“逃避”,甚至提出分手。

但他们的爱也是真实的,毫无虚假,虽然令人难受,但那也是性格特征所致。某种角度来说,这也是一种他们为了保护自己不受伤害而发展起来的防御机制。

所以,如果你的伴侣就是这样的恐惧型依恋者,你应该尽量去理解TA,在相处的时候也适当降低自己的心理预期,尤其是不要去强迫TA来亲近你,更不要因为赌气而疏远TA。

拿出耐心与包容,尤其不要抱着改变TA的心态,因为那样只会让TA觉得你并不认可接受TA,反而会强化TA的“恐惧”。


图源:摄图网



而对于恐惧型依恋者自身来说,你所缺乏的,也正是准确的自我认知,也就是自信和勇气。

被爱不是优秀者的特权,优秀也不是被爱的理由。

既然已经身处一段亲密关系,那就说明对方是认可、接纳,是爱着自己的。

如果对方的行为导致了自身的“恐惧”,导致自己感受不到对方的“爱”,你要做的是和对方说明自己的心情和感受,而不是自认为感情出了问题,然后自顾自的“逃离”。

-本文由松果倾诉原创,若转载请注明出处-

举报/反馈

松果倾诉

1210获赞 654粉丝
松果倾诉,放心说心事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