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南京日报
纪录片《雨花台家书》
在央视播出
本报讯(记者 李子俊 通讯员 张璐) 11月3日起,5集纪录片《雨花台家书》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文国际频道(CCTV-4)《国家记忆》栏目陆续播出。纪录片分别讲述了邓中夏、高文华、郭纲琳、陶家齐、高波5位雨花英烈的故事,通过遗书、家信、日记等,结合史料展示、亲历者讲述和专家解读等方式,讲述英烈动人故事,传递信仰之光。
“1970年一个晴朗的下午,南京雨花台烈士纪念馆的两名工作人员来到无锡,找到一位名叫高福珍的老人。这位老人从柜子中拿出一沓珍藏已久的家书,郑重交给了他们。这些家书来自高福珍老人的哥哥,牺牲在南京的雨花英烈——高文华。”在当晚8点播出的首集纪录片《黄埔英杰高文华》中,记者看到,开头便是高文华故乡无锡江南水乡柔美的景致,一沓沓发黄的家书慢慢浮现、定格。
通过这一封封家书,观众可以清楚地看到高文华的革命征程。如1926年,年仅19岁的高文华在给父亲的家书中写道:“吾人应觉悟欲得安宁快活之生活,非先打倒帝国主义军阀不可。”在高文华被捕入狱,被折磨得极度虚弱时,他依然保持着乐观的革命精神,最大的精神寄托就是给家人写信。1931年7月4日,高文华还拖着病体,写信给父亲表示:“我希望能够把康健恢复……祝你们平安!愉快!”不久后,他便牺牲在狱中。
纪录片除了展示了这些不为人知的家信外,还采访了高文华侄孙高烨、采集了高文华妹妹高福珍的受访影像资料,通过烈士家属的回忆,挖掘烈士生前可歌可泣的动人故事。此外,还采访了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研究馆员郭必强、中共江苏省委党校教授李继锋等多位党史、军事专家,让他们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进行解读、点评,让观众走进英烈的精神世界,感受信仰的力量。
纪录片《雨花台家书》共5集,每集约30分钟。片中所展示的一封封或写于就义前夕、或写于硝烟战火间的家书,是传承革命精神、赓续红色血脉的宝贵财富。
纪录片以革命先烈后辈的视角,还原先辈们的革命历程,深度解析革命先辈对家庭的眷恋和对祖国的赤诚。通过采访党史专家与研究学者,带领观众感受革命先辈们镌刻于灵魂深处的初心使命,矢志不渝的家国情怀,坚定不移的理想信念和百折不挠的担当精神,有助于更好地传承和弘扬雨花英烈事迹与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