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家长都觉得自己的孩子不够自信,觉得孩子做事不够大胆,很在意别人看自己的眼光,对自己不够认可,容易放弃。可能有的孩子从小到大各方面都不出色,成绩不好,人际,能力各方面都比较平凡,貌似的确有自卑的理由。可事实上有些不自信的孩子明明很优秀啊,不管是外形,还是个人能力都不差,怎么就不自信呢?
如果大家留心去观察,就会发现其实孩子本身是否自信和孩子是否优秀并不等同。有些孩子可能并不出色,却比较自信,有些孩子明明各方面都比较突出,却并不自信。那是什么原因造成了孩子在自信心方面的差异呢?
一个是成长环境和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方式,一个是孩子自身的体验和认知。有三类家长容易养出不自信的孩子。一种是从小习惯否定孩子的家长,总是批评孩子这不好,那没做对,极少肯定孩子,生怕一赞美孩子他就骄傲自满不思进取。这样一味被否定的孩子就容易对自己形成一个负面的评价,觉得自己干啥啥不行,对于很多事情就不敢去尝试,觉得自己做不到。即使做着做着,也容易因为他人的言论,或是遇到困难半途而废。一种是过于严苛的家长,对于孩子管束过多,不仅大事小事都要管,还无论做什么都要求孩子必须严格按父母的指令和要求做到,不允许有一点点瑕疵。一旦孩子做不到非打即骂,孩子整日生活在一种高度紧张的氛围下,生怕自己做不好,或做错被责备。更多的时候孩子愿意不做或放弃,因为做得越多,犯错的可能性越大,越可能被指责和惩罚。一种是包办过多,被溺爱的孩子。这种家庭长大的孩子从小到大,自己大大小小的事情都由家长代劳,孩子丧失了自我体验和成长的机会,眼高手低,动手能力差。而且往往这类家长比较操心,对孩子较多担忧和焦虑。这种担忧背后其实折射出来的就是一种对孩子的不信任,孩子感受到家长这种不信任,加上自己在实践过程中,遭遇失败,体会到的理想与现实的落差,就会对自已的能力产生怀疑。而这种质疑往往不是几句夸赞能够消除的。如果孩子自身习惯负性解读事件,比较消极,曾经有过一些觉得自己不行的体验,且未能及时解开心结。更会加剧这一状况。
孩子不自信一般有些什么表现?
不自信的孩子,在人际中不敢做自己,大多比较敏感,更容易感受到责备、挫败、拒绝和敌意,不敢主动与人打交道,害怕冲突。面对事情,通常比较犹豫,自己把自己吓住了,不敢去尝试,无法以一个较好的状态去处理一些原本自己可以做好的事情。他们往往对自己有着一个无法达成的更高的期待,同时又无法接纳自己的失败和不足,于是让自己陷在一个不断自我否定的泥潭中恶性循环。
那如何让孩子更加的自信呢?
一、多肯定孩子好的地方
每个人都有好的一面,每个特点也都有好和坏两面,我们家长要更多的看到孩子好的一面,通过赞美来明确、强化孩子的优点。带孩子看到,并确信自己的美好。然而有些家长也尝试着去鼓励孩子,去夸孩子,可是仍旧收效甚微,为什么呢?多赞美孩子这个大方向是对的,只是要适度,同时重在坚持。一个长期被否定,不自信的孩子,从内心深处来说,是不相信自己的美好,不接纳自己的。所以当他被夸奖的时候,他觉得开心之余,可能更多的是怀疑:我真的有他说的那么好吗?
尤其是有些家长学习了家庭教育以后,一改过去一味否定的作风,每天对着孩子各种夸,给孩子感觉很不真实。孩子觉得父母夸他,只是为了激励他,而不是自己真的做得好。所以父母夸孩子不能夸得太泛滥,同时要实事求是,针对孩子做得好的方面去夸。如果孩子做事的成效不好,可以夸孩子认真的态度,如果态度不好,可以夸他的进步,如果没有进步,可以夸孩子在事件过程中的独立思考,体现出的正能量等。
二、多鼓励孩子去尝试,让孩子多积累“我可以”的体验
其实每个人的能力都是学来的,练出来的,熟能生巧。平时多让孩子参与家务劳动,多参加一些他感兴趣的活动,从生活的点点滴滴,一些具体的事件上,让孩子感受到自己的力量,能力,锻炼孩子的胆量,让孩子不断累积好的感受和好的体验,慢慢的孩子就会越来越自信。
三、引导孩子正确面对失败,接纳自身的不完美
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失败是一种人生常态,是迈向成功的必经之路。父母要引导孩子看到这一事实,并且认识到我们每个人都不完美,都不可能做到称心如意,人生更不可能一帆风顺。重要的不是不犯错,不失败,而是我们的生命是否真正绽放过。
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感谢大家的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