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常说可怜天下父母心,似乎所有的父母都会无条件为孩子考虑。可各种层出不穷的社会案件也告诉我们,并不是所有人都是合格的父母。在提起自己的原生家庭时,有不少人都会下意识产生厌恶、逃避等情绪。
北京的一家机构就曾进行过一次心理调查,总共有3000名中学生参与了此次调查。通过这些孩子填写的调查问卷可以看出,这些人中只有不到5%的人表示他们很喜欢自己的父母。有将近6成的人认为自己极度反感和父母在一起生活。
正常情况下,一个孩子在真正独立之前,只能在父母的庇护下成长。他们应该会对这个关怀自己、为自己提供各种物资的人产生依赖的情绪。为什么现实生活中会有这么多孩子极度怨恨自己的父母呢?
每个人都有趋利避害的本能,即便是手无缚鸡之力的婴幼儿,也会主动逃离那些会让自己感到痛苦的人或事。不过因为儿童和父母之间有一层特殊的血缘关系,大部分人并不能轻易下定决心与对方断绝往来,因此只能将这份恨藏在心里。
同时这些从小被虐待的孩子并不知道真正和谐的家庭环境是什么样的,他们会将父母对自己的残暴行为当成世界规则的一部分,怀疑并反思自己,是不是在生活中做错了什么事情让对方生气。
这些孩子大多拥有自卑的性格,并且很容易变得恐惧。对于这些弱小的孩子来说,父母就是他们生活的支柱。为了活下去,他们只能强迫自己去不断爱这样一个性格扭曲、不懂得心疼自己的父母。
在父母一次又一次的精神施压下,不少孩子都变成了麻木的行尸走肉,不再尝试爱自己。只有很少一部分孩子能够意识到父母的错误行为,并在自己有一定能力后主动逃离魔掌。
一个孩子从小能够接触到的教育是多面的,除了父母和家庭在日常生活中的教育外,这些孩子还会受到同学、老师或社会上其他人的影响。当这些孩子获取到足够多的信息时,他们就能具备一定的善恶分别能力。
例如在接受校园教育时,老师和同学教育他们要拥有高素质的行为,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可在现实生活中,他们的父母又恰恰是一个低素质,或是经常喝酒享乐的人。父母的言行与自己的认知出现了偏差,这些孩子自然会产生羞愤的感觉,在心里暗暗埋怨父母。
这些拥有不良生活习惯的家长,也很难意识到自己在家庭生活中的责任。他们总是贪图享乐、不思进取,无法为孩子提供良好的物质生活环境,甚至对孩子的日常生活不管不问。
这些孩子从小就无法体会到父母的关爱,只能一个人努力生长。看到身边的同龄好友一个个活得如此无忧无虑,这些孩子自然会对父母产生怨恨的心情。
也有的家长太喜欢掌控孩子的人生,根本没有意识到孩子也有自己的思想,是一个与自己完全不同的新的个体。这些父母总是自以为是的为孩子的未来铺路,从来没有问过孩子想要什么、喜欢什么。
人类是有思想的,并不是仅仅满足衣食住行方面的需求,我们就能变得高兴。一个孩子被剥夺了精神自由,并被父母寄予厚望,他们自然会觉得自己像一个提线木偶一样,没有任何存在的意义。
父母对孩子的控制表现在许多方面,有的父母喜欢限制孩子的生活习惯,有的父母会用自己浅薄的目光推测孩子未来的发展,也有一些父母会自顾自地为孩子划定更加长远的人生规划。例如这些孩子要考什么样的大学,毕业后从事什么样的工作等。
一个人如果无法自己决定这些人生大事的方向,他存在的意义自然也就被抹去了。更何况这些所谓的计划,只是父母自认为优秀的选择。有的父母自己一生混得穷困潦倒,在各方面都没有选择的眼光,却坚信自己为孩子选择的发展道路是正确的。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发展机遇,近几十年来报纸等传统媒体逐渐没落,以互联网为首的新兴媒体迅速发展,这一点恐怕是不少父母都无法预料到的。两代人之间必然存在着对世界认知的差距,一旦这些被操控的孩子拥有了自食其力的能力,他们就会迅速离开父母,追求想要的自由。
总的来说,大部分孩子都会自然而然的产生喜爱父母的感情。那些和父母感情不好、甚至产生厌恶情绪的孩子,大多拥有一段不幸福的过往。想要解决这个问题,只能从父母身上入手,让更多父母意识到自己是位家长的责任,并主动学习合适的教育方法,不在于用错误的方式和孩子相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