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注意的品质与影响因素注意的品质有四种,分别是注意的范围(又称广度)、注意的稳定性(又称持久性)、注意的分配和注意的转移。注意的范围(又称注意的广度)注意的广度,是指人在一定时间内把握住的对象的数量。影响注意广度的因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①注意对象的特点②活动的性质和任务③个体的知识经验。注意的稳定性(又称注意的持久性)注意的稳定性,是指人将意识稳定在某一对象上的时间。衡量注意稳定性,第一要关注停留在某一对象上的时间长短,第二要关注单位时间内完成工作的效率。

注意的分配还有一种反向形式,即分散——注意被无关对象吸引。注意的分配是有条件的:①同时进行的活动中至少有一种是高度熟练的②同时进行的活动必须有内在联系。注意的转移注意的转移,是是指人有意识地将注意从当前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例如学生上完课需要召开班会,此时,学生就要及时将注意力从刚才的课堂转移到班会中。影响注意转移的因素有:①对前一活动注意的集中程度②新活动的吸引力③明确的信号提示④个体的神经类型和自控能力。

注意的发生理论关于注意的发生理论,众说纷纭,自1960年起,心理学家们就开始用各种方式模拟注意的发生理论,最经典的、最被认可的大致有三种学说,以下详细阐述。(1)过滤器理论由英国心理学家D·E布罗德班在1958年提出的一种假说,他根据双耳分听实验结果提出该理论,他把注意比作一个狭小的瓶口,由于瓶口过于狭小,水被灌进瓶中时就会有大部分的流失。这一点就如同人的注意,人在外部信息时,数量一定是大于人注意的极限水平的,此时,为了提高效率,人脑只能先主动地过滤掉一部分信息,选择接收的相对重要的信息。

(2)衰减器理论1960年,美国心理学家A·M特瑞斯曼在布罗德班实验基础上,设计出追随耳实验。在实验开始前,选定被试的追随耳。实验过程中,被试自始至终都只能复述追随耳接收的信息;另一只耳朵无论接收到何等强度和重要性的信息,都只能选择忽略。通过以上实验结果,他得出结论:人的注意通道并非只允许通过一种信息,而是其他信息因为不被人主动选择便衰减最后消退了。后期布罗德班接受了特瑞斯曼的观点,目前人们更倾向于将两种理论进行合并,称之为注意的过滤器-衰减模型。

(3)后期选择理论特雷斯曼根据追随耳实验,提出了衰减器理论,德尤奇对其实验结果进行了完善,他认为所有的刺激信息都可以输入人的注意,但是输出信息不会与输入信息并不会完全一致。人脑会将它认为不重要的信息直接略去,越重要得信息反应级别越优先。(4)资源分配说1972年,美国心理学家卡尼曼把注意看成一种容量有限的资源。这些资源在不超过其阈限的情况下,可以灵活地分配去完成各种各样的任务。认知资源的占用程度与刺激的复杂程度呈正相关;认知资源是有上限的,一旦到达阈值,新的刺激就无法继续加工。

注意力的培养根据上文所述可知,注意对人的影响是全方位、多维度的。而注意力作为注意的一种外在表现能力,它的提升对人的生活水平、学习效率都有一定的影响。因此,对学生注意力的培养也就被提上了日程。关于注意力的培养在现有的文献中大致分为两类,一类针对于ADHD患者,目的是通过特定课程、仪器等训练,将其注意力从非正常状态纠正至正常状态,另一类则是对于正常学生,大多是通过自编开发课程提高其注意力水平,最终达到提高学习效率及学习成绩的目的。

对于ADHD患者的注意力培养。ADHD,即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在我国被称为多动症,这种疾病的患者通常为儿童,发病表现为与同年龄段儿童相比注意力不集中、注意持续时间短暂、活动过度和冲动,现实反应多为学习困难、品行障碍等。因此通过各种手段将其注意力培养至正常水平就显得尤为重要。对于ADHD患者的注意力培养,通常是医学层面探索的问题,在此仅作简单的介绍。

(1)结合FMRI(functionalmagneticresonanceimaging,功能性磁共振成像),对患者进行特定治疗,如:神经反馈训练、脑电生物反馈治疗等,此种方式原理为通过仪器刺激脑电波,对患者产生刺激,以改善其患者ADHD的症状,此种治疗方式通常针对较为严重的ADHD患者,需要结合药物进行治疗。(2)采用一些特定体育类型的课程训练,如:行为干预、定向运动练习、感觉统合训练、认知行为训练等,这种方式不需要使用药物,大多针对ADHD的轻症患者。

对于正常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对于正常学生而言,其注意力水平都处在正常范围内,不同学生之间差别较小,训练课程与仪器对于他们的意义而言更像“锦上添花”而非“雪中送炭”,教师通常通过仪器或自编开发课程,对其进行训练,以求达到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成绩的作用,其培养方式大多分以下几类:(1)注意力训练仪,1996年,张灵聪设计了“注意稳定训练仪”较早对注意力训练进行了研究。

该训练仪需要被试通过详细来训练注意的稳定性,其理论依据是奥地利化学家沙皮兰尔设计的单摆实验:“单摆由一条长15cm的细线,一端系有一个圆柱体(直径2cm*2cm)构成。让被试的手肘部支撑在桌面上,手指捏住细线的另一端。令其想象圆柱体左右摆动,被试的手慢慢就会微微地左右摆动,导致单摆随之左右摆动,往意越集中,单摆的振摆幅越大。当被试往意力不集中时,单摆的振幅就会逐渐减小,乃至完全停止。

这个实验可以用来训练被试的注意稳定。但这个实验的缺点是,主试与被试都难以确切的知道被试什么时候分心,这样训练的效果就会受到一定的影响。因此张灵聪在这个基础上在单摆下面增设一个光电转换器和报警器,使单摆停止摆动时能产生报警。克服了受训练者不知道自己分心了的缺点。该仪器可用于心理学的教学,以增强学生对注意稳定的认识、注意稳定训练方法的了解,还可用于训练,以提高学生、运动员、司机等人员的注意稳定,对于矫正注意力缺损的人也是一种有用的工具。2000年殷恒婵使用恩师TM(MC2StudyTM)训练仪,该训练仪提供了P1至P6六个程序,通过这些程序对学生注意力进行训练,对北京市的221名中小学生进行实验,通过15天实验发现,学生的注意力品质都得到了一定的改善,其中稳定性改善的最快。

(2)注意力训练课程,这研究者使用较多的训练方式,其优点在于相对仪器而言成本更低,操作更简单,但是缺点也比较明显,即耗时较长,没有仪器测量的结果清晰可观测。实验者通过长时间、分阶段的训练课程对被试进行一段时间的教学,以量表对比前测与后测的实验结果,得出结论。2008年,徐平在其硕士论文《围棋活动对儿童注意力、意志力和创造力的影响》中以围棋学校的学生(该学校学生接受围棋训练的平均时间为4.2年)和普通学校的7-14岁学生为对比,进行对照实验,实验结果证明,进行过围棋训练的学生,其注意力的稳定性、持续性和集中性都要高于对照组,因此,围棋训练是一个提升儿童注意力的良好方式。

2017年,任春硕士论文《小学生注意力训练课程的初步研发与实践》中,也提出来注意力训练课程的初步构想,其训练课程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单项式注意力训练,第二阶段是语文渗透式注意力训练阶段,第三阶段是数学渗透式注意力训练阶段”。通过三个阶段,两个月的训练,得出结论:小学生注意力训练课程能有效提高二年级学生的注意力整体水平,尤其是提高注意力稳定性效果最明显。

结语

认知行为训练,该方式不仅是针对ADHD患者的干预方式,同时也能够对正常学生的注意力有一定的提升。认知行为训练使用了认知学派的观点,认为人的行为发生改变前提是当事人必须注意到自己的思考与行为过程。认知行为训练主要用于儿童注意缺陷训练上,2005年,张英萍在其文章《用认知行为训练改进一小学生课堂注意行为的个案研究》就采用该种方式对小学生在课堂行为表现进行训练,结果表明小学生的注意行为得到了明显的改善。

举报/反馈

穷心理

2.4万获赞 4597粉丝
智者不只发现机会,更要创造机会。
优质情感领域创作者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