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镠铁券,是由唐昭宗于乾宁四年(公元897年)八月赐给浙江镇海、镇东两军节度使钱鏐的,又称钱王铁券,是中国现存的四件丹书铁券之一,也是四件丹书铁券中年代最早的一件。钱镠铁券形状呈覆瓦状,铁质,纵29.8厘米,横 52厘米,厚2.14厘米,重约132两,正面刻有铭文25行、落款1行,共计有26行文字。其中每行14个字的有23行,3个字的有1行,还有1行8个字,所以铭文正文共计有333字,末行落款为17个字。过去民间称这种御赐“免死牌”为“丹书铁券”,其实铁券的铭文全部金制,是名副其实的“金书铁券”。
钱镠铁券是目前中国保存下来的唯一的唐代铁券实物,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因为年代久远,铁券上面的文字很多都已经剥落。但是在《四库全书全唐文》中有这件铁券文字的记载,让我们得以了解铁券上原先书写的全部内容:维乾宁四年岁次丁巳,八月甲辰朔四日丁未,皇帝若曰:咨尔镇海镇东等军节度、浙江东西等道观察、处置营田招讨等使兼两浙盐铁制置发运等使,开府仪同三司检校太尉,兼中书令,使持节润越等州诸军事兼润越等州刺史,上柱国彭城郡王食邑五千户,食实封一百户钱镠,朕闻铭邓骘之勋,言垂汉典;载孔悝之德,事美鲁经。则知襃德策勋,古今一致。顷者董昌僭伪,为昏镜水,狂谋恶贯,渫染齐人。而尔披攘凶渠,荡定江表,忠以卫社稷,惠以福生灵。其机也氛祲清,其化也疲羸泰。拯於粤於涂炭之上,师无私焉;保馀杭成金汤之固,政有经矣。志奖王室,绩冠侯藩,溢於旂常,流在丹素。虽锤繇刊五熟之釜,窦宪勒燕然之山,未足显功,抑有异数。是用锡其金版,申以誓辞。长河有似带之期,泰华有如拳之日,惟我念功之旨,永将延祚子孙,使卿长袭宠荣,克保富贵。卿恕九死,子孙三死,或犯常刑,有司不得加责。承我信誓,往惟钦哉!宜付史馆,颁示天下。
钱镠,浙江临安人,字具美,谥曰武肃,俗称钱武肃王。钱镠出身贫寒,曾贩过私盐,在唐末社会动乱中,投军董昌标下,凭借着彪悍善战,在军中暂露头角,后董昌作乱,钱镠讨伐董昌成功,势力渐渐壮大。乾宁二年,钱镠升任镇海、镇东两军节度使,自此跨有浙东西,乾宁四年,唐昭宗特赐钱镠金书铁券。
铁券,也称“丹书铁契”或“丹书铁券”,始于汉高祖刘邦。刘邦“与功臣剖符作誓,丹书铁契,金匮石室,藏之宗庙。”此后,历代君王均将此作为维系君臣关系、巩固江山社稷的一种手段。唐朝皇帝也不例外,只是同其他王朝相比,它又有自己的特色。唐朝帝王对于铁券的使用,以天宝七年安禄山获铁券为标志划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表现为帝王对铁券的使用,拥有绝对的自主权,受券人,或曾为李唐王朝的建立立过殊勋,或者是宫廷争斗中扶立君王功莫大焉。天宝七年,安禄山受赐铁券,开启了地方官吏获铁券之先河,伴随着安史之乱平定后地方藩镇势力日益强大,获铁券者多为拥有重兵的地方军事将领。朝廷为了安抚这些地方藩镇势力,不得不违背自己的愿望,向其颁赐铁券,帝王的权威已经不复存在,铁券所具有的内涵,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钱镠铁券,经历了1000多年的沧桑变迁,虽然一角稍有损坏,金字大半漫漶不清,但实为无价之宝。
铁券是中国历代王朝政治风雨阴晴表,铁券的颁赐正常与否,与其政治斗争密切相关。唐初铁券的获得者皆在朝廷,表明政治斗争的焦点在于李氏家族与外戚之间。而后期集中在地方藩镇,说明此一时期的主要矛盾,为李唐王朝同地方藩镇割据势力之间的矛盾。铁券颁赐阶段性特征,恰恰是这一历史的真实再现。
(本文参考了王铭《唐昭宗赐钱镠铁卷》研究、王雪玲《铁券制度考略》、洪海安《论“丹书铁券”的渊源与形制》、冯贺军《唐朝的铁券颁赐》、杨渭生《略论东南雄藩钱镠》、李洪华《浅谈钱镠的治国方略及历史功绩》等文献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