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樊旭
渣打银行大中华及北亚首席经济学家丁爽日前表示,由于今年以来财政政策明显前倾发力,四季度可用的财政空间有限,拉动基建投资更多要依赖货币政策尤其是信贷政策。
他在中国宏观经济论坛(CMF)举办的直播活动上指出,最近发布的财政数据有两个值得关注的地方。一是,今年前九个月,财政赤字(一般公共预算收支差额加政府性基金收支差额)已超过6万亿元,而去年同期是2.5万亿元。这说明今年的财政政策极具扩张性,但另一方面,由于有预算赤字的约束,今年最后三个月的赤字空间比去年同期小。
丁爽表示,在这种情况下,财政政策若想进一步发力,一方面可以对超过预算赤字有一定的容忍度,另一方面,可以适当将明年的政策量比如地方政府专项债提前至今年使用。
他提到的第二个值得关注的地方是,全国政府性基金支出最近三个月增速明显放缓,9月更是同比下降40%,这会给后续基建投资造成影响。虽然四季度有5000多亿元地方专项债结存限额支持,但作用有限。
丁爽认为,拉动基建投资可能更有赖于货币政策尤其是信贷政策,利用政策性银行加大对基建项目的信贷投放,这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准财政”工具。
今年6月以来,国务院常务会议先后提出调增政策性银行8000亿元信贷额度、发行金融债券6000亿元等措施支持基础设施建设。目前,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已先后成立基础设施基金。
截至9月20日,国开基金累计已投放资本金3600亿元,支持项目超800个;截至10月12日,农发基础设施基金完成2459亿元的投放,支持基础设施领域项目1677个,涉及项目总投资近3万亿元;截至10月12日,进银基础设施基金完成684亿元基金投放任务,支持114个重大项目,带动项目总投资近万亿元。从三大政策性银行公布的具体投向来看,上述基金主要投向的领域包括交通、水利、能源、农业农村、产业园区的基础设施等。
此外,丁爽表示,今年以来,宏观政策力度非常之大,但是经济依然比较低迷,政策效应出现递减,根本原因还是在于消费不振以及楼市下行。
“长远来看,这两个因素是慢变量,不能马上转变,这种情况就需要宏观政策提供足够的支持,财政和货币要更加大力度,最终使得经济韧性和潜力发挥出来。”他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