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句古话:福无双至,祸不单行。
真的是这么回事吗?
其实这不是什么必然性,只是有较大概率罢了。
这句话是谁说的呢?原来是宋江说的。
宋江何许人也?看过《水浒传》的都知道。当然,宋江可能没说过这话,施耐庵说过却是实锤的。
明代施耐庵《水浒全传》第三十七回:“宋江听罢,扯定两个公人说道:“却是苦也!正是‘福无双至,祸不单行。’”
外国人知不知道这种现象呢?应该也会知道。
施耐庵的这句话与国外所谓的“墨菲定律”有异曲同工之妙。当然也有差异。
“墨菲定律”与“帕金森定律”和“彼德原理”,并称为二十世纪西方文化的三大发现。
爱德华·墨菲,美国空军的一位上尉工程师。
1949年,墨菲和他的团队做了一个实验——火箭减速超重实验,目的是测定人类对加速度的承受极限。
也正是因为这次实验,“促成”了墨菲定律的提出。
实验中有这样一个步骤,需要把16个加速度计安装在受试者上方的架子上。
安装的方法有两种,都可以把加速度计安装好。但令人惊奇的是,一位工作人员竟然全部装错了。
事后,墨菲上尉提出了他的著名墨菲定律:
『如果做某项工作有很多方法,但其中一种方法会导致事故的发生,那么就一定会有人按这种方法去做。』
放在这次实验里就是,有两种方法能把加速度计安装对,如果用第三种方法肯定会装错,那么一定有人会用第三种方法去装。
生活中有哪些墨菲定律现象呢?
常言道,“有意栽花花不活,无心插柳柳成荫。”“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其实这些都是墨菲定律的表现。
为什么会有墨菲定律?需要证明这一定律,仅凭经验和感觉是没有说服力的。
墨菲定律的核心思想是:如果一件事情的结局有可能好,也有可能不好,那么最终不好的可能性要大些。这是因为,好结局是最优解或接近最优解,本身就是极少数甚至是唯一的解。根据分步事件的乘法原理必须每一步都要做对,而不好的结局只要走错任何一步就能导致。所以,结局变坏的可能性要大于变好的可能性。俗话说,砍树容易种树难,拆楼容易盖楼难,就是这个道理。因为破坏远比建设来得容易。
怎么证明这一点呢?我们可以从以下多个方面去论证。
第一、复杂性遍历原理;
越复杂的事物越容易出现。最容易出现的事物是复杂性最高的事物。
最复杂原理的意思是,随机系统能在限制条件下自动使自己的复杂程度最大化。
举个例子吧,一个玻璃杯摔碎了,碎片的大小会全部相同吗?当然碎片的大小是尽量不相同的。走出电影院,所有观众都是朝一个方向回家吗?当然是尽量向四面八方分别走去的。
根据这一原理,任何坏事的机会都有可能被碰上。小概率事件不是不可能事件,一旦发生,它和大概率事件一样有可能。
越是复杂的事情,爆冷门的可能性越大。
别以为小概率事件不会发生,别以为大概率事件就必然发生。在复杂性原理面前,概率大小没有严格界限。买一注双色球,别以为中不了大奖,也别以为一定能中大奖。以为中不了的结果中了,目瞪口呆。以为一定能中的结果不中,梦想破灭。对于简单的事情和复杂的事情,概率的意义是不一样的。
第二、概率性叠加原理;
两个好事占比很低的领域连续发生好事的概率更低。
举个例子,假设第一次随机抽奖没有中奖,那么第二次随机抽奖继续不中的概率比第一次中奖后第二次再中的概率更大。
可以设想一张卡片,30%的面积为白色,70%的面积为黑色。两张这样的卡片叠加时,两黑重叠的部分要超过两白重叠的部分。只要黑色部分大于白色部分,必然重叠部分为两黑的多于为两白的。这也就告诉我们,只要从第一个成功率低的领域进入第二个成功率低的领域,连续失败是正常的事情。
第三、时间序列拟合性原理;
两个时间序列同为低胜率序列时,同步为错的概率大于同步为对的概率。
当这两个序列之间加入一个A,在A看来,从前一个序列出错走出来进入后一个序列继续为错的概率,大于从前一个序列为对走出来进入后一个序列继续为对的概率。
所以,在胜率低的领域,连对或连胜是很困难的事情,连错或连败是很常见的事情。这就是所谓“福无双至,祸不单行”的底层逻辑。
根据这一原理,在高胜率领域,连对或连胜的概率大于连错或连败。利用这一现象,在高胜率领域,可以实行逢对加码的策略,即使对转错,由于是低概率事件,可被连胜对冲。此策略可运用于股市和彩市投资。
第四、次数加权性原理;
墨菲定律的概率公式:假如某个事件发生的概率是p,那么n次里发生一次该事件的概率是1-(1-p)^n,底数1-p小于1,所以n越大,(1-p)^n越小,公式的概率值就越大。
墨菲定律告诉我们,无论一件事情发生的概率有多小,只要次数足够多,它总会发生。
这就等于说,不管你现在成功的希望有多小,只要你坚持到一定时候,成功总会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