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北方网讯:十年,弹指一挥间,在历史的长河中微小如尘。
十年,砥砺筑梦路,在河西的发展中熠熠生辉。
地区生产总值连年跨越,从2012年的655.3亿元跃升至2021年的1025.8亿元;固定资产投资水涨船高,从2012年的90亿元倍增至2021年的692亿元;国内招商引资实际到位额不断翻番,从2012年的102亿元攀升至2021年的599亿元……
党的十八大以来,河西区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秉持“有第一不要第二”的精神传承,聚焦“一核两轴三中心”发展布局,着力“破题”新形势下的经济高质量发展。
2018年以来,全区累计引进京冀企业590家、总投资323亿元;各类金融机构超过1000家,金融业增加值占全市近三成;商务楼宇总数达到129座,年留区税收超过千万元楼宇达到47座;市场主体总量超7.2万户,增长约49%,注册资本突破3000亿元……
借京津冀之“融”
老陈塘焕发新生机
“引进企业15家,注册资本金112.25亿元;落地项目投资额达258亿元。”这是中国交通建设集团深耕陈塘科技商务区的亮眼成果,更是河西区深度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交出的精彩答卷。
瓣瓣不同,瓣瓣同心,河西区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以河西之“为”,服务国家战略大局,乘势而上,把京津冀协同发展与拓展新发展空间、培育新发展动能深度结合起来,通过打造中交系产业生态圈、“水电”产业生态圈、航天产业生态圈,初步塑造出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黄金承载地定位,陈塘科技商务区作为产业承接的主阵地蓬勃发展。
以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为“牛鼻子”,陈塘科技商务区积极引进科技金融、数字经济、生物医药、航运物流和设计等领域企业,延伸“产业+地产”思路,吸引更多央企总部型企业、多元化产业集团落地。目前,园区在建写字楼面积超过25万平方米,拥有企事业单位5589家,2021年实现营业收入276.49亿元。
超级工程一目了然。立足“京津冀协同发展”,融入“一带一路”,作为河西区打造“北方设计之都”的第一步,北方设计联盟在人们期待的目光中展露芳容。“设计大厦”投入使用,“北方设计联盟”成员单位由13家发展到253家,涵盖工程、创意、工业全设计板块及上下游企业,2021年营业收入超300亿元,设计产业规模实现五年翻番。以对接首都总部经济为轴,以北方设计联盟为帆,老陈塘高速起航,乘风破浪。
聚焦产业之“变”
多引擎强劲动力
产业兴则经济兴,产业强则经济强。面对复杂严峻的发展环境和经济下行压力,河西区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坚持提升传统产业和培育新兴产业并重,产业转型升级和结构优化挺进纵深,多业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不断夯实。
在友谊路金融街,坐落着中金财富天津管理总部,机构资产管理规模达到440亿。以它为代表,800余家金融机构云集于此,20座税收超亿元的金融特色楼宇鳞次栉比。金融业是现代经济的核心,也是河西区的支柱产业。近年来,河西区紧紧抓住全市金融创新运营示范区建设重要机遇,优化金融发展环境,加大金融机构引进力度,加速聚集各类金融资源,五年间,河西区引进建信财险天津分公司、信达证券天津分公司总部和地区总部型金融机构超过100家,总数超过1000家,较五年前净增超过400家。
中国太平金融大厦揭牌,平安泰达金融中心、融邦大厦等加速推进……不断建设投用的新生特色楼宇逐渐活跃,优质资源陆续汇聚,金融业聚集效应不断凸显,河西区融资规模不断壮大,存贷款余额快速增长。2022年上半年,全区存贷款余额突破万亿元大关,达到10249.62亿元,较五年前净增超过2000亿元。河西区以金融产业的主引擎,稳住了高质量发展“基本盘”。
京东科技公司是第一家入驻河西区网信大厦的企业。在短短两年多的时间,河西区持续深化与京东集团的战略合作,依托京东品牌的生态资源整合能力和产业链赋能服务,引导聚集100余家具有代表性的数字经济企业,形成具有10亿级产值规模的新产业集群。这是一个“无中生有”的典型范例。从一个重点企业到一个产业,再到一个生态,河西区加速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壮大。
目前,新八大里数字经济产业主题园区陆续入驻云计算、大数据、软件研发、智能制造、游戏开发等数字经济相关企业。截至目前,河西区数字经济企业超1500家,年营业收入超90亿元。从无到有,从一座楼发展到一个区域,河西点燃数字经济新引擎。
呵护环境之“暖”
激发城市活力
营商环境是投资的“风向标”、发展的“晴雨表”。捷报频传的背后,离不开营商环境的持续优化。以“河西就是品牌,人人都是环境”的“大环境”理念,河西区倾情倾力呵护环境之“暖”,在全市营商环境评价中连续三年第一。
做好“减”法,河西区大刀阔斧地“减”手续、“缩”流程,开发建设了国内首个营商环境综合评价优化平台,建成智慧服务大厅,推出高频事项一件事、一次办,量身定制“场景式”服务80项,数量全市最多。推进“一网通办”,政务服务事项100%网上可办,在全市率先实现“零跑动、零收费”。不断刷新全市同类审批最快纪录,企业开办时间平均压缩至半天,最快26分钟办结,执照审批当日办结率100%,办理效率提升60%,创造了从拿地备案到获得施工许可证仅14个工作日的“河西速度”。
“环境是前提,服务是关键。”青旅运动新天地项目开业前夕,河西区政务服务中心把“坐等审批”变成“上门服务”。做好“加”法,河西区深入开展“双万双服促发展”活动,建立服务全区重点企业(项目)联席会议制度,创新打造“大联席、小机制”,深化三级包联制度,设立“办不成事”反映窗口,抓好为企业服务的“最后一米”,市场活力进一步激发,近三年每年新增市场主体超万家,企业用脚为河西发展沃土投票。
一座城市,无论走多远,消费始终是其持续发展的硬核。近年来,河西区聚焦天津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加速商业载体建设,新开业的津悦城与彩悦城、万象城以及天津大剧院、天津博物馆等,构建成文化牵引、商旅融合发展的特色商圈;天津首家体育创新产业综合体青旅运动新天地着重打造体育与娱乐为一体的运动潮流集合地;在建的中海环宇城力争成为大型商业综合体与开放式街区有机结合的新型城市商圈。
近年来,河西区不断“放大招”,拓展消费内容,转变消费模式,重点打造夜经济,创设新消费空间,持续开展“活力河西·都市消费嘉年华”系列促销活动、“活力河西·哪吒体育嘉年华”活动、“津诚所至 协作同甘”东西部协作产业节、河西消费券等活动,在“政策拉动+活动带动”的双轮驱动下,河西的消费热情被全面点燃。2021年,万象城在海河消费季活动期间销售额超过4亿元。体育嘉年华期间客流量累计55.8万人次,销售额累计1579.8万元。全年完成消费帮扶金额9500万元。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速全市第一,“购物车”拉来了人民的美好幸福生活,更为畅通服务国内大循环输出着动力和活力。
勇立潮头,一幅高质量发展的画卷正徐徐铺开。高水平扛起“一基地三区”的河西担当,河西区在新发展格局下跑出了转型升级的 “加速度”,为城区经济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更为人民安居乐业、幸福生活铺就了安稳底色。(津云新闻编辑付勇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