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谷子》和《孙子兵法》有很多地方惊人地相似,有人把《鬼谷子》作为《孙子兵法》的姊妹篇。下面拿鬼谷子的捭阖篇一部分做对比。

鬼谷子在捭阖篇中说,审定有无与其实虚,随其嗜欲以见其志意,微排其所言而捭反之,以求其实,贵得其指,阖而捭之,以求其利。

意思是说,先搞清楚对方的实际情况,根据对方的喜好和欲望,就可以知道他的真实意图。

孙子在势篇中说,兵之所加,如以瑕投卵者,虚实是也。

在虚实篇中,进而不可御者,冲其虚也。

知战之地,知战之日,则可千里而会战。

夫兵形象,水水之形,避高而趋下,兵之形,避实而击虚。

这和鬼谷子说的实虚其实是一样的,先弄清对方的实力如何,知道对方的情况如何,弄清楚作战时间,作战地点,就可以和对方作战。不要和敌人硬着来,只有自己有把握的时候,才能战斗。找到敌人的弱点进行攻击,这叫避实击虚。

例如田忌赛马,如果是硬碰硬,肯定会输掉比赛,只有用自己强大的实力去和对方弱小的实力较量,才有战胜的希望。

在我们生活中也经常看见有些人,感觉并不出众,但他却比别人更加富有,这就是田忌赛马效应,他的长相、身高不如别人,但是他勤劳啊,他发挥自己的优点。那正是别人的短板,别人不做的,他愿意去做,别人觉很累的活,他也愿意去干,发挥自己的长处,这也是避实击虚的战术。

鬼谷子说,随其嗜欲,以见其志意。

这和孙子兵法中的,利而诱之,乱的取之。

以利诱之,以卒待之。

兵以诈立,以利动,以分合为变者。

这些观点是相近的,先用对敌人有利的东西,去引诱对方上钩,就可以知道敌人的动机。然后以卒待之,等待机会,等待敌人犯错的时候,就乱而取之,所以善于用“利”很重要。有很多种利,不一定是指钱财,可以用鬼谷子的话说,是长生,安乐,富贵,尊荣,显名,爱好,财利,得意,喜欲,这就是对敌方有吸引力的东西。

鬼谷子主要注重从语言上探出对方的实情,孙子兵法更注重的是从军事行动上,两者分别从一大一小方面论述。

鬼谷子说,微排其所言而捭反之。暗中观察对方的言辞中,是否有漏洞,找到漏洞之后,然后进行反击。

孙子兵法说,所策之而知得失之计,作之而知动静之理,形之而知死生之地,角之而知不足之处,故形兵之极至于无形。

两者都提到了隐秘性。先暗中观察,然后不断地试探对方,让对方有所反应,通过对方的行为来判断自己的计划能不能实施,哪方面对自己有利,哪方面对自己不利,让对方的意图先暴露出来,就知道自己的计策可不可行。所以鬼谷子说,捭而反之,找到对方的不利的地方,说出要害,说出“死地”,说出弊端,经过双方的一来一回的较量,就知道对方是处于“死地”还是“生地”,处于优势还是劣势,如果处在死地,就让对方与己方合作,如果处在生地,就及时调整策略,换一个角度去发起进攻。

鬼谷子和孙子兵法都主张先审定虚实,然后再有一个试探过程,试探过程之后,得到切入点,得到这个切入点后,才发动进攻。这就好比一家销售公司前期先研发很多产品出来,再少量投入到市场测试,测试出结果,某款产品反馈非常好,就开始批量生产,推广。所以找到切入点很重要。

这样做的目的,正如鬼谷子所说的,以求其实,贵得其指,就知道了对方的真实意图,就知道市场上真正需求是什么。

孙子兵法说,因形而措胜于众,众不能知,人皆知我所以胜之形,而莫知吾所以制胜之形。让敌人的踪迹显露出来,意图就暴露出来,我方就根据敌方暴露出来的信息,作出针对性策略去迎接敌人。人们只知道取胜的结果,却不知道取胜的奥妙。因为整个过程所做的策略都是随着敌人的踪迹变化而变化的。而且我方的行动也是极其隐秘的。让人无所察觉,所以说战胜不复,应形于无穷。

正如游说者想游说某个君主,他每次说的都不一样,上次能游说成功,这次如果用同样的方法去说服对方,那肯定不行的,因为对方的情况变了,所以己方也要因事制宜,随机应变,采取不一样的策略,这叫因形措胜。

鬼谷子和孙子兵法所提到的战略的目的是什么?很简单,一个字,利。

鬼谷子说,阖而捭之,以求其利。

孙子兵法说,非利不动,非得不用,非危不战。

人所做的一切都是在为利奔忙。

这好像说得很自私,但却好像没有什么不对。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军无财,士不来,军无赏,士不往。

香饵之下,必有悬鱼,重赏之下,必有勇夫。

人都是为利而奔忙,这句话并没有错,错就错在,有些人理解错了。并不是什么利都可以去拿,都可以去取。而是要符合道,要符合自然规律。君子爱利,取之有道。违反天道的利,不取。这正是鬼谷子和孙子兵法都告诉我们的哲思。

举报/反馈

古文之韵

1.3万获赞 3915粉丝
分享国学知识,传递正能量,知行合一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