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位早产宝宝都是早到的天使,他们的出生就伴随着危险,他们的成长也面临着重重困难,他们如此的脆弱,又如此的顽强,他们需要我们更多的关注、关爱和呵护。



(图片源自网络)


早产儿早期干预的重要性

每年都有很多宝宝出生,其中早产儿的出生率约为10%。很多家长面对早产宝宝时,都会又紧张又焦虑,所以早产宝贝早期干预的重要性也是不言而喻的。


1、脑科学的依据

新生宝宝出生时的大脑重量约为370克,但到两岁时大脑重量可以达到出生时的三倍左右。脑重最主要的组成成分是神经和神经之间的突触联系,一个神经纤维与另外一个神经产生的突触联系大约有将近1.5万个突触,其增长速度约为每秒180万个突触。由此可见,大脑的发育在出生到2岁阶段是多么的迅速。


也就是说,在这个阶段,如果我们给予宝宝大脑合适的刺激,它的突触联系和丰富的程度就会非常好;反之,如果我们给予的是紧张和压力,大脑的突触的形成就会受到一定的影响。


(图片源自网络)


2、动物实验学和多中心的早期高危儿、早产儿的干预性研究

动物实验学比较突出的一个研究,就是早期环境刺激对动物脑发育影响的研究。结果发现,出生后给予丰富环境的实验组要比给予焦虑环境的实验组,脑重增加明显。这就说明适宜的、快乐的环境是利于孩子大脑发育的。


近20年来,我们在鲍教授带领下,通过以家庭干预和引导,给予早产宝宝丰富环境的刺激的训练原则,进行了多中心的随访队列性的研究,结果发现,如果家长能够真正参与到孩子的养育过程中,真正了解自己的孩子,给予孩子合适的刺激,孩子的恢复也是最佳的。也就是说,早产儿最终的脑瘫的发生率和智力低下的发生率,都远比常规的儿童保健或是仅在医院做康复、家长没有参与进去的对照组要低。


当父母真正去了解孩子,尝试主动地去适应和改变孩子的时候,孩子的干预效果就会非常突出。有一些非常严重的孩子,通过家长的积极的参与,康复效果也是最佳的。


也正是因为这样一个系列的、多中心的研究,坚定了我们早产儿高危儿干预中最核心的理念,就是以家庭为中心,通过父母的参与和主动引导给孩子创造一个丰富的环境,这种干预是最有效果的


(图片源自网络)


因此,无论从动物实验学还是从我们临床的队列性的研究,包括脑科学的大脑发育规律,都证实了0~3岁是早期干预的关键时期


对于早产宝贝来说,因为出生比较早,出生后面临复杂的治疗环境和压力环境,都可能会影响到他的正常的脑的发育,其中比较突出的一点,就是有些早产宝贝出生后,头围增长速度明显要比足月宝宝的低,其实这就是由于压力环境影响到突触的联系。也就是说,对早产宝宝实施抢救、治疗的压力环境,实际上不利于大脑的丰富,对于突触的形成也是有影响的。


早产儿神经评估的意义

那么,我们该如何对早产儿进行早期干预呢?首先就是要进行神经行为方面的评估。


神经行为方面的评估是一个非常系统的评估,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自主系统

自主系统就是宝宝最基本的生命的表现。例如,宝宝的呼吸是否平稳:如果孩子的呼吸很急促,吃奶可能就会受到影响,导致呛咳,可能会影响到宝宝正常的营养摄取,而对他的生长产生一定的影响;还要看宝宝的皮肤颜色是否红润。因为环境的改变可能会造成皮肤颜色的改变,比方说皮肤上出现花纹,可能代表宝宝有压力、感到紧张。


因此评价孩子自主系统是否适宜,是否处于一个比较好的状态,要看以下几点:


(图片源自网络)


消化,例如,宝宝没有明显的吐奶或胀气,睡眠好,这就说明宝宝消化系统的自我调节是比较好的。如果宝宝不舒适,总是哭闹,睡眠不安,可能说明喂养方面存在问题,宝宝可能胃肠系统不舒服,也就无法和家长形成有效的互动,运动形式也可能会出现异常,例如出现明显的吐奶、打挺等。


呼吸,如果早产宝贝有慢肺,呼吸比较快,家长就需要好好把握喂奶的速度和频率,不能让宝宝呛着。当然家长可以采用一些体位改善宝宝的呼吸状况,例如,当宝宝俯卧位趴着的时候,呼吸相对会比较舒服,就可以让宝宝适当地趴在家长身上,宝宝会舒服一点,睡眠状况也会得到改善。


2、状态

很多家长十分关注宝宝的运动状态,经常会咨询宝宝是不是肌张力高,是否异常,抗拒打挺是不是颈背张力增高?实际上,仅关注宝宝的运动状态,对早产宝宝的评估是极其不全面的,需要从整体上进行评估。


宝宝的状态包括清醒状态,清醒的状态又分为安静清醒和活动清醒。例如宝宝刚睡醒,对外界环境不是特别敏感,眼神显得比较空洞,就属于安静清醒;活动清醒时,宝宝可能对外界比较敏感,追视和追听非常灵活。此外,还有瞌睡状态、哭的状态等等。每个状态下宝宝的行为可能不一样,如果孩子处于哭闹的状态,他可能会出现抗拒打挺,此时评价所谓的肌张力是没有意义或者不准确的。肌张力的判断一定要在宝宝安静觉醒时、放松的状态下进行。


(图片源自网络)


因此,家长要学会观察宝宝每个状态下的正常表现和不正常的表现,这些是需要慢慢去体会的。清醒状态下,宝宝可以和家长形成非常有效的互动,瞌睡状态和哭闹状态下,例如宝宝已经很累、打哈欠时,家长还跟孩子进行对视、交流、互动,这就会变成一种不适宜的刺激。所以在孩子合适的状态下给予适当的刺激,这才是最佳的干预。


3、运动

观察宝宝不同体位下的表现。通常,对于小年龄段的宝宝比较经典的一个评估就是GMS全身运动评估,更多的是看宝宝仰卧位清醒活动状态下,姿势是否优美、是否多样化。除此之外,还要观察不同体位下宝宝的表现,例如俯卧位的头控、翻身姿势;肌张力的判断等。


4、社会性的互动

当宝宝生命体征平稳,运动各方面是舒适的,又处于安静觉醒状态下,就会出现一些社会性的互动,例如,和大人对视微笑、咿呀咿呀对话等。


5、自我调节的能力

例如,早产宝贝可能会对光线和声音很敏感,睡眠易惊醒、不踏实,这就说明宝宝对光线和声音的适应能力是不足的。


这种自我调节能力往往是贯穿以上四个方面。例如宝宝胃肠不适,食物不耐受,常常吐奶溢奶,有些宝贝就会出现一些非常明显的行为问题,包括异常的哭闹,横抱打挺等等。


(图片源自网络)


有的宝贝出现大便带血丝、腹胀,可能提示牛奶蛋白过敏,但并没有出现拒奶的表现,说明宝宝对肠道不舒服的耐受能力和适应能力是比较强的,所以出现异常行为表现的概率就会比较低。但这类宝贝肠道方面的问题可能会被家长忽略,积累到一定程度才会爆发出来,例如发现宝宝睡眠不好、体重不增、哭闹比较严重,甚至出现拒奶厌奶的情况。


所以,每个孩子的适应能力是不一样的,需要仔细分析自主系统,运动,状态和社会交往这些方面的具体表现。


相对于足月儿来说,早产宝贝的自我调节能力,包括运动、自主系统、社会交往等方面的能力都是相对比较弱的,所以更需要给予一个逐步适应和成长的空间。


早产儿神经行为干预的内容

从上文不难发现,我们对于早产儿的神经评估都是细致、专业、综合的判断,在此基础上给予早产宝宝进行合适的干预。


(图片源自网络)


1、自主系统方面的干预

自主神经系统方面最常见的就是消化系统方面的表现。宝宝溢奶多、吐奶多、呛咳等。这些表现往往会伴随着一些运动行为的异常,例如横抱打挺,只喜欢竖抱;有的宝贝不愿意趴,趴着容易吐;有的宝贝躺着不愿意翻身;还有的宝贝因为难受而经常哭闹,总是皱着眉头,不交流不互动,等等。


如果不全面了解宝宝相关联的问题,很容易给孩子打上标签,认为孩子是有脑发育问题。


出现这些情况,我们首先要了解孩子是否早产儿或小于胎龄儿,这类宝贝本身胃肠道发育不足,经常会出现乳糖不耐受,蛋白成分不耐受,严重的甚至出现过敏等问题。此时,要从喂养方面进行干预,例如考虑奶蛋白不耐受,可以喂养深度水解或氨基酸奶粉进行过渡,如果是母乳喂养,母乳妈妈可以考虑避免食用一些食物来调节宝宝的不难受,缓解宝宝消化道的症状。


如果宝宝已经出现体位敏感,例如打挺等表现,在解决喂养问题的同时,要慢慢地做一些脱敏,即通过体位的调整,可以让宝宝采用他喜欢的,同时又能练习到抬头等运动能力的体位去进行缓解,促进发育。


呼吸:有一些慢肺病的孩子呼吸比较快,导致吃奶呼吸不协调出现呛咳,因而容易出现对吃奶的恐惧,导致口腔厌恶而出现拒奶。喂养时奶瓶的把握、速度控制上家长要耐心细心,同时不要强迫喂养,可以少量多餐,进行合理的调整。


自主系统是最容易被大家忽略的,也是看诊最多容易被误诊的,横抱打挺往往会被理解为肌张力异常,是不是脑损伤。如果只是喂养的问题,而带宝宝去做康复甚至针刺电疗等不必要的治疗,只会让宝宝承受更多的医疗压力。


(图片源自网络)


在评估时,早期可以进行GMs评估;后期可以结合抬头抓握翻身等来综合判断孩子是否存在运动姿势和肌张力的异常。宝秀兰中心的视频评估可以观察宝宝自然状态下、引导状态下的一些姿势表现,从而比较准确地判断宝宝实际情况下的肌张力。现场看诊时,很多时候也是看孩子的状态,如果紧张状态下,就不轻易触碰孩子;如果不是紧张状态下就可以触碰,以便找到孩子最佳的一个状态进行评估。


二、运动的干预

早产宝宝,无论有没有脑损伤,早期干预都是必要的,早期更多的还是要做一些活动,以促进大脑的发育。


当然,有明确脑损伤的宝宝,最容易出现运动功能、感觉功能的异常,早期给予适当的辅助是非常必要的。如果孩子早期没有出现明显的姿势异常和肌张力的异常,活动的多样性和活动量明显少了,也就是说变得不爱动,家长要多和他进行互动,让他动起来。动的过程中要避免过于被动给宝宝练习,例如被动操,如果给早产宝宝做一些过度的伸展,实际上会造成抗拒的、紧张的状态。因而要在尊重宝宝意愿的前提下做一些适宜的互动。


3、状态的干预

当孩子的状态及状态变换过程中,总是出现一些过度的哭闹时,很多家长会说这个孩子特别难带。


举个例子,孩子想瞌睡,但睡起来特别困难,也就是从瞌睡到睡的状态转化出了问题,需要很强的安抚才能完成,如何进行干预呢?


此时,我们要评估孩子多数是处在什么状态下?如果是处在睡眠状态下的话,我们就需要观察睡眠状态下宝宝的睡眠时长够不够;其次看宝宝的浅睡眠和深睡眠是否是比较规律的交替进行。同时,还要分析宝宝的自主系统、运动系统是否出了问题,例如存在脑损伤,宝宝姿势异常,就容易睡不好,也会最终影响到消化系统出问题。


(图片源自网络)


因此,我们要找到根本的原因所在进行调整,如果是消化系统出问题就要解决喂养的问题;如果是睡眠时光线过强,白天夜里开着灯,导致宝宝睡眠以浅睡眠状态居多,可以把光调暗一些;如果宝宝睡眠的过程中对声音特别敏感,就要尽量减少环境里的各种声音,给宝宝安静的睡眠环境;不同的湿度和温度也会影响孩子的睡眠,孩子睡得不踏实,可能是因为包裹得过多过暖,或者没有建立起充分的安全感,可以通过给予宝宝鸟巢、袋鼠抱等养育方式,建立起亲子之间的安全依恋。


4、社会交往

宝宝身体舒服了,如果没有神经的损伤,运动姿势也不紧张,就可以和家长形成有效的社会化互动。但如果宝宝的交流不是特别好,可能就是前面几个方面出了一些问题。我们需要逐一进行分析。


其次,很多早产宝宝的妈妈非常细心敏感,也容易发生焦虑,看到宝宝一有什么状况就担心是不是出了问题。此时,宝妈在观察孩子的时候会用焦虑的眼神看着孩子,在互动过程中又发现孩子不愿意对视。实际上,宝宝是能够感知到妈妈的焦虑和抑郁的,这种焦虑和抑郁对他来说是一种压力,因而会产生回避,打哈欠,不理大人。因而,在社会交往这个方面,我们要特别注意分析原因,从而做一些适宜的干预措施。


1、安全的亲子依恋关系的建立

早产宝贝没有成熟,大脑的发育需要一个统合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最核心的早期干预理念就是安全亲子的依恋关系的建立,而安全依恋的亲子关系中,最核心的干预是给予宝宝适宜的刺激。


2、鸟巢和袋鼠抱

鸟巢和袋鼠抱有助于保护好宝宝的睡眠,不管是有脑损伤的宝宝,还是由于发育不成熟导致自我调节能力不足的宝宝,都需要创造更加安全的环境,建立安全依恋关系,让宝宝逐步适应,随着身体各系统的不断的发育,宝宝的统合能力就会越来越好。


(图片源自网络)


由此可见,其实我们早产的干预可不是仅仅是康复训练,康复仅仅是早期干预中的一个模块,如果我们把焦点紧紧盯住这个模块的时候,你会发现很多孩子走偏了方向,最后给孩子带来治疗的压力,环境和母亲焦虑的压力,反过来又会影响到孩子的成长。


一般来说,在矫正月龄三个月以内,随着宝宝的慢慢成长,以上所提到的能力都会慢慢地整合成熟起来,宝宝的主动性,他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他的自主系统(消化呼吸等)这些方面都会越来越好。此时,我们可以给予宝宝一些互动刺激、喂养等方面的综合干预,这样,我们的早产宝宝才能够比较健康,好的成长起来。


当然,也有一些早产宝宝在不同年龄段容易出现一些异常的姿势,我们需要注意动态的观察和评估,并结合不同年龄段的问题进行强化的促进。


早期干预的重要节点


1、尽量在矫正月龄一岁时能够达到实际年龄宝贝运动的水平


2、在一岁到两岁期间,注意让宝宝主动表达。

这个方面是目前来说最容易被家长忽略的。很多家长总觉得跟宝宝交流也能听懂,所以忽略了很多的细节,比方大小、颜色,什么时候会,能不能理解,能不能进行精细的操作,能不能进行表达,什么时候发出动宾主谓或叠词等等,可能到两岁时才会被家长重视。


我们常说“用进废退”,宝宝经常习惯化使用的行为能力会被不停的强化,比方说,他常用肢体语言代替语言,不善于表达,不懂得使用词汇,只会叠音,此时再进行强化干预就会发现难度比较大,因为他很抵触主动表达,这对他来说是一个非常有难度的事情。


因此,家长需要在此之前给到孩子更合适的刺激,让孩子学会主动表达。


孩子的运动能力和语言能力的干预尽量在矫正年龄两岁之前进行,因为两岁之后他们已经形成了一些固有的语言、行为的特点,改起来难度还是非常大的,需要老师进行一些线下的强化训练,可能要三个月甚至半年才能够慢慢地改变。

举报/反馈

鲍秀兰诊室

5609获赞 10.2万粉丝
北京协和医院儿科医生
鲍秀兰,儿科 主任医师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