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共1447字,阅读时间约为3分钟
与封建制度相比,周朝的中央集权比较薄弱,对诸侯的掌控力也不是很强。
而汉朝,虽然也是分封制,但由于是统一的,所以,异姓王就成了必须要铲除的目标。“非刘姓”是不能称帝的,汉代的分封制度明显是出于血脉关系,但西汉的历史比周代要差得多。
与汉代一样,周代分为东西两个时期,一个是以封邑为纽带而形成的政治秩序,另一个是以集权为中心的政治制度。两国的统治方式有很大的不同,周与汉是怎样实行的?他想要达到的目标是什么?
无论哪一种政治制度,都是为了方便管理,无论是周朝还是汉朝,都是如此。周代的分封制度,更像是一种基于政治信任的政治联盟,换句话说,周天子统治的京畿地区,是一方霸主,谁敢造反,谁就会被其他国家联合起来对付。
这种政体类似于日本幕府时代,由于日本是一个岛屿国家,疆域分布很广,因此必须实行分封的方式,幕府的将领们通常都有自己的地盘,以此来威慑其他国家。中国幅员辽阔,又是一块大陆,有了统一的基础,因此才有了封建社会。
西汉初期,实行分封和郡县并存的政体,其实也是迫不得已,新朝建立,民心涣散,高祖不得不分封几个不同的王爷,以维护当地的治安。
他本来就没打算册封其他王爷,只是因为他的统治,等局势稳定下来,那些外姓王爷就会变成眼中钉,肉中刺。
为了维持封建制度,汉朝采取了分封同姓的方式,但也为后来的七国之乱埋下了伏笔,直到汉武帝时代,“推恩令”的实施,让所有的诸侯都失去了与中原抗衡的能力。
要说到周、汉两国的过渡时期,就不能不提秦国了。没有任何可以参考的管理经验,中国的第一个封建国家命运多舛,他本想用法家的理念来威慑世界,却没想到在这个和平的时代并不管用,他本想用郡县代替分封,巩固自己的皇权,不料六国的民众非但不听,反而激起了强烈的反抗。
后来,项羽再也没有了建国的勇气,所以他决定重蹈周朝覆辙,在楚国的统治下,建立了一个新的大周。但在战国末年的礼乐崩溃之后,周礼已经无法维持,一统是无法阻止的。
西汉建国后,高祖迫不得已,将异姓封侯,这既符合西汉的利益,又与郡县制度相辅相成。但与周代不同,经历过诸侯争霸的高祖,却放弃了对周代的信任,采取了以血脉相连的方式,分封同姓宗室,以保卫西汉江山。
既然决定了以皇族为根基,那么皇族的力量就不可小觑,毕竟联姻是维持政权的重要手段,但刘的嫡系势力却不是他们,这是西汉最大的隐患。先有吕后的暴政,后有王莽篡汉。西汉王朝虽然用尽了手段,但终究挡不住自己的亲信。
东汉也是如此,但因为太监的存在,朝廷大乱,地方势力蠢蠢欲动,群雄并起。
无论是周代还是汉代,他们的分封制度都有其优劣之处。周朝以封爵为奖赏,占据了道德制高点,但他低估了人心的贪婪,没有足够的约束,随着当地的力量越来越大,中央就像是砧板上的鱼肉。
汉王朝的分封,注重维护政权的秩序,强化中央集权,通过家族的联结,保护刘江山。但汉朝疏忽了皇亲国戚和太监的力量,将他们一网打尽,从中央开始,就很难扭转局面,即使有血脉相连的秩序,也挡不住欲望的肆虐。
周代和汉朝都是实行分封统治,但两者的效力不同,服务对象也不同。周代为周礼服务,提倡礼制,而汉朝则奉行封建专制,提倡法律。两个国家的制度设计是有缺陷的,而且是相互比较的,如果周朝在权力集中的时候更加的强势,而汉朝的礼制也更加的完美,或许会有更好的效果。
然而,历史已经注定,大明王朝和汉朝一样,都是因为内讧而灭亡,而这种分封制,要么被吞并,要么被自己的人所害,两者都是一样的。
参考文献:《汉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