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李自成攻城略地的秘密
明末,李自成拥百万之众,纵横十余省,攻城略地,势如破竹。他攻城的策略是:望风投降的,不杀一人;守一到两天的,攻破之后,选城中百姓十之三四,杀之;如果守城一方誓死不屈,连续五、六天都没有攻下,则在攻破之时,将城中男女老少杀光杀尽,而后把所有尸体堆在一起,以火烧之,名曰:“打亮”。
(二)米尔格拉姆服从实验
实验的目的是为了测试受测者,在遭遇权威者下达违背良心的命令时,人性所能发挥的拒绝力量到底有多少。
实验的基本方法是,实验者招聘了40名来自不同职业的市民,告诉他们参加一项名为“惩罚对学生学习影响”的研究。他们充当“教师”,在实验者的指令下,当“学生”在学习中出现错误时,对“学生”施加强度和痛苦程度不断增加的电击。(这些“学生”都是主试者请演员来扮演的。)
在进行实验之前,米尔格拉姆曾与他的心理学家同事们做了预测实验结果的测验,他们全都认为只有少数几个人,如10分之1甚至是只有1%,会狠下心来继续惩罚直到最大伏特数。
结果在米尔格拉姆的第一次实验中,65%的参与者都达到了最大的450伏特惩罚。尽管学生以各种形式反抗,还是有26名受试者在实验者的命令下,坚持到最后,对“学生”施加了最强程度的电击。
显然,制度对于防范极端罪行的再生与重演的重要性远远超过个人的理性与良知。
(三)鸣镝弑父
冒顿(mò dú) 是匈奴第一代单于头曼的长子,头曼拨出10000名骑兵供他调遣,而冒顿竟导演了让这一万名骑士反杀自己的父亲的一幕。常规看,这近乎不可能,接下来就看他是如何利用人性的弱点,完成了这不可能的任务!
首先,他发明了一种响箭,名字叫“鸣镝”,他对手下骑兵们下达了这样的命令:鸣镝响了以后,如果不射向响箭射的目标就要问斩。
第二天就带着队伍出去,他先射向野猪,有一部分忘了昨天的命令,没射,立马被杀。
几天后,后对着自己心爱的坐骑射了过去,有一部分人犹豫了,毕竟是大王的心爱之物,结果也被杀了!
第三次,有点残忍了,他竟然对着自己的最宠爱的妻子放箭了,很多人学乖了,紧跟着冒顿把箭射向了这个可怜的的女人。还有部分骑兵想野猪和马毕竟都是动物,而现在面对的却是冒顿最心爱的女人,于是,他们迟疑了,也被杀了。
第四次,对向了头曼单于的座骑,少数人还是在迟疑,一如既往地做了冒顿的刀下鬼。
至此,冒顿知道对队伍的调教完成了,最后,对向了自己的父亲,转眼间,头曼单于就被射成了刺猬。
(四)72分钟将普通人变成“杀人犯”
这个听起来更不可思议吧!
在英国真人秀实验:《达伦·布朗:就范》节目中,受试的四个人,竟高达三个人成为了“杀人犯”。
实验一共九个步骤,把正常人一步一步的逼成了“杀人犯”。
第一步:挑选易暗示者:先找三个托,当面试者过来后,这三个托 听到一次铃声就站起,听到二次铃声就坐下,当来面试的,跟着他们坐下或站起来,就会被选中,结果选了四个人,这四个人还都被告知是唯一被选中的。
第二步:以被选中的克里斯为例,他是个科技男,告诉他要开发一个捐款APP,希望他要参加一个慈善晚宴,当然整个晚宴的人员都是托。
第三步:告知他不用穿正装,结果他到了现场,所有人员都穿了正装,这让他在心理上就处于了弱势,感觉自己“低人一等”。为了尽力挽回面子,他会不自觉的去迎合。
第四步:拿走了他的手机,使他信息闭塞,被催眠的前提,就是只接受一种信息。
第五步:故意让他把素食标签插在香肠卷上,他当然知道香肠卷不是素食,但他选择了服从。你帮了别人一个不合理的小忙,就很容易帮别人一个不合理的大忙,这也是心理学上的“登门槛效应”。
第六步:这时候重头戏来了,捐款最多的富翁突然心脏病发作死了。为了不影响进程,工作人员让他帮忙把死者装在纸箱里,等晚宴结束再处理,他再一次服从了。
第七步:问题来了,富翁死了,晚宴却已经安排了他的演讲,这时候工作人员说,大家都没见过富翁,提议让他假冒一下,并把演讲稿交给他,说,如果不演讲,因为这场慈善为了孩子们,孩子们就拿不到钱了,善良的他再一次同意了。
第八步:演讲完了,要处理富翁的尸体了,工作人员又提议设计成失足摔下去的假象,他没有同意,这个时候,富翁的妻子出现了,告诉他们富翁有一种昏睡病,一旦发作,看上去和死了一样,但实际上没死。
第九步:最高潮的部分来了,这时候听到了富翁暴跳如雷的声音,他醒过来了,并说还知道刚才的全部过程,装箱子、扔楼梯间什么的,他都知道了。并说这下一分钱都不会捐,还要让他们去坐牢。所有人都慌了,决定让克里斯把大富翁推下楼,制造一场意外,大家统一口径,瞒天过海。克里斯会做吗?这正是整个节目扣人心弦的地方。最后,他放弃了。
而实验的其他三个人全部都照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