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武次位面】作者:FriedrichLau
三菱G4M一式陆攻机,盟军代号“贝蒂”,凭借高航速、高航程和优秀的空气动力学外形成为了日本海军航空兵在二战期间的主力中型轰炸机,其作战轨迹遍布各个太平洋战场。但是因为装甲防护薄弱,当日本在太平洋战场逐渐失去主动权后,该机开始被美军大批击落,并被冠以“飞行雪茄”的绰号。
动力方面,一式陆攻装有两个三菱11型星形复列14缸风冷发动机,并配备了单级增压器,最大起飞功率约为1530马力,最大速度约428公里/小时,3叶片螺旋桨的直径为3.4米。此外,一式陆攻装有8个容量为4780升的油箱,使得该机最大航程可达6034公里,最大升限9220米。武器方面,该机装有4挺7.7mm机枪和一挺20mm机炮,其中机枪分别放置在机身侧面、前端和顶部的机枪炮塔中,机炮则位于尾部。该机可携带12发60公斤炸弹、4发250公斤炸弹以及1发500\800公斤炸弹。
▲一架驻扎在东南亚的日军一式陆攻机(可能为G4M2a 24型)
▲1942年8月8日上午,日军一架一式陆攻在对瓜达尔卡纳尔岛和图拉吉之间机动的美国海军舰艇进行鱼雷攻击,这架飞机冒着防空炮火低空飞行。而画面中间远处燃烧的船只可能是美军的乔治-F-艾略特号运输舰(AP-13),它在这次攻击中被一架坠落的日军飞机命中
▲1942年8月8日上午,一批正在进行低空突防,朝美军战舰发起鱼雷攻击的日军一式陆攻
随着日军侵略的铁蹄,一式陆攻在二战爆发的初期展现出了一定的实力。在中国的抗日战场、东南亚、澳大利亚和太平洋小岛上肆意轰炸抗日武装。1941年12月10日,在马来西亚海岸附近,日军的一式陆攻还使用鱼雷成功摧毁了英国的威尔士亲王号战列舰和反击号战列巡洋舰。1942年1月,包括一式陆攻在内的17架轰炸机从拉包尔的日军机场起飞,试图对攻美军列克星敦号航空母舰发起攻击,但是遭到美军的F-4舰载战斗机的拦截,最终被击落了15架。
▲1943年,一架编号为Z2-313的一式陆攻
▲被击中冒烟的一架一式陆攻
▲在蒙达航空港被击毁的一式陆攻
▲遭到美军P-38G的伏击而被击落的山本座机
由于这种飞机装甲薄弱,尽管后期加装了装甲和防弹油箱,随着日军的攻势渐微,一式陆攻机开始逐渐沦为美军的猎物,还因此得到了“飞行的打火机”和“飞行雪茄”的绰号。而二战时期日本海军大将山本五十六也正是乘坐该型飞机在视察途中遭到美军伏击而丧命。对此该机的研制者崛越二郎表示,一式陆攻在设计之初就是按照海军以速度取胜的思路进行设计的,因此根本没有考虑重装防护和自卫火力。截止二战结束,三菱共计生产了2414架该型轰炸机,在日本投降后,基本上已经损失殆尽。
▲1942年8月7日 瓜岛战役期间一架被击落的日军一式陆攻的残骸飘在水面上
▲一架被美军击毁的一式陆攻
▲11型一式陆攻
▲一式陆攻
▲一架编号为763-12的24型一式陆攻
▲22型一式陆攻
▲一架全新的 24型一式陆攻
▲美军缴获的一架一式陆攻
▲1945年的一式陆攻装配线
▲一架携带“樱花”人操炸弹的一式陆攻,摄于冲绳那霸
▲1945年8月,停放在在横须贺海军基地的P1Y“银河”轰炸机和三菱一式陆攻
▲在拉包尔机场上空,美军轰炸机低空向地面上停放的日军一式陆攻投放炸弹
▲1945年8月,日军投降代表团乘坐一式陆攻机抵达了马尼拉伊江岛机场
▲1945年8月19日,搭载日军投降代表团抵达马尼拉伊江岛机场的一式陆攻
▲搭载日军投降代表团抵达马尼拉伊江岛机场的一式陆攻,机身采用白色涂装和绿色十字标记
▲搭载日军投降代表团抵达马尼拉伊江岛机场的一式陆攻
▲葬身于密克罗尼西亚特鲁克泻湖的一架日军一式陆攻
▲一架美军陆航涂装缴获的一式陆攻
举报/反馈

军武次位面

2097万获赞 131.8万粉丝
《军武次位面》,军迷每周的节日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