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生活中,总是会存在小人,大家都讨厌这类人,但是,对于善良的人来说,不知道该如何识别小人,更不知道小人有什么特点。
所以,今天我总结出6种表现的关键信息,帮助大家识别他们,这6种表现也是6种性格。
分别是:喜欢占便宜、喜欢纠缠、好大喜功、口无遮拦、妒忌、逢迎拍马。
我们来分别举例细说,结合具体的故事案例,帮助大家理解。
这种性格特质,在生活和工作中是比较常见的,每个人多少都会有一点。但是,为了占便宜,而不讲原则,违背道德,损人利己,牺牲他人的利益,这就过分了,是典型的小人性格。
春秋时期有一个著名的“小人”,吴国的大臣伯嚭[pǐ]。他位高权重,却为了贪便宜而出卖国家利益。
当时,吴国打败越国,俘虏了越王勾践,但勾践偷偷收买了伯嚭,送去黄金和美女。
伯嚭这个人贪财好色,收了好处后,于是劝吴王收兵、把勾践放了回去。
后来,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十年,就向伯嚭送了十年的金银美女,伯嚭为了这些利益,置自己吴国的利益于不顾,不断地向吴王进谗言,害死了忠臣伍子胥,吴王夫差也更加昏聩,最终,越国崛起,消灭了吴国,伯嚭自己也被杀了。
这里有个“冷知识”——时至今日,在江浙一带的方言中,“伯嚭”这个词就是用来形容小人、恶人的!
在今天的生活中,贪便宜是许多小人的典型特征,他们为了自己的小利,而损害公司利益、同时利益、亲朋好友的利益。
比如,有些员工身处关键岗位,别人要求他办事,他收了好处进自己腰包,为他人开后门、蒙混过关;
比如,有些员工利用公司的平台渠道、客户资源,私下里去做副业,或是倒卖自家产品,赚取差价;
比如,有些员工,为了捞取好处,而不讲公正,坑害同事或者领导,以别人的损失为代价,自己却获得好处。
日常工作生活中,如果你发现某些人,很容易被小恩小惠所诱惑,眼里只有个人利益,忽视集体利益、他人利益——就要小心了,这种人常常是小人。
小人因为心胸狭窄,斤斤计较,会没完没了地纠缠一些事,并牵连其他人。
春秋时期鲁国的庆父,就是这种性格,他为了图谋私利,不断地在继承人问题上纠缠,害死了鲁国国君,有个成语“庆父不死,鲁难未已”就是专门批判他的。
庆父是鲁国国君的弟弟,他并没有资格继承大位,但他充满野心,先是拉拢另一个弟弟,结党营私,图谋篡位不成,然后又唆使别人打死了准备继承国君的侄儿,还跟自己嫂嫂私通鬼混,把鲁国政坛搞得乌烟瘴气。
后来,鲁国新任国君鲁闵公即位,他仍旧耿耿于怀,没完没了地纠缠,暗地里派人杀了新任国君。整个鲁国被他搞得一团糟,最后全国人民响应起来要讨伐他,他不得不流亡最后自杀,可谓是名声很臭、罪孽深重。
在职场中,这种性格的小人,总是觊觎本不属于自己的权益,一旦得不到就耿耿于怀,没完没了地纠缠,不肯善罢甘休。
比如,有的人在公司晋升提拔时,搞各种小动作,想走捷径,明明自己达不到标准,却心意难平,对他人打击报复;
比如,有的人因为工作上的事务,觉得自己吃了亏,而心生怨恨,憎恨别人,即使事情过去了许久,但依然记在心里,想方设法要报复对方,不然这事儿就没完。
这种小人,相比于之前的两种,危害更大!因为,他们完全搞不清自己的定位,自己能力不够,却想着贪功,往往对集体造成巨大伤害。
明朝有个叫王振的太监,他不同于一般太监只贪小便宜、爱财,还排除异己,想控制朝政,进而建功立业、青史留名。
他怂恿年轻的皇帝御驾亲征,和蒙古人干一仗,头脑发热地要求在两天内筹集20万大军,大臣们根本来不及准备,组织很混乱,但是王振不管这些,一心想建立功劳。
由于准备仓促,大军很快断粮,路上不断有人死亡,军心不稳。随驾的官员们苦苦相劝,王振大怒,斩杀几名忠良,依然逼迫前进。
最终,导致明军仓促应战,死亡3万多人,随同出征的二十位重臣战死,连皇帝也被抓走当了俘虏,王振自己死于乱军之中。这就是明朝历史上最令人痛惜的“土木堡之变”!
在职场中,千万要提防这种小人。他们表面看上去雄心勃勃,要有一番作为,立下宏伟的目标,鼓动一些同事、下属,很具有迷惑性。
但时间一长,深入接触,你会发现他们自身能力不足,只是好大喜功,把集体“绑架”在自己的战车上,牺牲公司的利益、同事的利益,来满足自己的私利。
这种小人,把自身的性格缺点放大到整个群体,把组织、单位拖入一场灾难,这是非常可怕的事。
他们好大喜功的个性,使得他们为追求目标不惜代价——这个代价往往是别人的,而且打着一个宏伟目标的幌子,还站在道德制高点上,让人难以反驳。
这种小人属于是“祸从口出”,喜欢说三道四,张嘴就来,什么话都往外说,被大家所唾弃。
三国时期的杨修,就因为有些小聪明,而不懂得大原则,嘴碎、口无遮拦,得罪人还不自知。
杨修的文学功底很好,担任过曹操的秘书,他觉得自己可牛了,谁都不如自己聪明,甚至不把大领导曹操放在眼里。
杨修多次卖弄自己的才华,玩各种文字游戏,不仅猜透领导的心思,还要四处宣扬,显示自己智商高过领导,你想,这能让领导高兴吗?
最严重的一次,是曹操率军征战,战事胶着,当晚发布巡夜的口令为“鸡肋”,杨修认为鸡肋是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东西。所以,自以为是地认为领导不想打仗了,要班师回朝,还洋洋自得地把这个消息告诉其他人,导致军心大乱。
大领导曹操很生气,忍无可忍,最终杀了杨修。
这种小人,是典型的“自己作的”。他们往往有些小聪明,颇有自我优越感,心里又藏不住事,加上自己的猜测臆想,添油加醋,扭曲事实。
在公司、单位里,总有这样的人,喜欢传播一些小道消息、八卦绯闻,比如“领导又跟哪个女员工好上了”、“谁又干了件蠢事估计要完蛋了”、“一把手和二把手如何争斗”、“某个员工背后有什么背景”之类层出不穷,真真假假,让听的人难以分别事实。
在公司里,口无遮拦的小人,是最容易遭人嫌的。其实,这种缺点其实倒没有前面“好大喜功”那样危害大,但是——却让人烦不胜烦,就像一碗菜里有个苍蝇、鞋子里有粒沙子,总是很膈应人、恶心人!
而且他今天跟你说别人的八卦,明天就把你给卖了,告诉别人你的绯闻,最终搞得人人都很厌弃他。
小人的心胸狭窄,很容易对他人产生妒忌,从而做出伤天害理的事来。
比如,战国时期魏国的将军庞涓,就是如此。他与孙膑本是同学,在读书期间,孙膑的才能就高于庞涓。
后来庞涓在魏国担任将军,孙膑来投靠老同学,但是庞涓心生妒忌,于是捏造罪名陷害老同学,将孙膑打入大牢、并挖去膝盖骨,后来孙膑死里逃生,投靠齐国,庞涓最终还是败在了孙膑手里。
在职场中,这种小人不少见,尤其是与你水平不相上下之人,最容易产生妒忌。
职场如战场,即使身处一个部门,也存在着竞争关系,尤其是需要在领导面前表现的时刻,最容易滋生妒忌心理。
比如,经理定下今年销售目标,要完成100万,张三和李四分别领取一半,那么两人肯定总有一个完成得更多、另一个相对更少,而领导也容易夸奖一个、贬低另一个,再加之,如果他们的心胸狭隘的话,从自己角度出发,那么很容易妒忌对方,进而做出一些报复行动,把良性的竞争关系变成恶性打击。
这种小人,可能不会直接伤害周围同事,因为他们眼里只有领导,但由于是迎合上级、而没有是非观,会导致领导的性格缺点被不断放大,从而影响全局,把整个集体搞得每况愈下。
比如,唐玄宗时期的奸臣李林甫,就是靠拍马屁获得晋升。
李林甫先是暗中讨好皇帝的宠妃,宠妃透露皇帝各种喜好兴趣,李林甫便摸准脾气,凡事都顺着领导的意思说,这让领导很高兴。
比如,唐玄宗年老昏聩,想废掉太子,改立最宠爱的小儿子,又怕遭到大臣们反对,李林甫便投其所好,说这是陛下的家事,何必听那些大臣们的呢?
再比如,李林甫收买皇帝身边的太监,探听到皇帝最近对哪些大臣不满,他就上奏弹劾那些大臣,皇帝想提拔哪些人,他就上奏夸奖那些人,这让唐玄宗觉得:整个朝堂上,只有李林甫最懂我的心思啊!
最终,李林甫如愿以偿当上了宰相,排挤走了一大批贤良忠臣,换上了许多奸臣小人,把朝廷搞得乌烟瘴气,他被列入了《奸臣传》中。
在职场中,这种小人很常见。
职场本就需要提拔晋升,人与人之间存在竞争关系,领导需要选择合适的人提拔,往往又容易以自己标准来评判,那么,小人们就会利用这一点,迎合领导的兴趣,获得领导的青睐。
比如,张三和李四是同事,张三工作踏踏实实,任劳任怨,但是不会表现自己,领导就以为张三不够努力;
而李四却会投机取巧,当领导在场时表现得非常积极,领导不在时就偷奸耍滑,或者是欺负张三,让张三替自己干活,还不断地向领导邀功,说是自己的功劳。
领导也不可能事事都关心,那么,像张三这样不懂得积极沟通的老实人就容易吃亏,而像李四这样主动迎合的人就占了便宜,而且这会产生“正向反馈”。
李四越接近领导,就越了解领导的心思,越懂得如何顺着领导的脾气,领导就越喜欢李四,最终,往往就导致,李四不再顾忌工作的原则、事实,而只需要考虑领导的喜好,就能混得风生水起了,这种小人是和领导相辅相成的。
下一次,我们来讲讲《如何拿捏喜欢“告黑状”的小人》,下一期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