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所谓大学生社会心态,是指就读于我国高校的在校大学生的社会心态,是该群体在当前历史条件和背景下所形成的对社会生活、校园环境和个体成长环境的社会认知、社会情绪、社会价值观和社会行为的倾向。大学生作为我国当前社会中一个具有特殊重要地位的社会群体,其社会心态如何,直接影响和决定着其可能采取的社会行为倾向。

大学生自身的特殊性,决定了大学生社会心态的特定内涵和社会倾向行为。一方面,大学生的社会心态体现了他们对学习、生活、人际交往、社会实践等高校校园生活内容的独特社会认知,是对校园环境中遇到的校内问题和事件所体现出来的社会情绪,并能够在校园生活中形成的社会价值观念和价值评判,进而产生相大学生社会心态相一致的社会行为倾向。

另一方面,大学生的社会心态更带有群体中的个体属性,这种属性来源于大学生是由众多的个体组成的,这种群体中的个体社会心态是个体对自身条件、水平和自我扮演社会角色的社会认知,是自身对个人成长、发展中所遇问题、挫折、困境和坎坷表现出的心理素质,并努力塑造符合个人发展和社会发展要求的价值观念,能够对自我目标和社会目标产生有预见性的社会行为倾向。

大学生社会心态分为积极健康的心态和消极病态的心态:积极健康的心态,如良好的政治素养、理性的消费观、较高的文化认同以及和谐的人际关系,消极的社会心态,如政治冷漠、道德感不强、社会责任感缺失、心理脆弱、功利炫富、浮躁等。

需要指出的是:大学生社会心态是大学生对整个社会的宏观认知和心理状态,具有一般性社会心态的特征,同时具有大学生自身的一些特征。对大学社会心态的特征研究分析可以充分了解大学生社会心态的现状,进而分析大学生社会心态存在的问题。

大学生社会心态的特征:

社会心态从根本上作为社会存在的反映,来自于个体的社会心理状态,是特定时代的产物。具有其自身的一般特征,如自发性、时代性、感染性、民族性、矛盾性。而大学生作为社会上特殊的青年群体,不仅具有社会心态一般特征,还具有大学生自有的心态特征:

第一,群体性。大学生因为共同的目的组成一个特殊的集体,具有相似的生活方式、精神信仰、教育指导以及环境渲染,同时又具有共同的利益需求使得当代大学生极易产生相似的社会心态。而群体性的心态主要表现形式在于当今大学生政治觉悟高,对国家归属感和民族自豪感强烈,积极向党组织靠拢,生活上乐于助人,与同学相处融洽,比较有爱心。

但同时因为大学生涉世未深,普遍抗压能力较弱,同时,当今是网络化时代,大学生又是网民的主力军,其在网络上的时间占据了生活的重要地位,受网络价值观的影响。所以,大学生社会心态不可避免具有群体性。

第二,非理性。大学生正处在生理成长的重要时期,生理和心理的发展还没有完全成熟,无论是生活上还是人际交往上,处理问题的方式都会表现的不够理性。而大学生之间因为受到彼此价值观的影响,非理性特征的也会潜移默化影响成为其社会心态的特征。

主要表现形式有不善于表达,对人际交往比较抵触,价值观偏向功利,盲目追求物质利益,炫富、攀比心态蔓延。同时在处理突发事件时,表现的不够冷静,处理问题较极端。这些非理性的心态构成了当代大学生又一心态特征。

第三,多元性。当代大学生生活在日益多变的全球化时代,思想先进,致使当代大学生心态趋向多元化特征。对待新鲜事物都具有很强的包容性,对于社会上不同的事物,不仅不会非常排斥,而且会有自己独特的见解。

热衷于新鲜好奇的事物,爱时尚、赶潮流,追求自己的个性。加上世界文化多元化和网络时代的大众化以及大众媒体的传播,对当代大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使得当代大学生热衷于寻求刺激、追求新鲜感的多元心态不断上升。

第四,逆反性。当代大学生出生在和平和幸福的时代,受到长辈的万千宠爱,不用为生活发愁,对吃苦耐劳、勤俭节约的优良作风也没有什么概念。在生活中,对待和处理任何事情都是依照自己的个性,思维和情感比较直接。

一旦有规章制度去约束他们,逆反的心态就会很强烈。而这种心态主要表现在违反学校的一些规章制度,不尊师重教,对学习与爱情上与父母认知差异以及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增强,看待事物与他人思想的不同都会使得大学生有普遍的逆反心态表现。

大学生社会心态研究的理论基础:对大学生社会心态的研究,是基于国内外现有的理论,本文研究主要依托的有马克思主义哲学、德育心理学、社会心理学以及社会学等相关理论。具有来说,从以下方面阐述。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认为社会心态生成的基础是自然界的产物,是在自然环境中发展起来,具有派生性和依赖性。首先,人的心态的产生总是需要一定的客观基础。社会心态既是人的内部需要、欲望的集中和诉求,又是对外在客体的一种反映。因此,社会心态一定含有反映某种客观对象的内容。

其次,人的心态的产生还需要一定的生理基础,依赖于身体机能,同时也是一种心理过程。所以,社会心态也是由社会存在决定的,并对社会存在产生能动作用。只有从人的现实需要及满足这些需要的感性实践活动出发,去展示人性在其中得以丰富、发展和完善的具体社会历史进程,才能合理地阐释社会心态的生成与发展。

在实际的社会历史实践活动中,生产生活方式、政治文化体制以及社会关系活动是感性实践活动的主要表现,它们作为社会存在的主导部分构成了社会心态生成、发展和变化的最深刻基础。

在具体的历史的社会人在实践活动关系中去分析,能够更好的对社会心态生成与发展的基础研究,通过对社会心态生成基础的研究,可以有效的对社会心态的把握,对其研究也更为透彻,进而为研究大学生社会心态提供基础,也为从源头上探究大学生不良社会心态产生的原因。

再次,马克思恩格斯虽然对大学生社会心态没有直接的论述,但是他们关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思想,关于人的存在、人的本质、人的发展以及人的价值理想、精神信仰等众多思想论述都为我们研究当代大学生社会心态的研究提供了直接的理论依据。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方法论是辩证的,是为了引导人们摆脱生活中的压迫,追求平等自由的,实现人类彻底解放的社会状态的思想理论。

当前存在的社会意识是人们对现有的社会环境、社会生活和社会关系的认识,是一个时代的经济状况产物。社会心态作为社会意识的组成部分,其总体状态的发展关系着社会乃至世界的发展方向。

结语

综上所述,社会心态是社会存在的反映,积极的社会心态能够促进社会的发展,消极的社会心态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由此,大学生社会心态是社会心态的重要组成部分,培育大学生社会心态也是社会重大责任。因此,在研究大学生社会心态问题时,就必须考察现在我国经济、政治和文化生活中所处状况以及大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全面客观的把握大学生社会心态形成、变化的外部客观因素,然后根据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辩证关系基本原理,有针对性培育良好大学生社会心态。

举报/反馈

千面略懂青年

7万获赞 8033粉丝
每天为大家更新精彩的内容!!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