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金融界资讯
10月8日,中惠社会保障发展中心发起《“社会保障+金融协同发展”专家研讨会》。社保、金融领域的七位资深专家学者齐聚,就“社会保障+金融”协同发展结合点、潜力以及重要作用等方面话题进行了研讨。
中惠社会保障发展中心理事长,中国银行养老金融部原总经理、银行业企业年金专委会原副主任车德宇表示:社会保障+金融协同发展结合点很多,潜力和空间巨大!具体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第一,从直接关系上,社保涉及缴费筹资、资金管理的保值增值、资金运用的合理安排以及支付,还包括相关的服务,这些都是金融服务的职能;第二,从广义上,社会保障能力的基础,取决于经济发展、产业发展和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涉及供需平衡的问题。而金融功能的发挥,可以促进经济发展和人民收入水平的提高。
中国社会保险学会副会长唐霁松指出:社保+金融原本就是紧密相连的,特别是面对人口老龄化程度加深等发展趋势,研究探索两者的有效协同,其外溢作用,一定是‘1+1大于2’的效果。具体来看,一是社保的“金融”特质十分明显。基本的保障靠强制性、靠基金作为支撑,在保障民生、保持社会和谐方面至关重要;二是“金融”已经在社保领域发挥了举足轻重的重要。截至2022年3月,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积累基金达到4.5万亿元。截至6月,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受托运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投资规模达到了1.57万亿元,年均投资收益率达到6.49%;三是推进社保与金融二者的相互促进相互补充,可以达到社会的多样性全面、高质量的发展,形成共赢的局面。对国家、用人单位、个人、金融机构各方面都有利。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保中心主任郑秉文认为,聚焦多层次养老保险,“社保+金融”协同的含义有两层:一是一支柱一定要有一定程度的积累,一定要实行一定程度市场化的投资;二是二支柱和三支柱金融因素协同发展的市场化程度一定要占比较高。应对人口老龄化这个世界共有的难题和挑战,要实现两个转变:一是负债型向资产型转变;二是人口红利型向资本红利型转变。归纳起来,社保和金融协同发展是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重要选项,对养老保障体系提高可持续性具有重要意义。具体来说,一支柱要追求实现部分积累,加大投资力度;二支柱要加快发展,扩大覆盖面;要把三支柱建成覆盖多数人的普惠型制度。
中央财经大学保险学院教授、社会保障研究中心主任褚福灵表示:社保在金融市场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从资金规模上看,基本养老、基本医疗等社保基金,加上补充性保险的资金盘已达到15万亿左右。换个角度,社保也可以理解为资金的收支问题,必然要借鉴金融的做法和经验。社保卡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社保和金融结合起来,还要关注稳健投资以及借鉴金融运作经验推进社保经办服务的标准化、便捷化和高效性。
中央党校社会文化与生态文明教研部教授李志明提出:社会保障是最富有政治经济意义的社会制度。企业助力社保发展,既要履行法定社保义务,也要积极参与第二支柱保障,还要践行企业社会责任、创造社会价值。金融机构应参与社会保障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开发更多金融服务功能,提升社会保障公共服务能力和效率;应参与多层次养老体系建设,聚焦养老金融以及社会保障战略储备基金投资运营。
社保金融协同发展是一个创新概念,做为专业的养老保险机构,中国人民养老保险有限责任公司企划部总经理刘星与会中提到,他们在长期资金的管理能力和经验、风险管理的意识和能力以及触达客户的能力等方面有一定优势,应该从促进共同富裕的视角,积极主动参与国家多层次的养老保障体系建设。中国人寿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战略客户事业部总经理俞宏呼吁政府部门更加注重培育专业养老金管理机构,构建良性的竞争、健康发展的养老金管理生态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