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9月26日。85年前的9月26日,中国现代桥梁史的重要开篇之作——钱塘江大桥建成通车。这是一座诞生于炮火中的大桥。而它诞生89天后,就被它的设计者忍痛炸毁……

建设中的钱塘江大桥

钱塘江,自古就被称为天堑,民间还流传着“钱塘江无底”的神话。“钱塘江上造桥”,就是当时老百姓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的形容。

滔滔钱塘江水,成为交通的一大障碍。往事越千年:秦始皇出游东南,人马到了钱塘江边。江水波涛汹涌,始皇帝望潮兴叹,只得挥鞭绕道。时间来到唐代,杭州史上第一位状元施肩吾,站在钱塘渡口,写下穿越时空的一问:“秦皇何事不安桥?”

秦始皇怎会不想“安桥”,实在是力所不逮。

直到20世纪30年代,终于有一座大桥横跨钱塘江江面。钱塘江大桥,这是我国自己设计、自己施工的第一座现代化双层铁路公路桥梁。它打破了“钱塘江无底”的神话,更击碎了“中国人不会造大桥”的谰言,树立起一座民族自强精神的丰碑。

主持设计建造钱塘江大桥的,是我国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他被誉为“中国现代桥梁之父”。

年轻时的茅以升

茅以升11岁那年的端午节,乡邻们争相看赛龙船,黑压压的人群将一座石桥压塌,许多人落水淹死。傍晚,小伙伴将这个噩耗带给茅以升,他听后激动地说,长大一定要为大家造一座结实的桥!带着这个志愿,中学毕业后,他考入唐山工业专门学校土木系。

当时的中国,凡是像样一点的桥梁,修建权都落入帝国主义手中。比如济南泺口黄河大桥是德国人修的,郑州黄河大桥是比利时人修的,沈阳浑河大桥是日本人修的,云南河口人字桥是法国人修的,珠江大桥是美国人修的。茅以升看到这些,痛心不已,民族的自尊,激起他要在桥梁事业上为中国人争口气!

唐山读书五年,他各科考试都名列全班第一。后来到美国留学,白天在桥梁工厂实习,晚上广博地学习桥梁知识。功夫不负有心人,他获得了加里基理工学院第一个工学博士学位。他的博士论文《框架结构的次应力》的科学创见,被称为“茅氏定律”。

茅以升获美国加里基理工学院工学博士学位

学成后的茅以升,谢绝了国外公司的重金聘请,怀揣“科学救国”“工程救国”的理想,毅然回国。

1933年3月,正在天津教书的茅以升受邀来杭州主持建造钱塘江大桥。1934年8月8日,钱塘江大桥开始动工兴建。

施工中,茅以升和技术人员、工人群众克服了江底的流沙、壁立的江潮、日机的轰炸等重重困难,历经900多个日日夜夜,1937年9月26日,钱塘江大桥铁路线通车;11月17日,公路通车。

迎接大桥通车的,不是典礼的礼炮声,而是日本侵略者的炸弹声;没有百姓的欢呼声,只有逃难者的嚎啕声。而且早在桥墩设计施工时,茅以升就预见性地预制了一个安置炸药的孔洞,以使日寇侵入时,大桥不为敌人所利用。

茅以升主持钱塘大江桥奠基仪式

1937年12月23日下午1点,炸桥部队接到命令将炸桥;3点,准备就绪。茅以升后来回忆:“本可立刻炸桥,但北岸仍有无数难民潮涌过桥,一时无法下手”。他一再与军方交涉,延至下午5点,隐隐见有敌骑来到桥头,才制止行人过桥,将桥炸毁。从建成到被炸毁,89天里,钱塘江大桥抢运物资无数,约100万百姓由大桥南撤。

1937年钱塘江大桥被炸后照片版制的极限片。洪建新供图

炸桥后,茅以升悲愤地写下“抗战必胜,此桥必复”。又写下《别钱塘》的诗作,立誓“不复原桥不丈夫”!茅以升终于等到这一天!抗战胜利后,他即着手修复桥梁。新中国成立后,在人民政府大力支持下,钱塘江大桥全线修复。

1975年9月,茅以升将保存了40余载的钱塘江大桥核心工程技术档案,从北京护送回到杭州。他意味深长地说:“过去我为人民修建了钱塘江大桥,现在我又把大桥的全部资料献给国家,这才算真正完成了国家和人民交给我的历史任务。”

1975年,茅以升向浙江赠送钱塘江大桥档案。这是他当时就此事写给浙江档案馆的信(载《浙江档案》1981年第7期)

1987年,耄耋之年的茅以升最后一次登上了这座大桥。老人1500度的高度近视,坚持要自己走。他蹒跚地摸着桥栏杆,一声不语,眼珠一直在转,想再看看大桥,看看钱塘江,看看这一切。

1987年,91岁高龄的茅以升加入中国共产党

1989年11月12日,“中国桥魂”茅以升病逝,享年93岁。晚年的他在回顾一生时,留下这样一段极富哲理的话:“人生一征途尔,其长百年,我已走过十之七八,回首前尘,历历在目,崎岖多于平坦,忽深谷,忽洪涛,幸赖桥梁以渡,桥何名欤?曰奋斗。”

茅以升在阅读

1996年春,茅以升百年诞辰时,钱塘江大桥北岸树起他的铜像。钱塘江大桥,是杭州的名片,也是茅以升的名片。

监制|丁前程 郑莉

编辑|周倩

文字|徐君

设计|王明晶

来源|行青年融媒创意工作室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举报/反馈

交通旅游导报

13.7万获赞 6909粉丝
浙江交通出行生活服务微门户
交通旅游导报官方账号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