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入尘烟》下架已经过去很长时间了,这件事引发了集体吐槽,为什么这部人人叫好的电影会下架?是戳到了某些人的痛处了吗?用一句很烂的话来形容,是撕下了某某的遮羞布了吗?

《隐入尘烟》刚上映之初,也曾有过争议,有人说它是在消费苦难,丑化农民生活以达到迎合西方审美的目的,但很快,那些与隐入尘烟生活环境相差无几的人们发声了,人们方才意识到:原来真的有处于如此困境中的人们,而且远比他们想象的还要多。

于是很多人出于善良,出于对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关注,奔走相告,希望更多的人去看这部电影,并在看过电影之后更加关注生活在社会底层需要帮助需要关爱的农民们。这正是社会文明的良好体现,《隐入尘烟》因而也因为人们还未曾泯灭的良知和社会责任感创下了过亿的票房。

但就在人们庆幸中国电影还有写实之作,还能为老百姓发声之时,它却等来了下架的命运。这让人们感觉到了当头棒喝无力还手一般的无助。

这是要传递什么样的信息?是在给影视从业者以警告,不许拍摄这样让观众看了降低幸福感的电影,谁敢拍,这就是下场?还是在警示观众,你们喜欢不重要,重要的是让你们看什么你们才能看到什么。

看见没有,这就叫话语权。

讽刺不?这让我想起《大明宫词》里的一句歌词:长安细雨,沐浴着太平。而《隐入尘烟》因为无法粉饰富强被下了架。

真正的强大是无需刻意隐瞒贫穷和弱小的,更无需强行炫富。因为真正的强大,是需要以实力作为底气和自信的。

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不应该看强者到达的高度,而应该看弱者所处位置。

早晨看了一篇文章,是说古诗里那些细思极恐的句子的,网友们纷纷在评论区里写下自己认为非常有内涵和揭示现实的句子,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四海无荒田,农民犹饰饿死。还有初中就学过的那首“《蚕妇》——昨日到城廓,归来泪满巾,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更有陶者曰“十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而陶尽门前土的,屋上无片瓦。

你看了会有一种心酸无助的感觉,内心的善良让我们难免会心生同情怜悯之情,是在同情可怜那些比我们还要弱小困苦的人们,但与此同时,随之而来的无力感也笼罩着整个心里。

小时候学《卖炭翁》时只是跟着老师摇头背诵,并未真正能够体会诗中所写主要公的 心情,而今再看《卖炭翁》时,心下却徒生悲凉之感。

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怨天寒。

最让人动容的是这句“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怨天寒。”这不正是底层人生活的真实写照吗?明明一天的工作已经很疲累,却还盼着单位能够加班,好多拿些报酬。

在任何时代,底层人的生活都是谋生,而非谋福。坐高堂的老爷们哪里能看得到平民百姓们的困苦,他们根本就不愿意看,《隐入尘烟》的下架,就是因为这部电影让他们的心安理得有了负罪感,换句话说,这部电影榨出了他们皮袍下的“小”来了。

小时候学《岳阳楼记》时很不明白,为什么一篇写景物的文章能流传千古,有了阅历之后在某一天再读这篇文章时方明白,这篇文章之所以能流传下来,不是它的文字有多优美,而是他所表达的忧国忧民的社会责任感。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古人尚且有如此觉悟,叹只叹老爷们只有先天下之乐而乐,而无后天下之忧而忧,他们安于享乐,对天下人的苦难视而不见。

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为何种田者无粮,养蚕者无衣?《隐入尘烟》说的是事实却偏遭下架?他们不喜欢贫穷,他们不但自己不喜欢是穷人,更不喜欢看到别人贫穷,当看到真正的贫穷时,他们会大喝一声,你们之所以贫穷,是因为你们愚昧,你们无脑,你们懒惰!

前几天跟我的一位暴发户朋友聊天,说到穷人这个话题,她说:穷人之所以受穷,是因为懒,不努力,没头脑。

我反问她:什么是头脑?什么叫努力?那些工厂里干活的工人们一天干十二小时,他们不如坐办室的白领们努力么?他们不也在想尽办法干好自己的工作吗?你说他们没头脑,但我认为他们之所以贫穷,最根本的原因是因为投胎没投好,很多人一出生就输在了起跑线上。

她反驳我:现在可以通过读书改变命运,他们在念书的时候不努力,现在去工厂受苦就是活该。

典型的我富我有理,你穷你活该的心态。

有她这样认知的人不在少数。我回答她:“你念书时努力了吗?你没有努力,那些偏远山村的孩子很多也没努力,但是你凭什么就比他们生活得安逸?你二十多年不用工作照样富足凭什么?凭的是你的丈夫利用他家族关系打通各种人脉赚回来的钱,在同等出生条件下,比的是能力,但如果出身环境本身就有差距,这种差距很难凭借个人努力去缩短。投胎远比头脑更重要,毕竟那种能有开挂一样实现人生逆袭的人少之又少。

很多人真的一出生就输在了起跑线上,当教育被资本绑架穷人再想翻身无异于蜀道之难。有些人是真的可以躺赢的,而有些人,终其一生的努力,其终点不过是别人的起点而已。

前段时间易烊千玺因为免试被国家话剧院录取的事遭到网友抵制上了热搜,《中国新闻周刊》的回复更加激起民愤,小镇做题家带着明显的嘲讽意味,这让小镇做题家们感到了前所未有的愤怒,他们抢了我们的饭碗,却掉过头来笑话我们没本事,这是有多么强盗而又不要脸的行为!

《隐入尘烟》的下架在很多人的意料之中。如果你曾经在市郊路过,你不难发现那一道又一道粉刷一新又装饰得古香古色的墙,民众们美其名曰:遮羞qiang。

时下的我们,生活在滤镜里,看着滤镜里的自己美得像朵花时总是能或多或少缓减一下疲累的心态,《隐如尘烟》就如同关掉社会滤镜的功能,如同一瓶卸妆水,它会让人们看到社会的丑态,同时警醒,原来我们并不强大,也并不富足,它更会让那些心安理得享乐的人们产生严重的心理不适,会破坏锦衣玉食的好心情。

《隐入尘烟》的下架,早在意料之中,底层人的苦难,也只能隐入尘烟,不被这世界所关注。

举报/反馈

粉红色的乔治

78.5万获赞 4万粉丝
专注内娱、港台影视明星及影视评论
娱乐领域创作者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