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所欢,两性情感心理学写作者,写有情的故事,有趣的陌生人,有料的知识。
在《瓦尔登湖》中,有这样一句话:
“大多数时间,一个人独处是有益于身心健康的。”
深以为然。
在独处之前,这个人的内心是“孤独的”。
孤独是独处的前身,一个人孤独久了,才会主动或被动地去选择接受独处,并“享受独处”。
那么,孤独到底是什么原因产生的呢?
第一:情感孤独
在不同的阶段,人会经历不同的情感孤独。
比如:
爱情中的孤独感。
常见的孤独感有“被忽略”:即使你们两个人每天生活在一起,可你还是感觉到孤独;他不懂你,不理解你,没有情调,不浪漫,跟你三观不同。
跟对方在一起的每分每秒,都让你倍感煎熬。
以及“单相思”的孤独感。
爱对方是你自己的事情,与对方无关;从始至终,你都是独自在付出,而对方对你的付出无动于衷。
喜欢一个人,却总是被冷漠的感觉,也是孤独感。
友情中也存在孤独感。
懂你的朋友太少,年龄越大,你发现身边能说知心话的朋友就越来越少。
并且,朋友的数量会随着年龄,你居住的环境改变而不断减少。
人生就是一个不断过滤并且筛选朋友的过程,到最后,能留在你身边的好友不过三两个。
朋友越来越少,能出来吃饭聊天的人更少,这也是一种孤独。
“独在异乡为异客”,这就是思乡,思念亲人的孤独。
这些,都称之为“情感上的孤独”。
第二:成长带来的孤独感
人在不同的年龄段,会经历不同的事情,内心也变得成熟稳重。
年轻的时候,你会因为一句话产生强烈的情绪波动;
但是现在,你却能够很好地掌控住自己的情绪。
而成长的代价,就是“孤独”。
离开父母,独自去外地读大学,工作,这是一种孤独;
跟朋友分别,推杯换盏之间,依稀见看到彼此的未来,明白你们之间的友谊或许到此为止了。
这些,都是我们成长路上的孤独感。
第三:主动脱离无意义且复杂的圈子
这种孤独,是自发性的,主动的,与外界的关系并不大。
比如说:
当你意识到,你跟周围的圈子格格不入,跟周围的人完全没有共同话题。
在饭局上,大家都在旁边一边喝酒,一边吹牛炫耀,你早早地躲到了角落里,冷眼旁观这一切。
并不是无法融入,而是你主动选择边缘化自己。
就像什么呢?
你很喜欢看书,闲来无事的时候,你就会找个安静的角落看书,写字;
而身边的圈子,基本上都是不怎么看书的。
每次你读书的时候,大家都会对你冷嘲热讽。
这样的圈子,就会让你心生厌恶。
既然无法融入,那就主动远离。
读书就像人生,是无法跟别人完全共享的。
喜欢孤独,并且能够认真地过好孤独的人,都不简单。
当我们拥有了享受孤独的能力,学会孤独后,你会发现孤独能够带给你很多好处。
第一:孤独能让你了解真实的自我
人多的时候,你的注意力根本就不会放在你自己身上;只有闲下来,独处的时候,你才能认清自己:“我是谁,我需要什么,我拥有什么,我能做到什么。”
独处就像“冥想”。
当我们在冥想的过程中,能够清晰地感知到身体的诸多变化,情绪的诸多波动。
这个过程,就是我们感受自己精神力的过程。
享受孤独,能让你拥有足够的洞察力和理智的头脑。
第二:会让我们拥有“边界感”
什么是边界感?
边界感,是任何关系中的分寸感。
心理学上有个概念叫“刺猬效应”。
天冷了,两只小刺猬为了取暖靠近彼此。
可靠得越近,小刺猬就容易刺伤对方;两只刺猬不断调整自己的位置,最终才找到一个与对方能取暖的位置。
只不过这个位置,有了一些距离感。
对于社交关系和亲密关系来说,不更是如此吗?
跟别人靠得太近,走得太频繁,并不利于你们之间友谊的维持。
相反,只有保持一定的分寸感,距离感,才能够“产生美”。
第三:孤独是一个人最好的“增值期”
为什么这样说?
人就是一台不断学习,不断工作的机器。
当你使用机器的时候,也得定期给机器保养,正常的保养和维修,才能延长机器的使用周期和限度。
人也是如此。
人每天都要工作,要生活,要处理各种各样的事情;好不容易闲下来的独处的时间,才能完全属于他。
有人说:“拉开人与人之间差距的,就是你看不到对方的时间里,对方做了什么。”
的确如此。
你越是努力,别人就越是追不上你的脚步。
享受独处,在独处中不断磨练自己的情绪,能力和技能。
你会发现,当你接纳孤独,享受孤独以后,你的生活也会变得越来越好。
你喜欢孤独吗?
(文章配图来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