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姜昆继去年5月发布新书《姜昆自述》之后,今年9月底又推出新作《为曲艺大家站台:姜昆序跋集》,由百花文艺出版社出版,这是姜昆二十余年序跋的首次结集出版。

《为曲艺大家站台:姜昆序跋集》收录了姜昆为张寿臣、郭启儒、单田芳、王毓宝、陈涌泉、李伯祥、魏文亮、梁左、常宝丰、常贵田、孙晨等曲艺名家及曲艺著作所作的序或跋,涉及相声、评书、快板、京韵大鼓、山东快书、河南坠子、二人转、京东大鼓、天津时调、梅花大鼓、南音等多个曲艺种类,不仅彰显了近二十年曲艺发展的辉煌,具有里程碑意义,而且通过曲艺人、曲艺事、曲艺情,回望了曲艺辙痕,表达了姜昆的曲艺思想及为曲艺的鼓与呼。

原天津市文联党组书记、曲艺大家孙福海为《姜昆序跋集》作序,称姜昆在笔法上,有时用简朴的语言进行素描或剪影式的叙事,很有意思。如《论李伯祥的相声艺术》一书的序,开宗明义第一句话就是“北京的相声迷,特别喜欢李伯祥先生的演出风格。经常是,李先生没有登台,观众已经咧开嘴等着笑了”,李伯祥的艺术形象就这样呈现在读者面前。

关于李伯祥的特点,姜昆还说:“我的搭档戴志诚是李伯祥先生的高足,他给我介绍说,师父号称‘李快嘴’,九岁时曾跟刘宝瑞大师学习贯口。刘老先生是他的义父,对他非常严厉,从那时起他就种下了‘仇恨的种子’,发誓长大要学好相声这门功课来‘复仇’……”

在姜昆的笔下,李伯祥先生不仅嘴快,脑子也快,平时非常注重积累,喜爱读书看报,一些晦涩难懂的外国人名、地名也都烂熟于心。到外地演出,他总是先实地考察,结合当地特色临时加包袱,从而获得各地观众的喜爱。

对此,孙福海认为,这种写法颇显清灵可爱,而就是这些“涉笔偶成”的事和人,便把人和形象有机地联系起来,神韵盎然。

此外,在这本新作的笔法上,姜昆间或用排比句也颇显文采:如为常宝丰《我的父亲常连安》所写的序中,历数了“常氏家族”在相声发展史中的“十二个第一”,环环相扣,引人入胜,同时也是对“常氏家族”所做贡献的理论概括。

在遣词造句上,姜昆有时也用直白的“真棒”“一部难得的好书,我推荐大家不妨一读”。在孙福海看来,这种毫不吝啬的“呐喊”,招徕众多读者围观。孙福海还坦言,他创作的《逗你没商量——相声界奇闻趣事》一书,经姜昆这样一“吆喝”,再版了五次。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张恩杰

编辑/崔巍

举报/反馈

青瞳视角

714万获赞 82.1万粉丝
立足北京,提供深度资讯
北京青年报北青网官方账号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