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实生活中,不难发现,有一些人虽然年纪轻轻,但是思想的高度和深度却远远超越了同龄人和年龄大他们很多的人。反倒是有一些年龄成熟的人,思想却透露着不应有的幼稚和尴尬。那么,前者是如何达到这种境界的呢?
热播剧《猎场》中有一个情节,胡歌饰演的郑秋冬刚刚出狱,想给自己简历洗白,冒充高才生覃飞去找工作。覃飞出生于一个偏远山村,很有能力只可惜英年早逝,他和郑秋冬长得很像,郑秋冬出狱后铤而走险,冒用覃飞的身份展开新的生活。
虽然违背职业道德,但郑秋冬出色的口才和机智的应变给面试官留下深刻的印象。有一幕是一位面试官问他表达中用了一个形容词“牢房的叮咬感”,是不是有过监狱生活?郑秋冬本能地掩饰住了内心的紧张和心虚,说自己没有体验过。面试官说因为自己曾经在看守所呆过一夜,所以能真切感受到他表达的这种感触。
尼采说过“当你凝视深渊的时候,深渊也在凝视你”。没有什么是不需要代价的,拥有较高的思想深度也是一样。正因为曾经在深渊边缘摸爬滚打,才会拥有看过千山万水世间百态的云淡风轻。
那些思想极其有深度的人,一般都较为丰富和复杂的人生体验,切身地经历过其他同龄人没有见过、体会过甚至从来没有听说过的悲欢离合、世间百态,经过刻骨铭心的内心反省,总结出了一套独特的人生见解,比同龄人多了更有深度的人生思考。只有去穿越和反思痛苦,才能得到远高于常人的思想深度,有时候没有捷径。
人活着有两种的状态,一种是在痛苦中撕裂,一种是浑然不觉的安稳。往往是两者相交替,中间交织着焦虑和希望。
虽然真切的感受和流露的情感更加有感染力和说服力,但是有时候人们表达自己的看法并不一定要有同样的体验才有发言权。
不是每个人在人生中都会有不同寻常的经历。也没有必要为了获得远超于常人的思想深度而去经历现实生活中的痛苦,有一个办法就是读书。饱读诗书,读书可以让人得到丰富的知识和培养一定的文学素养,同时提高一个人的思维高度和思想境界。
不同的书籍带给你不同的感受。那些的当代畅销书会让你聊起天来更有话题,不足以让你形成思想深度。建议你可以去看上世纪的、更久远的名人传记和小说。这种书通过深度阅读后,能感受到痛苦,这份痛苦就会变成加厚思想的原材料。
《深度思考:不断逼近问题的本质》 是美国作家莫琳·希凯的著作。书里讲述:深度思考就是不断逼近问题的本质事情来了就做,很少去想为什么做,怎么做,以及做了之后想得到什么结果?笃信天道酬勤,大部分时间用来埋头苦干,却鲜少抬头看路?习惯于用战术上的勤奋来掩饰战略上的懒惰?”
事实上,任何深度思考前的盲目勤奋,注定都是吃力不讨好的徒劳。在碎片化信息爆炸的当下,在竞争激烈的高阶领域,决胜的关键不仅在于知识的多寡、勤奋的程度如何,更在于是否具备深度思考的能力。
有思想深度的人一般都有深度思考的习惯。人是社会化动物,从众心理是本能,从众才能更好的社会化。深度思维必须具备质疑的性格习惯。 凡事都质疑一下,有时候是很累的,反生理结构的。当你对这个世界真正有自己观点的时候,你才跟这个世界有关联。深度思考永远只属于少数人。不能指望大多数人像哲学家一样去思考问题。
要想成为一个有思想的人,就要多去了解,多去感受,多去探究那些我们理所当然的事情,或许我们没有这样、那样的宝贵经历,但如果我们从生活细微处着手,去养成一个深度思考的习惯,久而久之,就会有自己都意想不到的变化。
谁让你读了那么些书,又知道了双水村以外还有一个大世界……如果你从小就在这个天地里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那你现在就会和众乡亲抱同一理想:经过几年的辛劳,像大哥一样娶个满意的媳妇,生个胖儿子,加上你的体魄,会成为一名相当出色的庄稼人。不幸的是,你知道得太多了,思考得太多了,因此才有了这种不能为周围人所理解的苦恼……”
——《平凡的世界》第二部,第十二章,路遥。
人来到这个世界上,不说物质要有多富有,人生要有多精彩。但还是要经历一些人世间的黑暗,独自承受过让人睡不着的压力,见过几个令人惊艳的人,才能在以后有些回忆和谈资。而经历过这些,你的眼界和思想自然就开阔和深刻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