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秋时节,汉寿农村稻浪翻滚,犹如一片金色的海洋。鲁融冰 摄
鲁融冰 丁立君
“猗猗嘉禾,今盈我仓。粮丰农稳,盛世和安。”仲秋时节,汉寿这片肥沃的土地上,处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在现代农业示范片,沉甸甸的稻穗随风舞动,汇成金色稻浪;蔬菜生产基地里,绿油油的菜苗长势喜人,宛如碧翠海洋;高标准生态甲鱼养殖基地,但见清波荡漾,生机涌动……广袤的乡村田野,呈现出一幅幅色彩斑斓的丰收画卷。
近年来,汉寿县坚持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抓手,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效实现农业农村发展稳中有进、稳中向优的良好态势。
“仓廪实”的背后,饱含着县委决策、政府主抓的良苦用心和全县人民的辛勤耕耘,更离不开该县“三农”工作者的拼搏与奉献。
心系“国之大者” 扛稳粮食安全重任
汉寿县地处洞庭西滨,是全国粮食生产大县。全年粮食生产面积140万亩左右,其中水稻面积136.6万亩。粮食生产面积、产量均居全省(区、县)第五位。
然而,今年7月以来,连续高温干旱天气,对“鱼米之乡”的粮食生产带来不利影响。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基于这样的认识,汉寿县农业农村局党组高度重视、周密部署,全力以赴抗旱保收,扛稳粮食安全重任,并把“清廉机关”建设和业务工作一同部署,齐步推进。全局110名干部职工迅速响应,一支支勤政务实、廉洁自律、高效精干的服务队开赴田间地头,汇聚成“三农清风”,全面打响农业抗旱攻坚战。
该局印发《当前主要农作物干旱培管技术指导意见》,联合湖南农业大学、农科院等专家团队,指导农民全方位开展科学抗旱、节水抗旱,做好田间培管、病虫害防治等工作。
面对旱情,他们科学应对,有的放矢,采购磷酸二氢钾、“谷粒饱”叶面肥,免费发放给种粮大户,并聘请专业合作社利用无人机喷施,实现统防统治,有效增强作物抗逆性。全县示范片覆盖面达12万亩以上。同时,积极组织开展勘灾定损,拿出实际理赔方案,最大限度减轻农民的损失。
抗旱,只是汉寿县农业农村局心系“国之大者”的一个缩影。
为不断筑牢粮食安全“压舱石”,今年春耕期间,该局狠抓关键环节,大力推广专业化集中育秧,新建育秧中心6处,面积近5万平方米,全县早稻栽种面积21.2万亩,为全年粮食生产打下坚实基础;还引进钵毯式机插秧技术,极大缩短秧苗返青期,既提高早稻质量,又能抢抓农时,给晚稻生产创造有利条件。
对完成“使命”的育秧中心,汉寿县农业农村局发挥专业优势,整合技术资源,拓展育秧大棚的服务功能,使之变为蔬菜育苗基地。
去年,在他们的技术指导下,岩汪湖镇向东农机专业合作社利用7000平方米育秧中心,培育菜苗、瓜苗,每亩增收近万元。尝到甜头后,该合作社今年新建育秧中心1.7万平方米,目前秋延后辣椒等蔬菜长势喜人,即将上市。
为推动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汉寿县强力推进化肥减量增效工作,2021年全县化肥折纯总量54013.9吨,较2020年减少7328.74吨,主要农作物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覆盖率为95.31%,实现“减肥不减产能、减量不减收益”的“双减双不减目标”。
迎击旱情“烤”验 打赢蔬菜“保供战”
汉寿蔬菜声名远播,素有“北寿光、南汉寿”的美誉。全县常年蔬菜播种面积45万亩,年产量近200万吨,综合产值近40亿元,是“湖南省放心菜生产基地”、全国蔬菜生产重点县、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基地,年外销量达170多万吨。
此次旱情,致使汉寿县近7万亩存园蔬菜不同程度受灾。特别是8月,气温较去年同比上升5℃。面对“烤”验,该县农技人员冒酷暑、顶烈日,发放技术资料,科学应对旱情,连日奋战在抗旱救灾一线,他们的身影构成田间地头最靓丽的风景线。
黄庆是汉寿县农业农村局的一名工作人员,具体对接全县蔬菜产业等工作。蔬菜“保供战”打响后,他和同事们基本处于“5+2”“白+黑”的工作状态。除了实地指导,黄庆每天还在全县70多家蔬菜种植合作社的微信群里,及时传递上级政策,更新天气信息、抗旱及生产指南。
他们紧急抽调灌溉设备,指导菜农利用早晚气温相对较低时段浇灌作物,对南瓜、冬瓜、辣椒等存园蔬菜及时抢收,确保市场蔬菜供应稳定,最大限度减少旱情损失,对采收以及绝收的菜地及时翻耕播种,确保下茬蔬菜按时上市。
围堤湖蔬菜产业园蔬菜种植面积5万亩,是湖南省集中连片最大的专业蔬菜生产基地。在政府补贴60%的扶持下,旱情期间新打机井接近200口,汩汩清流润泽沃土,极大保证了换茬蔬菜的灌溉用水。
正值秋冬蔬菜移栽的高峰期,菜农们抢抓农时,忙得不亦乐乎。“我长这么大都没见过这么严重的旱情,多亏了这些干部,没日没夜和我们并肩作战,真正把农民的事当成了自己的事。”汉寿县永鑫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感慨地说。
今年来,汉寿县锚定“百亿蔬菜”总目标,强谋划、抓重点、督落实,蔬菜产业发展呈现出规模增大、主体增多的可喜局面。全县上半年落实蔬菜播面23.9万亩,实现总产80多万吨,完成综合产值约2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5%、4.8%、22.2%。
力创“百亿特养”只为“汉寿甲鱼甲天下”
9月17日,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组织专家团队,来到汉寿县开展“中国龟鳖产业启航地”“中国生态甲鱼品质强县”标志和荣誉的考察评审工作。参评专家一致认定,建议授予汉寿县上述两项标志和荣誉。这无疑为汉寿甲鱼产业发展带来更为强劲的动力。
汉寿是“中国甲鱼之乡”。现有甲鱼养殖面积14.5万亩,年产商品鳖3.52万吨,年产值40亿元。全县有甲鱼繁育养殖户2000多户,规模养殖企业18家,甲鱼养殖专业合作社37个,从业人员4.5万人以上。
今年来,在县委“六轮驱动”战略引领下,作为百亿龟鳖特养产业发展的牵头单位——汉寿县农业农村局,联合各成员单位凝心聚力,紧盯重点,不断夯实甲鱼种苗繁育基础,做强做大基地示范引领,使甲鱼产业支撑更强、主体更活、品牌更响。
全县形成特科所争创国家级原良种场,禾田、明珠等社会主体争创省级良种场的生动局面;新申报禾田甲鱼、湘弘水产两个省级特色产业园、华甲公司1个市级特色产业园,全县新增生态养殖基地3.25万亩。
各部门围绕明责任、聚资金,紧扣育主体、创新品,联动发力,捷报频传——中国工程院院士刘少军应聘成为汉寿甲鱼产业首席专家,《汉寿甲鱼地理保护标志产品》地方标准通过省级评审,汉寿甲鱼LOGO商标注册进展顺利。
政府搭台,企业唱戏。今年,汉寿县新增甲鱼养殖合作社5家,申报省级示范社1家、市级示范社4家;新申报省级龙头企业3家、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基地备案3家、绿色食品认证3家;新创华乐黄金甲营养位上餐、预制菜、华甲甲鱼佛跳墙等系列产品30多种,拉动甲鱼产值节节攀高,预计全年可达60亿元。同时,强化线上线下双联动,有效扩大汉寿甲鱼品牌影响力。上半年,全县实现甲鱼产值 24.7亿元,同比增长8.6%。
农业根基稳,发展底气足。得益于“三农”工作者的智慧与付出,如今的龙阳大地,跑出了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加速度”,乡村美、产业旺、农民富,笑容展现在越来越多群众的脸庞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