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董晓孝
月华圆满正秋中,天上人间此夕同。
丝管声声绕白塔,半入秋风半入云。
伴随着箜篌、古琴、古筝以及笛、 埙、箫、篪等民族乐器演奏的丝竹管弦雅乐,时而宛如凤凰高鸣、直入云霄;时而又如喜鹊传讯、亲切可爱。这是2022年9月11日在北京白塔寺上演的“妙音雅集——中秋民乐之夜”活动。
此乐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联袂奉献这场音乐盛宴的是青年民乐演奏家王溪和国韵乐舞器乐剧创始人、箜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吴茜。在此次白塔寺中秋民乐之夜妙音雅集活动,王溪携笛、埙、箫、篪四种吹管乐器登台,吴茜则身兼箜篌、古琴、古筝三件弹拨乐器,用多种民族乐器合奏出《妆台秋思》《梅花三弄》《清明上河图》《暗香》《笑傲江湖》《鸣虎·云》等古曲,为现场观众带来场充满温馨和文化底蕴的民乐视听盛宴。
令人耐人寻味的是,民乐演奏家王溪和吴茜在这次白塔寺中秋民乐之夜妙音雅集活动上还与现场观众积极互动,一边演示一边讲解每件乐器的前世今与音乐特点,让在场观众不仅可以感受美妙的传统音乐,还可以了解民族乐器背后的故事,拉近了与观众的距离。
借此次白塔寺中秋夜民乐雅集活动之际,《消费导刊》杂志专访箜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国韵乐舞器乐剧创始人吴茜,讲述她背后的非遗故事和她的民乐梦想。
箜篌非遗传承人
传统佳节中秋月圆之夜,在白塔寺遇见丝竹管弦民乐。这对箜篌非遗传承人吴茜来说,有着不同寻常的意义。“中秋佳节,当跨越数千年的古曲民乐,在妙音寺古老的白塔下奏鸣,中华传统文化换发出新的艺术活力,换发出新的时代魅力。”吴茜脸上绽放着兰花般的浅笑,表达了艺术家内心真实的声音,“我们用民族乐器这种方式来讲述中国故事,传递民乐之美,传播文化自信,让更多年轻观众对中国民乐有新的认识与感悟,激发他们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与自豪感,更加深他们对民族自信、文化自信的共鸣。”
有意思的是,此次吴茜演奏民乐的白塔寺,正是其器乐剧《帆影弦歌万千重》中所描写的妙应寺白塔。
在器乐剧《帆影弦歌万千重》中,明清两代京都粮仓南新仓、北新桥的海眼、卢沟桥的狮子、妙应寺的白塔、姑苏城外的寒山寺、苏州的虎丘塔……一个个耳熟能详的名字,以非物质文化人文景观的诗意艺术表现形式,逐一得到展现。
除了非物质文化人文景观的体现,《帆影弦歌万千重》通过舞台剧形式展现了多种“非遗”文化。剧中有五首箜篌乐曲、四件非遗乐器、三段非遗号子、二首琴歌、一个非遗祭祀舞蹈,演绎了一个生动感人的爱情故事,述说大运河上一段明代苏州昆腔戏班北上京城的故事。
作为箜篌非遗传承人,吴茜在《帆影弦歌万千重》这部剧中一连演奏了五支箜篌乐曲,她以空灵妙曼的琴声,将沉寂了许久的箜篌乐器,以器乐剧的方式,带进大众的视野,重新响起天籁之音。
对于箜篌这件中国最古老的文人四器之一,大多数人都比较陌生。箜篌,起源于我国商代,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与历史背景,在近三千年的历史过程中,箜篌由原来的卧箜篌,随各个不同朝代与当时最高超的制作工艺和文化审美以及演奏技艺相结合,形成了皇家礼仪乃至体现当时朝代最顶尖制作工艺的一项独特乐器。
“箜篌是一个悠远而又富有生命力的凤凰涅槃的新乐器,是一个古老而带有新生的乐器。”吴茜对箜篌的热爱,如数家珍般娓娓道来箜篌的历史发展过程,“每一个朝代的箜篌,都有其不同的风格,演奏方法也不尽相同。敦煌时期,箜篌演变成双排弦,形成当今世界上唯一的双排弦乐器。清代时期,出现手拨转调,加了柱,可像古筝一样的弦按弦颤、颤音的演奏技法。到了近现代,1986年形成了鲜明的现代箜篌的成熟制造工艺,同时也在演奏上更大地丰富了左手的演奏和表现方法,同时拨片的运用,使箜篌的长音延续和演奏上取得突破性发展。”
现在很多人,对箜篌和竖琴总是混淆,分不清。吴茜指出,竖琴是单排弦,而箜篌则是双排弦,尽管两者的演奏方式有相似之处,但用竖琴的方法去演奏箜篌是绝然不可以的。从乐器形式来说,竖琴没有凤首,而这个凤首,于箜篌而言,有其特殊的文化定义与文化含义。此外,竖琴不像箜篌那样有琴码可以做颤压。
箜篌非遗传承人吴茜用器乐剧这种艺术方式,将“非遗”精神以人类的普世情感来演绎、传达中华文化特有的文化内涵。
继2018年中国首部器乐剧《韵魂弦梦》在京成功巡演后,吴茜再次率领创作团队精心打造器乐剧新作《帆影弦歌万千重》,于2020年12月25日顺利登台,一年后的2022年,精益求精的她又将升级版《帆影弦歌万千重》呈现在观众面前,再次成功演出。
从《韵魂弦梦》到《帆影弦歌万千重》,箜篌非遗传承人吴茜一直在用实际行动践行她的民乐梦——通过舞台剧形式展现“非遗”文化,“非遗”精神。
国韵乐舞器乐剧创始人
“天涯明月心相系,朝暮相伴无穷时,一声琴一生情,倾我一生一世。”这首《一曲琴声》是《帆影弦歌万千重》主题曲,可以说是表达了箜篌非遗传承人吴茜的心声,也是国韵乐舞器乐剧创始人吴茜的真实写照。
作为集箜篌、古琴、古筝国乐于一身的演奏家,吴茜自2010年以中国民族器乐代表参加美国“国际和平艺术奖”评选,凭借器乐剧表演《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一举夺得美国“国际和平艺术奖”比赛一等奖后,回到国内,她就开始从事器乐剧的挖掘、编排与打造。
“什么是器乐剧?器乐剧可以说是音乐剧中的一个分支,在大众的固有概念中,可能以为是一个人弹琴,有很多漂亮的舞美或者伴舞,在我们这个器乐剧里,定位的是以中国器乐为载体,结合中国传统非遗元素的诗歌乐舞,形成综合表演多元体系的剧目,来讲述中国故事,体悟中国精神。”一讲起器乐剧,吴茜眼睛里闪亮着一道光,将自己所有的热情,都倾注到这道光。
身为国韵乐舞器乐剧创始人,吴茜最大的心愿就是用一根根琴弦谱写一曲曲美妙的乐章,用手中的乐器凝聚最具生命感染力的音乐之魂。《帆影弦歌万千重》的理念正是用中国器乐结合非物质文化遗产讲述中国故事。
早在2015年,吴茜带着创作团队经过多年打磨,将自导自演的中国首部器乐剧《韵魂弦梦》在北京成功首演;2018年,将改进版的《韵魂弦梦》在全国进行巡演,引起不小的反响;2020年,吴茜又率领创作团队精心打造了器乐剧新作《帆影弦歌万千重》,即使是在疫情期间,再次获得成功与关注。
“艺术形式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每次演出器乐剧,都会进行调整、优化,就是让故事不断合理化,不断升华,引起观众的共鸣,让他们沉浸到器乐剧里感同身受,体验到中华非遗文化、非遗音乐的美好。”吴茜说道。
对于艺术精益求精的吴茜,一遍又一遍不断完善器乐剧的每一个细节、每一个音符,秉持自己对器乐剧的初心,以剧为传扬点来让国人认识到中国的非遗文化、非遗音乐,以及让更多的人通过剧目走进剧场,为自己的文化鼓掌,为自己的文化加油,同时用音乐唤醒观众内在的文化基因。
2021年,由于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帆影弦歌万千重》器乐剧的排演几度中断,上演时间也一再调整。一边严格做好疫情的防控,一边紧锣密鼓地排演。虽然遇到了重重艰难苦困,但一心扑在器乐剧上的吴茜,带领创作团队克服种种困难,终于在“十一”国庆假期成功上演《帆影弦歌万千重》,受到越来越多年轻观众的喜爱与追捧。
值得一提的是,器乐剧《帆影弦歌万千重》在2021年10月被北京广播电视台联合拍摄制作成8K超高清电视版《帆影弦歌万千重》,并于2022年3月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期间播出,城市公共空间、高校、社区等地总播出时间约3456小时,累计服务群众15000人次,总播出时长约24000小时,向国内外观众展示了博大精深又富有活力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令人欣喜的是,该作品还荣获2022年度北京市8K超高清视频制作专项扶持项目。这对吴茜及其创作团队来说,可谓“好事连连”!
传统民乐传播者
民乐,贯穿了中华千年的文明时空,传递着礼乐之邦的情感密码,正如器乐剧《帆影弦歌万千重》中所展现的大运河,水流不息,延绵不绝……
大运河延岸,传来激昂高亢的劳动号子;运河之上,悠悠箜篌之音,与箫声琴瑟相合。这是《帆影弦歌万千重》通过民乐对大运河的演绎。
器乐剧《帆影弦歌万千重》讲述了江南苏州昆腔瑞霞班沿大运河北上,迁班京城发扬昆曲文化的动人故事,融爱情、亲情和文化家国情于一体。剧中引入大量传统民乐,特别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以运河为线,串联起南北方的昆歌、昆曲、劳动号子、箜篌、古琴、商羊舞等表演形式,表现故事情节和其中蕴含的情感与精神。大运河作为世界文化遗产,与昆曲、箜篌、古琴以及与运河城市相关的民间舞蹈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元素融为一体,相互映衬,再现大运河两岸的文化与风情,同时也展现了中国南方文化向北方传运、交融的历史进程。
在《帆影弦歌万千重》这部剧中,箜篌非遗传承人吴茜扮演剧中女主角苏媛。凭借深厚的音乐素养与艺术底蕴,吴茜在舞台上饰演了容貌姣好、技艺高超,个性既浪漫又坚韧的明代女子。吴茜擅长将传统文化以最平易近人的方式展现出来,用曼妙的音乐在不知不觉中攫住观众的心,以更具象的立体的人物形象来代言“非遗”形象,向观众传达具有2500多年历史的中国大运河文化。
器乐剧《帆影弦歌万千重》的一大亮点,可以说是一部剧用了文人四器。这个“器”是中国民族音乐四大乐器。古筝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古琴是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箜篌是北京市区级文化遗产,箫则是国家级文化遗产。同时,剧中的四个劳动号子、评弹、商羊舞都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再加上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昆曲,用“文人四器”加上“九大非遗”组合成的北京四九城内意,体现北京城对文化的包容和文化之都的丰盛。
剧中非常有看点的大型民族乐器箜篌,是大运河南北融合的一个象征。箜篌本身是宫廷乐器,通过大运河把北方文化带到了南方,同时在吸收了南方音乐后,又将新箜篌带入北方,这个交融的过程中,箜篌以皇家礼乐的一个音符,是大运河发展的历史见证,也是南北文化融合的标志。更深一步讲,作为“凤首”文化的音乐符号,象征着凤凰涅槃。既表示了大运河“凤凰涅槃”迎来新的生机,也蕴含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回归兴盛、凤凰涅槃。
“传统民乐融入到器乐剧中,通过剧目让观众能够找到文化与精神的契合点,在每一个剧中能找到自己的梦想。这是传统民乐与器乐剧结合的魅力,也是一种新兴的力量。”吴茜将自己视为传统民乐传播者,不惜余力在弘扬中华传统音乐。受到疫情影响,吴茜也在网络上分享一些演奏箜篌、古琴、古筝等民族乐器的视频,甚至打算未来将器乐剧推向互联网,挖掘更多的传播渠道。
不管是作为箜篌非遗传承人,还是身为国韵乐舞器乐剧创始人,又或者是传统民乐传播者,对吴茜来说,“一声琴一生情,倾我一生一世”,这是音乐家对艺术境界的至高追求。她以自己的赤子之心,集合很多具有文化情怀与使命感的青年才俊,本着工匠精神打造非遗原创器乐剧。通过非遗跨界器乐剧这种新的表演形式,展现传统民乐的魅力,传达中华文化的内涵,传播中华文明的礼乐密码。同时,也为中国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国韵乐舞器乐剧的成长,做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