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妈心理圈子中,一位妈妈偶然聊起自己的孩子偷偷拿父母的钱的事。

没想到引来一片共鸣,发言的妈妈中,竟然有一大半小时候都偷偷拿过父母的钱,看来真是应了那句老话:日防夜防,家“贼”难防。

玩笑归玩笑,既然这种现象这么普遍,就值得花一点时间分析分析。

孩子为什么会偷东西呢?

一、孩子的规则感和边界意识还没发展成熟。

孩子的不同成长阶段出现的“偷盗”,原因各不相同。

5岁以前的孩子没有建立起完善的道德观,不知道“偷”的概念,也没有完整的物权意识,无法正确区分“自己的”和“别人的”的界限。

我们眼中的“偷”,是他们眼中的“拿”。

由于原始的“自恋”与“恋物”推动,看到自己喜欢的东西就会认为是自己的并占为己有。

小学低年级阶段的孩子已经明白“偷东西”是不对的,道德感已经建立起来,但是自控力差。这个阶段的孩子偷东西多半是物欲太强,又不能控制自己导致的。

出现这种情况有可能是家长在平时的教育过程中过多的压抑了孩子的需求,当然也有可能过多的放纵孩子的需求。物极必反,两种极端都能表现出一样的结果。

青春期时期的孩子自尊心、价值观、世界观等各方面趋于建立和发展,但仍然不稳定。

这个阶段如果出现偷东西的行为,有可能是他们长期被错误对待,从小成长的过程中受到了较多的“心理创伤”,自尊心受到了较多的摧残。

当他的自尊心受到了持续的伤害以后,会“破罐子破摔”,并对予以他伤害的人报复,如果不能报复自己的父母,那就从身边的同学下手,第一是报复别人,第二是让父母“满意”,更加吻合父母长期以来给予自己的评价。

二、孩子偷东西源于内心的匮乏感

心理学上有一个“匮乏感”的概念:如果内心有种不满足,往往会寻求其他的方式来补偿。

偷窃就是匮乏感引发的行为,包括物质匮乏和心理匮乏,后者尤重。

越得不到,就越想要。

前不久,广东一个7岁小女孩因为在商场偷拿东西,妈妈看孩子始终不肯承认,

于是想给孩子一个教训,选择了报警。

原来女孩很喜欢商场里的扭扭蛋,但知道家里条件不好,于是就想悄悄拿走,以为不会被发现。

家庭物质上的缺失,让她有了铤而走险的“勇气”。

这个时候一位家长说:家里条件挺好的,孩子想买的东西我都给他买,不明白为什么还要偷钱。

经过咨询得知,这位家长在金钱上对孩子管得非常严,从不给孩子零花钱,他们会对孩子说:“你想买什么跟我说,只要合理,我都给钱。”

孩子想买的东西都要经过妈妈的同意才可,毫无余地可言。很多情况下“合理”或“不合理”,是家长来判断的,它根本不是孩子的想法;

而且孩子有时会有些属于自己的小秘密,不想跟你说,比如某个同学,尤其是异性同学过生日,孩子想送一个小礼物,如果他手里有一些零花钱,就不会为难。

对孩子控制太严,显而易见的潜台词是不信任孩子。信任不会让孩子变坏,相反,家长看管得越紧,孩子越容易找机会偷钱。

三、为了引起父母的关注

英国精神分析学家温尼科特说,孩子的问题行为,常是在向父母表达什么。

偷,也是如此。

表面看,它是孩子一种错误的行为,实际上都藏着孩子的物质需求和心理需求。

有的孩子是因为渴望,有的孩子是因为好奇好玩,还有的孩子是因为得手的成就感.......

曾遇到一个案例,一个小男孩家境不错,想要的东西父母也会给他买,但是他却会经常偷东西。

最后发现是他的父母太忙了,平时没时间陪他,也不关心他,他发现偷拿东西可以获得父母的关注,所以孩子借此来引起父母的关注。

四、“坏家长”的遗传行为

所谓“小时偷针长大偷金”的因果必须有一个条件:坏家长——没有这个必要条件,这个因果不成立。

“坏家长”有两种:第一种是习惯用打骂解决问题,简单粗暴发生的地方,就是“偷窃”容易发生的地方。

比如,有的家长平时对孩子监督得很严,控制得很紧,一发现孩子偷钱,立即定性为“偷”,鄙视孩子,把孩子暴打一顿,警告,并开始像监督小偷一样监督孩子,一旦发现又有偷钱行为,不但暴打,而且去学校告诉老师,让老师做工作,或是吓唬孩子,要把他交到警察那里……

这样折腾下来,孩子离小偷的身份就越来越近了。

第二种是自己手脚不干净或爱占小便宜——只有这两种家长的孩子才会小时偷针长大偷金。

没有人天生是堕落的,只有环境一直在营造一个小偷,一个人才能最终成为小偷。

所以需要家长多反思自己。真正的教育准备是完善自己,在财富教育方面也一样,不但要求家长有好的教育理念,还需要有好的财富观。

虽说孩子偶尔一次的不当行为,并不代表孩子的全部人格,但教育却是必不可少的。

李玫瑾曾说过:孩子第一次偷钱,不明白偷钱的后果,但是孩子感受到了偷钱的快乐,如果父母不及时制止批评,孩子就会重复偷钱的行为。

一旦第一次尝到甜头,就会有第二次、第三次……

偷东西,是真的会上瘾的。

孩子“偷钱”的原因当然不止以上这些情况,了解了孩子“偷钱”背后的心理动机,做父母的可以尝试把这件事看做是一个信息,看看孩子通过这个行为向父母传递了什么样的信号,看看孩子的心理发育到了哪个阶段,看看父母和孩子的关系出了什么问题,看看是否忽略了孩子的需求。

家“贼”不是贼,是汪洋大海中漂流的少年派,需要帮助,需要关心,还需要爱。

有关青春期孩子的更多问题和养育方法,在《人工智能时代,孩子该怎么教育?》里都有提到,感兴趣的家长可以试听哦~

举报/反馈

妈心理学习动力辅导

9.4万获赞 3万粉丝
中小学生学习动力在线辅导。
河北东方青鸟心理健康管理咨询有限公司官方账号,优质亲子领域创作者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