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泉州提线木偶戏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专家称,最迟于唐末五代时期,提线木偶戏就已经在福建泉州及周边地区广泛流行。此后历经宋、元、明、清至当代,传承不辍,至今仍保留了700余出传统剧目和由300余支曲牌唱腔构成的独有剧种音乐“傀儡调”,以及独具特色的偶头雕刻、偶像造型艺术与制作工艺,是我国不间断传承史最长、文化积淀和艺术积累最为丰厚的傀儡戏剧之一,并于2006年入选我国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 获得文化部“优秀保留剧目大奖”的《火焰山》
紧扣时代脉搏,讲好中国故事
▲ 泉州市木偶剧团承办“中国泉州国际木偶节”活动
作为泉州提线木偶戏的保护单位,泉州市木偶剧团始终坚持“在敬畏中坚守,在传承中创新”的发展方向。《火焰山》是泉州市木偶剧团的经典剧目,改编自中国古典名著《西游记》。这部戏中运用了泉州市木偶剧团首创的“天桥高台”舞台形式,熔提线木偶、杖头木偶、掌中木偶、人偶表演于一炉,具有很高的技巧性、艺术性与观赏性。自上世纪70年代开演以来,《火焰山》曾荣获文化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30周年献礼演出一等奖、文化部“优秀保留剧目大奖”等重量级奖项。2020年,该剧还成功入选文化和旅游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舞台艺术精品创作工程”——“百年百部”传统精品复排计划重点扶持作品。它至今已在国内外公演近4000场。
▲ 《小金刚传奇》
“排出高质量的剧目”是泉州市木偶剧团团长洪世键20多年前在晋江担任掌中木偶剧团团长时就许下的诺言。为了在留住传统的同时紧跟时代,一方面,洪世键带领团员深入挖掘整理,抢救了《目连救母》等濒临失传的提线木偶传统剧目;另一方面,洪世键和团员们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要繁荣文艺创作,坚持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相统一,加强现实题材创作,不断推出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讴歌英雄的精品力作”的号召,创排了《铁窗蝴蝶》《赴宴斗鸠山》《风雨桃花山》《小金刚传奇》等众多现实题材和革命历史题材的木偶大戏,让观众在享受舞台艺术的同时,更生动地认识和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浴血奋战、百折不挠的光辉历程,反映中华儿女拼搏奋斗创造美好生活的时代图景,赓续红色血脉,抒写新时代精神,讲好中国故事,在社会上引起热烈反响。
对此,洪世键解释道:“木偶戏作为优秀的传统艺术,本身就具有广泛的社会功能和教育功能。作为文艺工作者,我们必须继承发扬前人聚民心、扬正气的艺术传统,自觉担负起历史与时代交托给我们的光荣使命,传承、传播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智慧力量。”
泉州有“千年侨乡”之称,作为泉州重要的文化标识,泉州提线木偶戏在推动国内外文化交流方面有着天然的优势。从明朝开始,泉州傀儡戏就沿着海上丝绸之路向东南亚等华侨聚居的地区传播,用“悬丝”牵起海外游子记忆中的悠悠乡愁。
▲ 《四将开台》亮相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文艺演出
泉州市木偶剧团成立70年来,已经出访五大洲70多个国家和地区,参与对外文化交流300余次,荣获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人民友谊贡献奖”,多次应邀在联合国总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举办的活动以及央视春晚、央视元宵晚会、央视新年戏曲晚会等重大活动中表演,在国内外享有很高的知名度。2008年8月8日,泉州提线木偶戏节目《四将开台》亮相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文艺演出,向全世界观众展示中国非遗的魅力。近几年受疫情影响,对外线下演出大部分被取消,泉州市木偶剧团每年仍多次受邀通过线上方式,向海外观众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样的影响力也吸引了各方媒体的广泛关注。“我们的作品4次登上央视春晚,经常登上央视戏曲春晚、元宵晚会,几乎每年都有央视、地方卫视等近20家主流媒体专程来我们剧团采访拍摄。”洪世键介绍。
▲ 荣获文化部第十届文华新剧目奖等奖项的《古艺新姿活傀儡》
▲ 2021年7月,洪世键所在的福建省政协委员联系点获评全国“杰出委员工作室(站)”。
不仅如此,2017年9月,剧团因在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九次会晤筹备和服务保障工作中表现优秀,被福建省委、省政府授予“先进集体”称号。2018年12月29日,剧团在北京国家大剧院参加由中宣部、文化和旅游部主办的2019年新年戏曲晚会,习近平总书记等党和国家领导人观看了演出。2021年9月,剧团被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文化和旅游部授予“全国文化和旅游系统先进集体”。同年,泉州提线木偶戏传承保护中心(泉州市木偶剧团)作为福建省政协委员联系点,获评全国20个“杰出委员工作室(站)”之一,同时,被福建省政协列为全省政协两个党建联系点之一。
“他们是文化的使者,是向世界展示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一张金名片。”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音乐研究所名誉所长田青评价。
肩挑传承使命,培养非遗人才
用线操纵木偶表演的艺术形式,流行于世界上很多国家和地区,电影《音乐之声》中主角玛丽亚带着孩子们用提线木偶表演《孤独的牧羊人》的片段,成为很多影迷心中的经典。相比而言,泉州提线木偶技术水平更高,在世界范围内都属一流。
泉州提线木偶戏所使用的木偶最少有30条提线,复杂一点的木偶甚至要用到50条,这在其他地区的木偶戏中十分罕见。50条“悬丝”虽然给木偶的操控和制作增加了很大难度,却让木偶的关节可以运动得更加灵活,几乎可以模仿人和动物的所有动作,配合独特的唱腔以及精妙的故事情节,让演出极具吸引力。难怪清朝文人蔡鸿儒在《晋水常谈录》中发出“刻木为人,外披以文绣,以丝牵引,宛然如生,谓之傀儡,所云木丝也。泉人最工此技”的感叹。
不仅如此,泉州提线木偶戏传统剧目中还保存着大量古代闽南语系地区的民间信仰和婚丧喜庆等习俗,以及大量“古河洛语”与闽南方言的语法、语汇及古读音,还包括压脚鼓、钲锣等古老乐器的演奏技法,众多宋元南戏剧目、音乐、表演形态等方面的珍贵资料,是世人了解泉州历史文化的一把钥匙。
为了保护好、传承好这项中华文明的优秀成果,在洪世键的带领下,泉州市木偶剧团始终把培养人才放在剧团工作的重要位置。
泉州市木偶剧团现有团员不足百人,其中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就有4位。队员可划分为“60后”“70后”“90后”三个梯队,以老带新、教学相长、大胆实践,已基本形成木偶表演、音乐唱腔、偶像制作等技艺的有序传承。
▲ 泉州提线木偶戏在美国进行文化交流
▲ 泉州市木偶剧团参与央视总台2022年大型合拍纪录片《伊路向东》
不仅如此,泉州市木偶剧团于2015年参与组织实施了由中国艺术研究院、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国际培训中心主办的“中国福建木偶戏在亚太地区的传播交流推广系列活动”,赴柬埔寨、印度尼西亚、澳大利亚等国开展国际培训、讲座及演出;2018年,承办国家艺术基金“全国提线木偶戏人才培训”项目,向全国同行传授千年的传统线规,助力全国提线木偶戏表演水平提升;2019年,与厦门大学共同承办国家艺术基金“泉州提线木偶数字人偶交互表演与推广”项目,赴美国加州圣地亚哥州立大学孔子学院等地推广传播……通过这些活动,泉州市木偶剧团用开阔的眼光和广阔的胸怀,无私地向全国及世界范围内的木偶演艺行业输送人才。
同时,泉州市木偶剧团在实践经验指导下,积极吸纳和培养理论研究人才,先后出版了《泉州傀儡艺术概述》《傀儡戏“目连”全簿》《傀儡戏“落笼簿”》《傀儡戏音乐曲牌》《傀儡戏基本线规图像》《泉州目连嘉礼相关情况调查论文集》《泉州提线木偶戏》《泉州提线木偶戏代表性传承人口述史》《新中国提线木偶戏发展研究——以泉州提线木偶戏为例》《偶坛映像》《偶坛情缘》等专著。
正是凭借在人才培养方面的突出成就和示范作用,以泉州市木偶剧团为主体的“福建木偶戏后继人才培养计划”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优秀实践名册”,成为我国迄今为止入选该名录的唯一项目,填补了国内相关领域的空白。
共赴“嘉礼之约”,
让更多人爱上传统文化
除了培养提线木偶表演者、研究者,泉州市木偶剧团还十分重视木偶欣赏者和潜在从业者的培养。在洪世键的带领下,剧团在新老团址常年举办公益惠民演出和公益活动,丰富了市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也打造出游客心中到泉州旅游必不可少的打卡地,让泉州提线木偶戏拥有广泛深厚群众基础的传统,得以延续和发扬。
在泉州市老城区的通政巷口,有一座古色古香的小院子。下午4点,阳光斜斜地穿过路旁的枝桠,将老城映照得影影绰绰。行人三三两两,喝茶聊天,正是一天中最慵懒的时光。小院子里却是另一番火爆场面。宽敞的建筑内部有一方小小的戏台,台下挤满了男女老幼,甚至还有不少拖着行李箱的观众专程远道而来,赴一场“嘉礼之约”。
这里是泉州嘉礼馆(泉州木偶剧团旧址)。在闽南语中,“嘉礼”指的是提线木偶,也就是“悬丝傀儡”。从2016年开始,无特殊情况时,嘉礼馆每周二、四、六、日的下午4点至5点半,都会为观众献上公益惠民演出,平均每年演出超过200场,几乎场场爆满,座无虚席。原本只设有70多个座位的小剧场,节假日时的观众甚至达到了四五百人。
▲ 泉州提线木偶戏走进校园
▲ 泉州提线木偶戏进校园为孩子表演
洪世键还十分重视传统木偶戏对儿童、青少年群体的吸引,坚持推动提线木偶艺术进校园,开展研学活动,让孩子们亲身感受木偶戏的魅力。同时,在保留提线木偶戏传统内核的基础上,不断尝试通过更有趣的舞台设计和声光电等现代舞台技术的融合,推动泉州提线木偶戏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让更多人爱上传统文化,也让这一优秀的中国传统艺术可以更好地融入当代生活。
(本文图片均由泉州市木偶剧团提供)
2022年9月23日《中国文化报》
第5版—36版刊发第十三届中国艺术节专刊
其中B05版刊发
《泉州市木偶剧团:用情用力讲好中国故事》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