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美主义,本质上是一种自卑,是一种自我虚弱,潜意识里缺乏安全感。

俗话说,缺啥补啥,没啥炫啥。

正因为童年早期,没有得到足够的爱与关注,所以成年后,通过强迫自我完美来满足内心的那份缺失。

完美其实也是对关系的一种失望,在完美主义者心中,不完美就意味着被忽视和不被关爱。

早年间,在和父母的关系里,爱与关注是需要附带条件的,自己只有做到完美的一百分,才能得到父母的呵护。

而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说:爱是深深的理解与接纳。

在生命价值需要父母的评价和反馈来定义的关键期,既没有得到肯定,又没得到鼓励,反而是深深的厌恶和嫌弃。

于是痛苦的生命初体验,被深深烙印心底,就成为了人格的雏形。

精神分析鼻祖弗洛伊德讲,6岁前是人格形成的关键期,所以,生命初期,得到关爱的多寡,直接决定了成年后的幸福指数。

童年早期,如果有幸遇到一个懂得陪伴和互动的父母,真乃人生幸事。

然而,对于完美主义者来讲,就没有那么幸运了。

如果自己处在一个不完美的环境里,就会体验到深深的窒息感。甚至会有活不下去的冲动。

这是骨子里对自己不信任的激活状态。所以完美主义背后是缺乏安全感,是紧张、焦虑与忐忑不安。

心理学上讲:生命早期的教养模式如果是先有爱,再有规矩,一定能够形成健全的人格。

否则,就会出现巨婴般地超级自恋,二元心理,非黑即白,非此即彼。

对世界的认识,要么全坏要么全好,仍处于和父母共生的状态,这也是内心不成熟的体现。

健康的人性把握一定是一种整合状态,既有好又有坏,只是好的部分更多一些。

当内心被固着,无法健康成长时,完美主义者的世界也会无形中被缩小。

因为无法接受人性的黑暗面,于是就用客观层面的完美去压抑。

当人类本能的情感不能得到自然的流动和宣泄时,人就会通过更加扭曲的方式传递这种危险信号。比如:强迫式的完美

所以完美主义者,如若不去觉察、探索和领悟,内心会永远处在焦灼的状态中。

这种不安全感、焦虑、紧张和忐忑不安也会通过自己的认知、情绪情感和意志行为,潜移默化地传递给亲密关系中的人。

如:来自美国犹他州的超级写实画家帕特里克·克雷默(Patrick Kramer)就是一个天生的完美主义者。

帕特里克从小就对艺术感兴趣,童年的大部分时间都在画画,最终在犹他州普罗沃市的杨百翰大学(Brigham Young University)获得了美术学位。

天生的完美主义,让他形成了一种非常符合他个性的超现实主义画作风格,那就是面对成型的作品,却只会看到其中的瑕疵。

当然,偶尔也会尝试更加宽松的笔触。

但无论是在描绘盐湖城市中心的公共图书馆,还是摇摇欲坠的墙壁上摆放的花朵,抑或是红岩景观,他依然会给自己的作品带去灵魂中的严谨与可控品质。

可控就是完美人格的特写,正是缺乏安全感的真实写照。

完成胜于完美的心理才能走得更远。

著名的苹果创始人乔布斯也是一个典型的完美主义者。

别人开公司做产品,是为了盈利,目标让做出的产品满足客户的需求即可。而乔布斯却是把产品当作艺术品来雕。

乔布斯的天才,其实就是完美的极致追求,源于父亲的教导,即使用户看不到的地方,也力求做到完美无瑕。

所以,完美主义者身上多会有这些特点:

01.无法接受自己的不完美,且自我价值感来源于他人

完美,顾名思义,就是认为自己不够好,所以才会处处要求完美。

因为不能接受,所以才会无法看到,改变自然无从谈起。

由于内心虚弱,所以这种完美的判定与认可不是自己而是他人。

02.骨子里不自信,无法接受并庆祝自己的成功

对完美主义者而言,从来没有足够好的时候,自我永远陷于微不足道的小缺陷中,为此变得沮丧郁郁寡欢。

内心的不自信,对于既成的功名,也会深表怀疑,依然觉得自己还有更好的空间。

03.不善于尝试与创新,很难走出舒适区

完美主义者面对一个需要掌握更多技能,或者需要马上走出舒适区的机会时,极大概率上,会选择拒绝。

因为天生的怀疑与不自信,时刻会检讨自己不够聪明,无法应对新的学习曲线,更是担心自己会被看作失败者,让人失望。

04.大部分精力用来掩盖自己的缺点

完美主义者很怕自己的缺点被人斥责,所以会努力地逃开这些评价,不断地让自己的看起来完美。

所以,如果当你发现自己更加注重外在的评价和认可时,那么,你的完美主义已经深深地影响到你的生活了。

为了生命更加和谐与健康,愿我们都能真诚地接受真实的自我;

接受人本能的七情六欲,从而让自己活出那份从容、淡定与豁达,再次拥抱生命的美好与幸福。

举报/反馈

娟心理

16.2万获赞 2.4万粉丝
爱就是允许一切如其所是,而非如我所愿
心理咨询师,优质情感领域创作者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