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让人与人区分开的,往往不是那些可遇不可求的外力,而取决于你用什么思维角度看待、分析和解决问题。高手和普通人的区别在哪里?关键就在于他们的思维方式。真正的高手大都具备这几种顶级思维方式!一旦具备,必为人中龙凤,具备一种,也非常厉害。大家不妨来学习一下。
1、深井思维
曾国藩在家书中这样写道:“用功譬若掘井,与其多掘数井而皆不及泉,何若老守一井,力求及泉而用之不竭乎?”这句话翻译过来的意思就是:下功夫做大事就好比挖井取水,与其挖几个井都挖不到泉水,还不如老是守一口井挖下去,一定全力挖到泉水,这样才能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所以,做任何事情都是一样,如果想取得预期效果或者获得成功,在找准了方向后就要倾尽全力坚持做下去。千万不要耍小聪明、投机取巧,或者遇到困难就退缩,努力坚持下去,多走一步就能靠近成功。
就拿工作来举例。如果你遇到困难或不顺心,不想着如何去解决、去适应、去加倍努力,而选择放弃、去换另一份工作,那么明天,我们同样还是会因为这些原因而退缩,再去寻找下一份工作,何时是个头呢?
人生就如挖井,我们每个人都应该给自己挖口井,慢慢走上一条精进之路,掘井及泉,这样才会有所收获。一遇到困难就选择换个地方,人生并不会因此而变得更好。
2、借力思维
荀子《劝学》中写道:“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真正厉害的人从不闭门造车,而是懂得借助他人的力量。
相传英国大英图书馆因为年久失修,需要搬迁。由于馆内藏书数量巨大,高昂的搬家费让馆长一筹莫展。一个图书管理员想到一个好主意。第二天,图书馆发了一则公告:即日起,每位市民都可以免费从馆内借10本书,只要如期归还即可。市民看到这则消息后都来借书,没几天就把馆内的图书借光了。图书馆随后又发布新公告,让市民把书还到图书馆搬的新址。这个好办法让图书馆顺利完成搬迁,节约了大笔搬迁费。
如果我们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缺少资源,我们的目光不应仅仅停留在“创造资源”上,而应该转向“谁拥有这项资源”上,从而将问题转化为“如何借用这项资源”。
一个优秀的人,仅知道自我提升远远不够,更要善于借助外部力量。通过借力,不仅可以实现资源的优化和整合,还能收获长期回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真正有本事的人,懂得扬长避短、突破自我限制。在这个合作共赢的时代,学会借力、互相借力,才能成为最后的赢家。
3、不争思维
《道德经》中写道: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正因为不与人争,所以遍天下没有人能与他争。
不争,是道德经揭示的人生大智慧。但不争,并不是真的不争,而是为了更好的争,从而达到不争而胜的最高境界。真正的智者,都拥有不争思维。不争思维=从不争,到不争而胜!聪明人能在最恰当的时候示弱隐强,做出退让。不争,才能保全自己,才能立足不败之地。
一个人不在乎得失,内心也就“也无风雨也无晴”。但这带来的并非是消极影响。一个人正是因为不在乎得失,能忍、能隐、能退、能柔。反而可以不必出风头,不必分心,专心把事情本身做好,反而可以做出一番成绩。自然立于不败之地。这才是现代人“不争是争”的道理。
不患得患失,保持一颗平常心,不卑不亢,从容豁达,能吃苦也能享受人生,物来则应,过去不留,这样就能获得丰富而快乐的人生。
4、换轨思维
李玫瑾教授说过,“生活其实不难,只要不要自己与自己较劲。这条路走不通,那就换条路。”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撒旦给你关上了一扇门,上帝会为你打开一扇窗。
条条大路通罗马。成功的道路不只有一条。只要我们能孜孜不倦地努力探索,不轻言放弃,终会达到目标。如果这条道行不通,及时换轨,才是重生的关键之道。改变思路往往会让人创造出无限可能。遇到困难时,从容面对不逃避,懂得另辟蹊径,才会柳暗花明又一村。
5、二八思维
事物最靠前的20%的部分,坐拥了整体80%的资源。这就是80/20法则。二八法则极其广泛地存在于社会的各个角落,适用于我们生活、社会乃至工作的方方面面。运用二八思维构建努力,你才有可能获得自己想要的成功。
20%的事非常重要,会产生非常大的影响,80%的事不太重要,做不做都没有多大的影响。我们必须集中精力,去应对20%重要的事,才是性价比最高的做事原则。我们经常说的选择比努力重要,其实就是指“做正确的事”比”正确的做事“更重要,我们要把80%的经历放在“做正确的事”上。
例如:20%的客户、产品提供80%的利润,剩余80%的客户、产品只创造20%的利润,管理者应该重点研究最关键的20%客户群体和产品,然后集中资源把这部分客户和产品做大做强。
我们应该寻找捷径,而不是按部就班,应该力求花最少的精力,实现生活的最佳状态。切记面面俱到,大而全的做事方式。什么事都干,往往什么都干不好。真正有价值的事情就那么一两件,大多数人的失败,是因为他们自始至终没有找到那个应该聚焦的点,一定要找到那个属于你的20%。
电影《后会无期》里有句台词:听过很多道理,依然过不好这一生。很多人将这句话改为:懂得了很多道理,依然过不好这一生。以上这五种顶级思维并不难以理解,但真正能够把这几种思想付诸实践的人,还是少之又少。所以成功只能是少数人的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