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经济报记者 杨佳月 报道

十年来,我省经济总量连跨4个台阶,全省经济总量占全国的5%;十年来,我省对外贸易持续创新高,外贸总量连续10年居中部第一位……9月23日,中共河南省委宣传部召开“河南这十年”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第四场,重点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我省发展改革事业取得的显著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并回答记者提问。

今年我经济总量有把握超6万亿元

发布会上,省发展改革委党组书记、主任马健介绍,这十年,我省坚持把发展作为解决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经济发展既保持了量的合理增长,也实现了质的稳步提升。经济总量连跨4个台阶,全省经济总量占全国的5%、居第5位,年均增长7.1%,实现了3万亿、4万亿、5万亿元的跨越,今年我们有把握超过6万亿元,为稳经济大盘尽责任作贡献。

产业结构实现历史性转变,三次产业结构由2012年的12.4:51.9:35.7升级为2021年的9.5:41.3:49.1,实现了由“二三一”产业结构向“三二一”产业结构的历史性转变。内生动力持续巩固增强,投资消费协同发力,全省投资年平均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3.7个百分点,2021年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24381.70亿元,是2012年的2.3倍,年均增长9.5%,经济发展内需动力不断加强。

此外,对外贸易持续创新高,2021年全省货物进出口总值8208.1亿元,是2012年的2.5倍,年均增长10.8%,高于全国平均水平5.43个百分点,外贸总量连续10年居中部第一位。农业强省地位愈加凸显,粮食产量占全国1/10,小麦产量占全国1/4,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7580万亩,粮食产量连续5年稳定在1300亿斤以上,每年外调原粮及制成品600亿斤左右,牢牢扛稳了粮食安全政治责任、民生责任。

十年间我省高新技术企业数量突破8000家

“十年来,我省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提升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为中心任务,调结构、转方式、优动能,开启转型‘蝶变’之路。”马健说,我省牢牢把握科技创新这一核心动力,坚定走好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华山一条路”,国家生物育种产业创新中心等一批“国字头”创新平台获批建设,中原龙子湖“智慧岛”双创名片叫响全国,高新技术企业数量突破8000家,创新正逐渐成为河南发展的“最大增量”。

同时,加快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新兴产业重点培育、未来产业谋篇布局,推动更多河南产品进入关键环、迈向中高端,盾构机、新能源客车、光通信芯片、超硬材料等产品技术水平与市占率居全国前列,战略性新兴产业蓬勃发展,年均增速达13.3%,全面推进开发区整合改制,经济发展主阵地功能更加凸显,河南正在从制造大省迈向制造强省。

十年间我省城乡居民收入比值由2.49缩小至2.12

民生是人民幸福之基、社会和谐之本。记者在发布会上了解到,十年来,我省坚持人民至上,保持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80%以上,每年扎实实施一批民生实事,以实施民生工程为抓手,着力加强基础性、普惠性、兜底性民生建设,十年间共实施110件民生实事,就业、教育、医疗、社保等事业有了长足发展,特别是聚焦“一老一小一青壮”,加快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使群众过上了更有品质的生活。

同时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坚持把缩小城乡差距作为实现共同富裕的关键,2021年农民可支配收入较2012年增长120.2%、达到17533元,2021年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较2012年增长86.9%、达到37095元,农民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速9.2%,比城镇年均增速高出2个百分点,城乡居民收入比值由2012年的2.49缩小至2021年的2.12。

马健表示,河南经济建设领域十年来的变化,印证了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今后,我们将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坚决做到“两个维护”,锚定“两个确保”、实施“十大战略”,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河南崭新篇章。

举报/反馈

河南经济报

375万获赞 6.1万粉丝
河南经济报媒体融合平台
河南经济报官方账号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