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个新的词叫:丧偶式育儿。这个词听起来有一些恐怖,但更多的可能是一些心酸。很多家长在养育他们的孩子过程当中,总是感觉啊,是自己一个人在发力。当TA向他们的配偶,向孩子的另外一位家长抱怨的时候,另一位家长可能会说,有你一个人去照看孩子,去养育孩子就够了呀,我要去做更多的其他的事等等。
这里面其实我想有一个根本性的认识上的偏差,就是养育孩子究竟需要的是家长双方的参与,还是有一个家长参与就可以了呢?
答案是毋庸置疑的。我们的孩子的成长,需要父母双方共同的参与和配合。在这当中,我会经常提醒我的来访者,提醒父母们,我会跟他们说,其实在孩子的成长过程当中,父母双方所发挥的作用是不一样的。爸爸更多的给到孩子的是力量、格局,那种自我感。而妈妈给到孩子的更多的是爱、包容、归属感。从字面上就可以听得出来,这是完全不同的方面。某种意义上来说,就好像一个人的成长需要不同的营养、不同的元素,比如既要有维生素,又不能缺少蛋白质,还需要各种微量元素等等,需要多种营养的搭配。如果只是某一个方面发展的比较多,比如说他只吃蔬菜不吃肉,或者反过来只吃肉不吃蔬菜,可能在成长过程当中就会出现一些问题,比如营养不良、摄入不均衡。
孩子的内心发展也是一样,没有母爱的这种加持,只有父爱的孩子,在生长过程当中可能会规则感比较强、力量感比较强,但是可能会失去很多温度。而没有父爱的这种陪伴或保护,仅仅只是在母爱的这个呵护下生长起来的孩子,也非常可能会丢失很多的分寸和规则感,所以这二者其实是互相配合、缺一不可的。当然有人会说,我也见过很多那些单亲家庭成长起来的孩子,或者说我们这一代或上一代,也看到很多孩子的爸爸或者妈妈根本没有参与,孩子成长了也挺好的呀,那是怎么回事呢?
我想,“父爱”或者“母爱”其实不完全单单指孩子生理上的父母,其实也是给到孩子“父爱”或“母爱”的那个人或者说角色。有的人可能没有父亲或者母亲的这种参与,但是在他的成长过程当中,他会有某种补偿或者说替代性的角色出现,比如说某个老师,某个亲戚,某个朋友,甚至于他的某个偶像,某个爱豆,他们的存在就是也起到了类似于父爱或者母爱的那样的角色和作用。现在这种情况其实是很多的,它其实也符合我刚才讲到的,孩子在成长过程当中,它的营养的多样性,丰富性和配合性。
所以我想在这里特别提醒各位家长注意几点:
第一,养育孩子的过程当中,需要父母的相互配合。家长既要保障孩子生理上的发育,更要在精神层面给予孩子足够的养分。在这个过程当中,需要父母双方一起参与进来,共同发力给到孩子不同类型的爱。两种爱完全不需要去比较谁更重要或者更伟大,更谈不上哪个更好或者更对。
第二,就是在我们陪伴孩子、给到孩子成长的这个过程中,最重要的是做好自己,我们给到孩子充分的父爱或母爱,不是在和另外一边进行比较,也不是不断督促对方、提醒对方你需要怎样,你应该怎样。更重要的是做好自己。最忌讳的是角色的错位,或者说角色的完全缺失。角色错误指的是明明是母亲的这个角色,但是去做了父亲的“工作”,或者父亲扮演了母亲的角色。这个叫角色的错位。我在咨询当中听到的,我觉得可能最可怕的一句话是什么——“我在这个家里是又当爹、又当妈呀。”为什么说这句话很可怕呢?因为这句话意味着在孩子的生长过程当中,这个孩子既无法获得纯粹的母爱,又无法获得纯粹的父爱,你可以说他是父爱和母爱双缺失。
对于那种单亲家庭,可能的确很难让另外一方的父亲或母亲参与到这个养育孩子的过程当中,这种状态我会建议家长首先做好自己。你是爸爸,你就做好爸爸的这个角色,给到孩子力量格局,给到孩子更多的肯定,给到孩子更多的引导。你是妈妈你就更多的给到孩子爱、包容这种归属感,但不要想把所有一切一肩挑,那样只会适得其反。
第三,很多家长在听到我的一些提示,听到我的一些反馈的时候,他们说,哎呀我家孩子已经这样很久了,是不是现在我再去做,已经晚了?我想告诉大家,永远都不会晚,最好的改变的时间就是现在,你如果愿意去做出一些调整,从现在开始,永远不会晚,只要你愿意。
贵州心理发布,贵州心理咨询师的家园,贵阳心理咨询师的摇篮。
本文内容由心理咨询师杨李张华提供
作者简介:杨李张华
国家执业心理咨询师,贵州海之源心理辅导学校副校长,企业EAP 高级讲师、贵阳市家庭教育大讲堂签约讲师、贵阳中医学院特约外聘心理老师,贵州电视台《百姓关注》《生活帮帮帮》《真情纪事》、贵州交通广播102.7、贵阳都市女性广播fm104、贵阳晚报《心理聊吧》《心语互动》《教育成长》、西部开发报教育与成长版块解答心理老师,海之源青少年情商训练营主训导师,海之源学习方法训练班主训老师、海之源父母课堂培训导师,海之源教师心理辅导培训老师。
擅长校青少年心理困惑、行为习惯塑造、成长辅导、人际关系以及情绪困扰、家庭关系调整、亲子教育类咨询,特别专注于青少年与家庭教育方面的咨询,尤其在单亲家庭青少年与留守儿童心理辅导方面有相当多的研究与实践。
10余年专业个体与团体心理咨询经验,存在-人本主义咨询理论取向,10000+小时个体心理咨询、50000+人次团体辅导积累,多年从事青少年习惯心理学与家庭教育的研究与实践,善于思考总结,理论结合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