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血洒千秋,国殇恨有由。
英魂今作古,济世再无愁。
——诗话云南系列作品之八十
腾冲市国殇墓园、滇西抗战纪念馆
位于叠水河畔、来凤山北麓
全园(馆)面积53300平方米
年接待观众均达140多万人
是广大人民群众参观、凭吊
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场所
也是众多专家学者了解抗战文化
从事抗战研究的重要载体,社会影响较大
2014年8月,国殇墓园和滇西抗战纪念馆
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国家级抗战设施、遗址”
2014年8月,滇西抗战纪念馆被
中共中央台湾工作办公室
国务院台湾事务所办公室授予
“海峡两岸交流基地”称号
2018年7月,被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
国家文物局授予“全国文物系统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国殇墓园
1942年5月,日军侵犯滇西边境
怒江以西的大片国土落入敌手
中国抗战后方唯一的一条国际通道
滇缅公路被彻底截断
1944年5月,为了收复滇西失地
打通西南国际运输大动脉——滇缅公路
使盟国的援华物资顺利进入中国
最终取得抗日战争的全面胜利
中国远征军发起了滇西反攻
远征军右翼军第二十集团军以6个师的兵力
(含远征军直属部队)强渡怒江
仰攻高黎贡山,血战南、北斋公房
接着又在盟军配合下,围攻腾冲城
与敌人展开殊死巷战,经过43天的浴血奋战
于1944年9月14日将日寇全部歼灭
收复了抗战以来的第一座城池——腾冲
此次战役共歼灭日军6000余名
远征军官兵阵亡9168名
盟军(美)官兵阵亡19名
腾冲光复后,为了纪念阵亡将士及死难民众
时任国民政府委员兼云贵监察使的
李根源先生提出“理应丰碑伟塚,以祭英灵
状形绘声,传之史志”,倡议兴建陵园
工程于1944年冬动工
1945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8周年)落成
全园占地面积37884平方米
园内遍布苍松翠柏,环境幽静,庄严肃穆
主体建筑由大门、忠烈祠、烈士墓冢
纪念塔、盟军碑、中国远征军纪念广场、碑廊等组成
刻录有蒋中正、于右任、李根源、卫立煌、霍揆彰
军事将领及地方爱国人士的题额、楹联、
挽诗、悼词和《答田岛书》、《告滇西父老书》
《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布告》等重要碑记
园内立有3346块腾冲战役阵亡将士及
19名盟军将士墓碑
另外还安葬有从缅甸南坎
芒友等地迁于此的远征军将士遗骸
新建有长60米高4米的大型
浮雕石墙一座、铜雕像10组
中国远征军抗日将士纪念碑一座
80年代,腾冲政府对国殇墓园进行保护性修缮
1984年6月公布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86年成立“腾冲县国殇墓园管理所”管理机构
1987年2月被公布为“云南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94年被中宣部命名为“滇西抗战纪念馆”
1995年腾冲国殇墓园被评为
“全国文物系统优秀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1996年11月被国务院公布为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05年11月被中宣部命名为
“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2008年9月14日正式对外免费开放
2009年12月国殇墓园被国防办公室
命名为国家国防教育示范基地
2011年6月,被国家红色旅游办公室公布为
全国第二批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2017年12月,入选第二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
滇西抗战纪念馆
纪念馆坐落于国殇墓园东侧,占地面积14677平方米
建筑面积9492平方米,陈展面积6000平方米
项目自2010年12动工建设
于2013年8月15日建成并对外免费开放
总投资1.5亿元,是云南省十二项
重大文化设施建设项目之一
纪念馆与原国殇墓园融为一体
全面真实展示滇缅印抗战史实
是一个主题鲜明,具有强大震撼力
大气磅礴、内容精实
集展览、收藏、研究、瞻仰、教育等
多重功能为一体的抗战专题纪念馆
纪念馆馆舍建筑采取框架结构,成“V”字形
寓为胜利之意,主展区采用多空间立体布展的办法
以抗战实物为主、兼顾图片、文字及影像资料
凸显了陈展效果和感染力
展厅分为:抗战后方、御敌前线、怒江对峙
绝地反攻、逐寇出境、老兵不死、祈愿和平
二战兵人展、日军滇西细菌战罪行展
阙汉骞将军遗物展十个部分
展览面积6000多平方米,馆藏实物10万多件
展出实物22000件,图片1700张
中国远征军名录墙是纪念馆的主要附属工程
建于纪念馆西侧,全长133米
镌刻着10万多名参与滇西抗战的中国远征军将士
盟军将士、地方抗战游击队、地方参战伤亡民众
协同参战部队和单位人员姓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