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落在草原山谷间的牦牛。本报记者 程宦宁 张子涵 摄本报记者 程宦宁 张子涵
入秋,玉树藏族自治州气温开始下降,日照时间逐渐缩短,绿色的草山开始慢慢变黄。
9月17日上午9时,家住称多县歇武镇牧业村的村民仁增求扎前去昂巴拉农牧民专业合作社放牛。看着眼前一头头牦牛如黑珍珠般散落在草原山谷间惬意地进食,仁增求扎满脸欣慰。
“虽然受到疫情影响,但今年我们合作社还是出栏了100头牦牛并顺利销往北京,而且这次的收购价格还不错。”说起这些,仁增求扎开心得合不拢嘴。
2021年初,由北京援建的三江源高原现代生态畜牧业示范点建设项目正式落户昂巴拉农牧民专业合作社。该项目投资1200万元,占地面积4公顷,2021年底建成完工。项目建设包括修缮道路,新修越冬棚、保育舍、干草棚等设施,可以满足千头牦牛养殖需求。
该项目整合了村里原有合作社的牦牛、土地、人力等资源,同时通过对口帮扶,还打通了屠宰加工运输销售通道,将牦牛引入北京市场。如今,合作社发展日益壮大,变成了名副其实的生态畜牧业示范点,为全村发展增添了强劲的新活力,进一步带动牧民增收致富。
“我记得刚开始我们社的牦牛加起来才3000多头,一只羊都没有,后来有了项目支持,我们有了5000多头牦牛、300只羊,大家对未来都信心满满。”仁增求扎只是生态畜牧业示范点建设项目的受益者之一,歇武镇牧业村牧业三社共98户300多人,都加入了该项目,合作社饲养、采奶、防疫等设备俱全,大家把牛羊都放到合作社集中养殖,每个人既安心又省心,所有村民既是股东也是员工。
合作社采用“排班式”轮流放牧,没有被排到的人还能在农闲时外出打工增加收入,等到年终的时候合作社又会给大家分红,这样不仅能为村民增加额外的收入,还能不断增强合作社实力,为合作社日后的发展壮大奠定坚实基础。
巴德求雄是合作社的员工,去年冬天,他的主要任务就是为牦牛补饲,“冬天的时候草原被大雪覆盖,牛群很难找到充足的食物,在北京技术专家指导下,我们按时给牦牛补饲,减少掉膘,保证了牦牛品质。”巴德求雄说。
生态畜牧业示范点建设项目让当地牧民摆脱了“靠天放牧”,在这座现代化的养殖基地,数千头牦牛冬春补饲,夏秋放牧,分群养殖,科学的手段有效保证了牦牛出栏率,提高了村民致富率。
今年七月,出栏的牦牛从示范点分批运往北京,从源头牧场上到了消费者的餐桌。援青单位和当地党委政府,共同努力推进规范化养殖,积极构建“牧户+合作社+企业+市场”的全产业链条。为了鼓励村民进一步提高出栏率,首农玉树公司还为合作社捐献了3万元的牦牛出栏鼓励金。
“虽然现在还没到分红的时间,但眼看着社里的牛羊一天比一天肥,我心里真是高兴!”巴德求雄越说越兴奋。
歇武镇党委书记巴久达杰介绍道:“目前合作社已经和北京的企业签署了一年合约,保证每月提供100头牦牛的出栏量,销售渠道非常稳定,预估整个项目年终分红能达到每人4000元,这比之前合作社的分红款要多出了2000元。如今,加上村里其他的集体经济,村民们增收致富变得越来越简单。”看着合作社发展如此稳定,现如今,越来越多的村民都选择加入合作社,共同携手奔向小康。
在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大背景下,称多县歇武镇把生态畜牧作为传统产业、基础产业、支柱产业,努力打造高端、优质的三江源高原现代生态畜牧产业基地,立足本地牦牛产业优势,走出了一条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相统一的可持续发展道路,牦牛变身“致富牛”,“驮”起了乡村振兴新希望。
《青海日报》(2022年09月21日 第6版:综合新闻)
声明:以上内容除注明来源稿件外,均为青海日报原创稿件,未经书面许可严禁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