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年,心理学似乎特别热门,今天我就为大家这个本书《津巴多普通心理学》,是想学习心理学的人一本非常好的入门读物

被称为比小说还要好看的心理学入门经典,那么津巴多这个人是谁呢?

你可能不知道津巴多是谁,但你一定听说过斯坦福监狱试验,”监狱主管“就是津巴多先生

1971年,斯坦福大学做一项心理学实验,他们征募了24名身心健康,品行良好,心地善良,情绪稳定的大学生

让这些受试的大学生分别扮演狱警和囚犯,模拟的监狱真实情景,试验设定期为两周

扮演“狱警先生”的学生手持警棍,哨子,手铐表明他们的特权,而扮演“囚犯”的学生获得了一个代码

“狱警先生”要求“囚犯”严格遵守他们制定的所有规则,稍有不从,还会被要求从事各种惩罚性的任务,甚至进行人格羞辱,

那些在日常生活中的“好人”学生在扮演狱警时,把残暴性和攻击性发挥得淋漓尽致,而那些扮演“囚犯”的学生则从一开始的反抗,变得“习得性无助”,那个原本计划两周的试验,被迫在第六天终止。

最近电影《隐入尘烟》热映,看到有博主说,马有铁他们为什么不反抗?或许电影里的“麦子说”已经回答了这个不反抗的的原因

他们或许已经和试验中”囚犯“一样了,情景的力量让他们”习得性无助“,让他们感觉,我生来就该这样生活!

试验证明:永远不要低估糟糕情景或者创造这种糟糕情景体制的力量,它能破坏那些蕞优秀,聪明人的人格和教养。

我们会根据社会情境的需要而改变自己的行为,特别是在我们犹豫或者不知所措的情况下,我们学习他人。

不愿或不敢表达自己真是意图。最明显就是选举投票时,如果公开和无记名投票的结果大多相差甚远。

心理学能够从另一个视角解释社会现象,这或许就是心理学的魅力所在,在发生一些案例时

我们往往会从人性和道德的角度去讨论。我在读了这本书后,我觉得是否可以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讨论案例发生的本质原因

比如,电影《沉静如海》中,花季少女爱上纳粹军官,纳粹军官个体也是个心地善良、人性纯良的人,但他必须屈从纳粹的情境制度,

再比如,遇到老人摔倒,路人是否愿意伸出援手,看到别人遭受苦难,是否愿意提供一定的经济帮助,并不完全取决于这个人的道德和人性,而可能取决于社会制度,或者当时在场的人群规模等

因为人越多,人们就越分不清楚自己的社会角色和责任,从而选择从众,如今网络媒体发达,经过舆论的发酵,有时司法机关也不得不迁就舆论,出现很多案件在二审时被改判的现象。

例如:2020年轰动一时的于欢案,一审判无期,二审改判五年,网友力量功不可没。

也有像2010年的药家鑫案,本来按照法律规定,案发后主动投案自首的依法应当从轻处罚,但是因为网络舆论,最终药家鑫被判处死刑立即执行。

网友的力量促使了案件的改判,但是网友需要对改判是否错判负有责任吗?

没有,这就是责任分散的原理。责任分散是每个群体成员帮助他人或亲历某事的义务被稀释和淡化的过程。

另一个原因是从众,人们在不知所措的时候,会学习周围人的行为。

在社会生活当中,你认为你的品味,你的口味是完全是你的个人喜好,

比如衣着,打扮,买啥包,吃啥……这些看似非常个性的东西,其实很大一部分是受从众影响,或者受商家广告宣传的心理暗示,将他们自己的喜好强加在你的头上,于是这些喜好变成你的品位罢了。

在通过阅读学习津巴多利用心理学,我也不知不觉运用了心理学的知识来帮助分析和理解身边的一些人和事,学习心理学知识,无疑拓宽你的认知局限,让你不再局限在日日的蝇营狗苟中。

举报/反馈

莲子说说

651获赞 321粉丝
一个认真做事的读书人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